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固定机构及风电叶片腔内补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6667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风电叶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支撑固定机构及风电叶片腔内补胶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固定机构及风电叶片腔内补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风电叶片
,特别是一种支撑固定机构及风电叶片腔内补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风电叶片是风电机组中将自然界风能转换为风力发电机组电能的核心部件,也是衡量风电机组设计和技术水平的主要依据

而对叶片维护时,通常要对叶片内部进行补胶,因为叶片结构的缘故,其内部的范围极为狭隘,导致工作人员无法进入,因此需要一种补胶装置辅助工作人员完成工作

[0003]目前在补胶工作进行时,通过人工手持装置进行补胶,会导致补胶时装置不稳定,缺少可适配不同尺寸叶片的支架固定结构,部分可固定的补胶装置灵活性却大大降低,不便于对叶片内任意位置进行补胶;此外,现有的补胶装置通常会配备摄像头,而叶片的内部光线非常暗,导致摄像头的使用效果被大大降低,不便于辅助工作人员操作装置进行对准补胶,使用局限性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

>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支撑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
(100)
,包括固定块
(101)、
设置在固定块
(101)
一侧不少于两组的支撑部
(102)
以及设置在固定块
(101)
一侧并与支撑部
(102)
相连的固定部
(103)
;以及,调节组件
(200)
,所述调节组件
(200)
设置在固定块
(101)
一侧,包括转动连接在固定块
(101)
一侧的旋转杆
(201)、
设置在旋转杆
(201)
一端的调节部
(202)
以及设置在旋转杆
(201)
另一端的限位部
(203)。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
(102)
包括设置在固定块
(101)
一侧的第一支撑杆
(102a)、
设置在第一支撑杆
(102a)
内部的第一滑槽
(102b)、
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
(102b)
内的第二支撑杆
(102c)
以及设置在第二支撑杆
(102c)
远离固定块
(101)
一端的支撑块
(102d)。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
(103)
包括转动连接在固定块
(101)
的螺纹柱
(103a)、
螺纹连接在螺纹柱
(103a)
表面的滑动套
(103b)、
设置在第一支撑杆
(102a)
侧面的第二滑槽
(103c)
以及设置在第二滑槽
(103c)
与滑动套
(103b)
之间的连接件
(103d)。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
(103d)
包括设置在滑动套
(103b)
一侧的第一转轴
(103d

1)、
滚动连接在第二滑槽
(103c)
一侧的第二转轴
(103d

2)、
连接在第二转轴
(103d

2)
与第二支撑杆
(102c)
端部之间的连接块
(103d

3)
以及转动连接在第一转轴
(103d

1)
与第二转轴
(103d

2)
之间的连接杆
(103d

4)。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支撑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
(201)
贯穿螺纹柱
(103a)
并与螺纹柱
(103a)
转动连接;所述调节部
(202)
包括设置在旋转杆
(201)
端部的转动块
(202a)、
设置在转动块
(202a)
一侧的凹槽
(202b)、
设置在转动块
(202a)
靠近凹槽
(202b)
一侧的第一电机
(202c)、
设置在第一电机
(202c)
输出端并与凹槽
(202b)
相连的第一螺纹杆
(202d)
以及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杆
(202d)
表面并与凹槽
(202b)
滑动连接的安装块
(202e)。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
(203)
包括设置在螺纹柱
(103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祎胡雪琛兰连军关建越陈朝晖韩陆项灵文邹孝涵钱瑜波汤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浙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