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纸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6879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难以产生送纸不良、音鸣等问题,能经比迄今为止更长期间仍维持良好的送纸的送纸辊。送纸辊(1)具有内层(3)、以及层叠于所述内层的外周而构成所述送纸辊的外周面(6)的外层(2),所述内层(3)由A型硬度计硬度为A12/S以下的非多孔体形成,所述外层(2)由ASKER?C型硬度为C40~C70的多孔体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静电式复印机、各种打印机等中用于送纸的送纸辊
技术介绍
在例如静电式复印机、激光打印机、普通纸传真装置、喷墨打印机、自动取款机 (ATM)等设备类的送纸机构中,安装有各种送纸辊。作为上述送纸辊,可以举出边与纸(包 括塑料膜等,下同)接触边旋转而通过摩擦来输送纸的例如供纸辊、输送辊、压盘辊、排纸车昆等ο作为上述送纸辊,以往一般使用例如由天然橡胶(NR)、聚氨酯橡胶、乙烯-丙 烯_ 二烯橡胶(EPDM)、聚降冰片烯橡胶、硅酮橡胶、氯化聚乙烯橡胶等各种橡胶形成的单层 且非多孔的辊。但是,上述辊有在通纸张数增多时由于磨损而表面变平滑,摩擦系数大幅降低,容 易产生送纸不良这样的问题。另外,还存在由于纸滑过摩擦系数降低的橡胶辊表面而易产 生所谓的“音鸣”现象这样的问题。研究了将送纸辊制成包含内层、以及层叠于上述内层的外周并构成上述送纸辊的 外周面的外层的2层以上的多层结构,其中通过使内层比外层柔软,从而增加与纸的接触 面积来防止发生送纸不良,并且防止音鸣(参照专利文献1 4等)。但是,这些任一专利文献中记载的送纸辊,由于构成辊的外周面的外层都与以往 单层结构的橡胶辊同样是由非多孔橡胶形成,因此通纸张数多时,仍然因磨损而表面变平 滑,摩擦系数大幅降低,无法可靠地防止上述由摩擦系数降低产生的送纸不良。提出过上述外层和内层均由橡胶的多孔体形成、并且使上述多孔体的孔径(力^ 径)为外层小于内层的送纸辊(专利文献5)。由多孔体形成的外层即使被磨损也会逐渐在表面露出存在于内部的空隙,因此不 会像以往的非多孔外层那样表面平滑化而摩擦系数大幅降低。因此,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抑 制由摩擦系数降低而产生的送纸不良。但是,上述送纸辊是通过将添加了发泡剂的未硫化橡胶在规定条件下挤出成形为 筒状后,在特定条件下使之硫化,从而在一个辊内,调整为外周附近的发泡程度小于内部而 制造的。因此,不容易严密控制外层和内层厚度、以及两层的厚度的比率,易产生偏差。当 产生偏差时,存在如下问题,即,由制成2层结构、并增大内层的孔径而使上述内层柔软所 产生的、先前说明的增大与纸的接触面积而防止产生送纸不良、或防止音鸣的效果也会产生偏差。而且,专利文献5中,虽然想通过减小上述外层的孔径来确保耐磨损性,但若考虑 到对内层赋予适度的柔软性,则无法对由全部相同的材料形成仅孔径不同的外层赋予足够 的橡胶硬度,无法赋予足够的耐磨损性。S卩,专利文献5中,虽然优选使送纸辊整体的ASKER C型硬度为C23 C37,但是像这样使整体变柔软时,外层的橡胶硬度也只能为同等程度。因此,产生如下的问题,即,虽然 还与外层的厚度相关,但上述外层会在早期就磨损而消失,在短期间就变得无法进行良好 的送纸。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1-34186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2-347972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6-111401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7-137539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4-3224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难以产生送纸不良、音鸣等问题,能经比迄今为止更长期间仍维持良 好的送纸的送纸辊。本专利技术为送纸辊,其特征在于,包含内层、以及层叠于上述内层外周并构成上述送 纸辊的外周面的外层,上述内层由A型硬度计硬度为A12/S以下的非多孔体形成,上述外层 由ASKER C型硬度为C40 C70的多孔体形成。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送纸辊中,通过采用多孔体形成外层,即使磨损也可以逐渐在表 面露出存在于内部的空隙而维持初期的表面状态,从而可以防止上述表面平滑化而摩擦系 数大幅降低。而且由于采用ASKER C型硬度为C40以上的多孔体来形成上述外层,因此还 可以提高其耐磨损性,防止在早期即磨损而消失。