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箱梁用内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6601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预制箱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预制箱梁用内模,包括相向设置的左半部及右半部;所述左半部包括底板,底板的一端设有基底段,顶板的一端设有朝向内侧下方倾斜的连接段;连接段及基底段之间通过合页装置连接;还包括分别设置于基底段及连接段中部的连接座,连接座末端设有横向螺杆,左半部及右半部的横向螺杆的螺纹反向;还包括套设于横向螺杆外部的内螺纹套筒;所述左半部及右板部之间通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箱梁用内模


[0001]本技术涉及预制箱梁
,具体涉及到一种预制箱梁用内模


技术介绍

[0002]在桥梁日渐广泛的应用中,预制箱梁因不受地形限制的优点,在桥梁上部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

预制箱梁一般都是在独立场地内提前进行预制,之后再通过运输将预制的箱梁送到施工场地进行组装,在梁下部结构完成后进行吊装

[0003]但预制梁场承担标段内所需的桥梁箱梁预制施工任务,预制箱梁采用钢制内模拼装后整体吊装放入侧模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采用内模单节逐步拆除

现有的箱梁内模安装拆卸难度较大,工人在装拆模板时费力费时,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易发生模板砸伤工人等事故,不仅花费时间较多,延长了工期,也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产生较高的人工成本

[0004]为此,需要一种全新的能够快速拆装的预制箱梁用内模,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预制箱梁内模由于其结构特点,需要单节逐步拆除,从而存在安拆难度大,拆模费时费力,也容易造成模板掉落导致的砸伤事故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预制箱梁用内模,包括相向设置的左半部及右半部,左半部及右半部结构相同;
[0007]所述左半部包括底板,底板的一端设有朝向外侧上方倾斜的基底段;还包括顶板,顶板的一端设有朝向内侧下方倾斜的连接段;连接段及基底段之间通过合页装置连接,连接段及顶板通过合页装置朝向内侧转动;
[0008]还包括分别设置于基底段及连接段中部的连接座,连接座末端设有横向螺杆,左半部及右半部的横向螺杆的螺纹反向;还包括套设于左半部的横向螺杆及右半部的横向螺杆外部的内螺纹套筒;
[0009]还包括铰接于底板上表面的第一转轴及铰接于顶板下表面的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沿预制箱梁行进方向设置,并在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上均固定有连杆,第一转轴位于第二转轴的正下方,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的连杆之间通过横向固定栓紧固;
[0010]所述左半部及右板部之间通过
L
形加强座及紧固螺栓分别连接顶板及底板从而固定

[0011]特别的,所述
L
形加强座沿预制箱梁行进方向均匀布设有若干个

[0012]特别的,所述内螺纹套筒设有与外壁垂直的转动把手

[0013]特别的,所述左半部与右半部的底板的连接面为斜面,且左半部与右半部的顶板的连接面为与其对称的斜面

[0014]特别的,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转轴的连杆上的抽拉杆,所述抽拉杆沿预制箱梁行进方向布设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在本技术中,通过将内模设置为可拆分的左半部及右半部,并且将左半部及右半部利用合页装置配合连杆进行转向折叠,可以有效加快内模的安拆速度,在拆除时无需进行单节逐步拆除,而是直接将左半部及右半部的顶板向内翻转后利用抽模设备将内模从已成型的箱梁内抽出,从而快速进行拆模作业,有效缩短拆除时间,提高拆模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各标号的释义为:底板
—1
;基底段
—11
;第一转轴
—12
;顶板
—2
;连接段
—21
;第二转轴
—22
;合页装置
—3
;连接座
—4
;横向螺杆
—41
;内螺纹套筒
—42
;转动把手
—43
;连杆
—5
;抽拉杆
—6

L
形加强座
—7。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以便对本技术的构思

所解决的技术问题

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和带来的技术效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0019]如图1所示,一种预制箱梁用内模,包括相向设置的左半部及右半部,左半部及右半部结构相同;
[0020]所述左半部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一端设有朝向外侧上方倾斜的基底段
11
;还包括顶板2,顶板2的一端设有朝向内侧下方倾斜的连接段
21
;连接段
21
及基底段
11
之间通过合页装置3连接,连接段
21
及顶板2通过合页装置3朝向内侧转动;
[0021]还包括分别设置于基底段
11
及连接段
21
中部的连接座4,连接座4末端设有横向螺杆
41
,左半部及右半部的横向螺杆
41
的螺纹反向;还包括套设于左半部的横向螺杆
41
及右半部的横向螺杆
41
外部的内螺纹套筒
42

[0022]还包括铰接于底板1上表面的第一转轴
12
及铰接于顶板2下表面的第二转轴
22
,第一转轴
12
及第二转轴
22
沿预制箱梁行进方向设置,并在第一转轴
12
及第二转轴
22
上均固定有连杆5,第一转轴
12
位于第二转轴
22
的正下方,第一转轴
12
及第二转轴
22
的连杆5之间通过横向固定栓紧固;
[0023]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转轴
12
的连杆5上的抽拉杆6,所述抽拉杆6沿预制箱梁行进方向布设;
[0024]所述左半部及右板部之间通过
L
形加强座7及紧固螺栓分别连接顶板2及底板1进行固定

[0025]在本技术中,主要原理是,通过带有第一转轴
12
的底板
1、
带有第二转轴
22
的顶板2及合页装置3之间的配合,利用连杆5将左半部顶起从而构成
C
形的半模板,利用
L
形加强座7紧固螺栓将左半部及右半部快速拼接,并通过转动内螺纹套筒
42
来实现对于左半部及右半部的顶撑,从而快速构件完整的内模,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需要脱模时,将底板1及顶板2的连杆5上的横向固定栓拆除,此时再通过反向转动内螺纹套筒
42
从而使得合页装置3处于自由状态,将顶板2及连接段
21
向模板内部方向翻转,从而有效实现内模的快速脱离

最后在利用其他设备,将内模从预制箱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预制箱梁用内模,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向设置的左半部及右半部,左半部及右半部结构相同;所述左半部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一端设有朝向外侧上方倾斜的基底段(
11
);还包括顶板(2),顶板(2)的一端设有朝向内侧下方倾斜的连接段(
21
);连接段(
21
)及基底段(
11
)之间通过合页装置(3)连接,连接段(
21
)及顶板(2)通过合页装置(3)朝向内侧转动;还包括分别设置于基底段(
11
)及连接段(
21
)中部的连接座(4),连接座(4)末端设有横向螺杆(
41
),左半部及右半部的横向螺杆(
41
)的螺纹反向;还包括套设于左半部的横向螺杆(
41
)及右半部的横向螺杆(
41
)外部的内螺纹套筒(
42
);还包括铰接于底板(1)上表面的第一转轴(
12
)及铰接于顶板(2)下表面的第二转轴(
22
),第一转轴(
12
)及第二转轴(
22
)沿预制箱梁行进方向设置,并在第一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亮赵宏伟张伟杨浩张朕许俊锋候书鹏谭骥荣冯天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