立式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7161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器,包括:形成至少一个腔体的主体结构,每个腔体内均设置有纵向的贯流风叶;每个腔体通过与该腔体相通的进出风通道与外界相通;贯流风叶与设置在主体结构内部且与该贯流风叶同轴设置的风叶电机电连接;以及,设置在每个腔体内的换热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立式空调器,扩大了立式空调器的上下方向出风范围,可以满足不同高度多个方向的扫风需求,提高了用户使用舒适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立式空调器采用的是离心风叶送风,带动离心风叶的电机固定在立式空调 器的后板上;离心风叶一般设置于立式空调的下部。这样,立式空调器的进风口设置在对应 离心风叶的立式空调器下部,出风口设置在立式空调器的上部。上述的传统立式空调器所 采用的离心风叶及其设置方式,造成现有技术的立式空调只能从上部送风,上下方向扫风 范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立式空调器的上下方向 扫风范围小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器,包括形成至少一个腔体的 主体结构,每个腔体内均设置有纵向的贯流风叶;每个腔体通过与该腔体相通的进出风通 道与外界相通;贯流风叶与设置在主体结构内部且与该贯流风叶同轴设置的风叶电机电连 接;以及,设置在每个腔体内的换热器。进一步地,腔体为两个,包括位于主体结构上部的第一腔体和位于主体结构下部 的第二腔体;贯流风叶为两个,包括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的第一贯流风叶和设置在第二腔 体内的第二贯流风叶。进一步地,第一贯流风叶和第二贯流风叶同轴设置;风叶电机为一个,其两端分别 与第一贯流风叶和第二贯流风叶连接。进一步地,主体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主体组件、电机安装座和第二 主体组件;电机安装座包括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和连接在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的连 接板;上固定板与第一主体组件固定连接围成第一腔体;下固定板与第二主体组件固定连 接围成第二腔体;连接板具有第一凹形安装部;立式空调器还包括与电机安装座相连接的 电机盖;电机盖具有第二凹形安装部;第一凹形安装部与第二凹形安装部相配合围成安装 风叶电机的空间。进一步地,第一主体组件包括顶盖、连接于顶盖和上固定板之间的第一蜗壳板和 第一蜗舌板;第一蜗壳板与第一蜗舌板之间形成与第一腔体相通的第一进出风通道的出风 口 ;第二主体组件包括底座,连接于下固定板与底座之间的第二蜗壳板和第二蜗舌板;第 二蜗壳板与第二蜗舌板之间形成与第二腔体相通的第二进出风通道的出风口。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的朝向与第二出风口的朝向相反。进一步地,第一凹形安装部与第二凹形安装部均具有散热结构。进一步地,主体结构为一体式结构。进一步地,换热器为两个,包括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的第一换热器和设置在第二腔体内的第二换热器。进一步地,该立式空调器还包括第一导风板,可枢转地设置在第一出风口处 ’第 二导风板,可枢转地设置在第二出风口处。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立式空调器采用了纵向设置的贯流风叶,以及 与贯流风叶同轴设置的风叶电机,这样,立式空调器的进出风通道尤其是出风口可以沿立 式空调器的上下方向设置,扩大了立式空调器的上下方向出风范围,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立 式空调器出风口只能开设在立式空调器上部,造成上下方向扫风范围小的问题,满足了立 式空调器的各种出风需求。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 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 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立式空调器的分解结构;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主体结构的透视结构;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主体结构的侧视结构;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立式空调器的侧视结构;图5示意性示出了图4所示的立式空调器的A-A剖面结构;图6示意性示出了图4所示的立式空调器的B-B剖面结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至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立式空调器的优选实施例。如图所示,该立式空调器包括主体结构1,第一贯流风叶21,第二贯流风叶22,电 机盖3,第一换热器51,第二换热器52,驱动第一贯流风叶21和第二贯流风叶22转动的风 叶电机4等。由图中可以看出,主体结构1主要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在主体结构1的上部具有容 纳第一贯流风叶21和第一换热器51的腔体11a (第一腔体),该腔体11a通过形成于主体 结构1上部的第一进出风通道E与外界相通。在主体结构1的下部具有容纳第二贯流风叶 22和第二换热器52的腔体12a(第二腔体),该腔体12a通过形成于主体结构1下部的第 二进出风通道F与外界相通。第一贯流风叶21与第二贯流风叶22均纵向设置,分别通过 与其同轴设置的风叶电机驱动。这样,空气在贯流风叶(包括第一贯流风叶21和第二贯流 风叶22)的作用下,分别从第一进出风通道E和第二进出风通道F的进风口进入立式空调 器,在换热器的加热或制冷作用下,从第一进出风通道E和第二进出风通道F的出风口排出 立式空调器。由上所述,根据本技术的立式空调器,因为采用了纵向设置的贯流风叶,立式 空调器的出风口可以沿立式空调器的纵向开设。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立式空调器出风口只能 开设在空调器上部来说,根据本技术的立式空调器扩大了出风口的上下方向的扫风范围,使得房间温度更容易均勻一致,提高了用户使用舒适性。而且,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两 个较短的贯流风叶的组合,相对于采用一个贯穿立式空调器内部的较长的贯流风叶来说, 成本较低且便于维修,又可以达到扩大出风口的上下扫风范围的效果。参见图4、图5和图6,可以看出,第一贯流风叶21和第二贯流风叶22为同轴设 置。这样,只需要在第一贯流风叶21和第二贯流风叶22之间纵向设置一个风叶电机4,风 叶电机4的两端分别和第一贯流风叶和第二贯流风叶连接,即可以对第一贯流风叶21和第 二贯流风叶22同时驱动。这样,简化了立式空调器的结构,同时也降低了立式空调器的成 本。而且,同轴纵向设置的第一贯流风叶21、风叶电机4和第二贯流风叶22,使立式空调器 的外观可以进行多样化造型,并且纵向安装的风叶电机4运行时噪音也小。当然,第一贯流 风叶21和第二贯流风叶22也可以不同轴设置。当第一贯流风叶21和第二贯流风叶22不 同轴设置时,风叶电机例如为两个,分别与第一贯流风叶21和第二贯流风叶22同轴连接, 以驱动第一贯流风叶21和第二贯流风叶22。再来看图1和图2,示出了本技术中主体结构1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所 示,主体结构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主体组件11、电机安装座13和第二主体组 件12。电机安装座13包括上固定板131、下固定板132,以及连接在上固定板131与下固 定板132之间的连接板133。结合图4、图5和图6,上固定板131与第一主体组件11固定 连接,在二者之间围成第一腔体11a,第一贯流风叶21纵向设置在第一腔体Ila内,第一腔 体Ila通过第一进出风通道E与外界相通。下固定板132与第二主体组件12固定连接围 成第二腔体12a,第二贯流风叶22纵向设置在第二腔体12a内,第二腔体12a通过第二进出 风通道F与外界相通。其中,连接板133具有用于安装风叶电机4的第一凹形安装部133a, 第一凹形安装部133a和电机盖3上的第二凹形安装部(图中未示出)相配合,围成固定风 叶电机4的空间。第一凹形安装部133a和第二凹形安装部与风叶电机4的形状相配,以使 风叶电机4被稳定地固定在立式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至少一个腔体的主体结构(1),每个所述腔体内均设置有纵向的贯流风叶;每个所述腔体通过与该腔体相通的进出风通道与外界相通;所述贯流风叶与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内部且与该贯流风叶同轴设置的风叶电机电连接;以及,设置在每个所述腔体内的换热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钟明生孟宪运丘晓宏陈国豪王朝新文超刘明校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