此外,通过采用A型硬度计硬度为A12/S以下、比外层柔软的非多孔体来形成内 层,并且采用ASKER C型硬度为C70以下的多孔体来形成外层,还可以提高送纸辊整体上的 柔软性,增大与纸的接触面积。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难以产生送纸不良、音鸣等问题,能经比迄今为止更 长期间仍维持良好的送纸的送纸辊。上述内层和外层优选通过在预先形成为筒状的外层内侧,嵌合另行形成的内层而 层叠。由此,能够严密控制两层的厚度比率,抑制防止上述送纸不良、音鸣等的效果产生偏 差,提供长期具有一定效果的送纸辊。此外,上述两层优选通过将外层的内径形成为小于内层的外径,并在上述外层内 侧压入内层而被相互固定。由此,可以利用两层的直径差和弹性力而将上述两层相互固定, 可以减少使用材料和工序数。此外,两层可以通过粘合剂粘合而相互固定。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难以产生送纸不良、音鸣等问题,能经比迄今为止更长期间 仍维持良好的送纸的送纸辊。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送纸辊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立体图。符号说明1送纸辊2 外层3 内层4 通孔5 轴6外周面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送纸辊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立体图。参照图1,该例的送纸辊1包括筒状外层2、嵌合于上述外层2内的筒状内层3、 以及插入上述内层3中心的通孔4中的轴5。上述外层2的外周面6为与纸接触的送纸辊 1的表面。上述外层2由如下的多孔体形成,即,采用(公司)日本橡胶协会标准规格SRIS 0101 “膨胀橡胶的物理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测定方法,在温度23士 1°C、湿度55士 的环境 下测定而求出的ASKER C型硬度为C40 C70的多孔体。之所以将外层2的ASKER C型硬度限定为上述范围,是由于如果小于C40,则反复 送纸时,上述外层2会在早期就磨损而消失,无法在短期间进行良好的送纸。而超过C70时, 无法获得提高送纸辊1整体上的柔软性而防止音鸣的效果。此外,外层2的ASKER C型硬 度即便在上述范围内,也优选为C50以上,且优选为C60以下。此外,内层3由如下的非多孔体形成,即,采用日本工业规格JISK6253 2006 “硫 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_硬度的求取方法”中规定的测定方法,在温度23 士 1°C、湿度55 士 1 % 的环境下测定而求出的A型硬度计硬度为A12/S以下的非多孔体。之所以将内层3的A型硬度计硬度限定为上述范围,是由于当超过A12/S时,无法 获得提高送纸辊1整体的柔软性并防止音鸣的效果。再有,A型硬度计硬度可以小到由含有规定的弹性体的组合物所能形成的极限,但 通常优选为A3/S以上。即使是该A型硬度计硬度小的柔软的内层3,由于由非多孔体形成, 因此基本上不会如由多孔体形成的那样过剩地变形,送纸辊能维持对于纸适度的接触压。 因此不会产生送纸的不良。上述外层2可以由例如EPDM、聚氨酯橡胶、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等橡胶,聚 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系热塑性弹性体等热塑性弹性体,聚乙 烯、聚丙烯等软质树脂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形成。特别优选外层2由耐磨损性等优良的 EPDM形成。此外,内层3可以由例如NBR、丁基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NR、聚氨酯橡 胶等橡胶,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等热塑性弹性体,聚乙烯、聚丙烯等软质树脂等中的1种 或2种以上形成。特别优选内层3由丁基橡胶的非多孔体形成。丁基橡胶在室温区域(5 35°C ) 的振动吸收性能尤其优异,所以可以更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送纸辊,其特征在于,包含内层、以及层叠于所述内层的外周而构成所述送纸辊的外周面的外层,所述内层由A型硬度计硬度为A12/S以下的非多孔体形成,所述外层由ASKER C型硬度为C40~C70的多孔体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靖时西森浩一峯章弘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