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6015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轴承装配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包括外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


[0001]本技术属于轴承装配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密封结构为尼龙密封圈,但尼龙密封圈适用于尺寸小空间有限的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并且由于尼龙密封圈尺寸小,密封唇薄,在轴承工作时很容易磨损而影响寿命,导致尼龙密封圈寿命远小于轴承寿命,具有提前失效的风险

因此对于大型回转支承,可以通过转盘轴承自身结构来进行密封,提高轴承的可靠性和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根据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在保证轴承密封效果的基础上,有效提高轴承寿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包括外圈

第一内圈

第二内圈

钢球和保持架,所述外圈和第一内圈之间形成有装配钢球的滚道,钢球通过保持架保持在外圈和第一内圈之间,外圈和第一内圈通过阶梯台定位,所述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通过环形止口定位,第二内圈端面与外圈端面接触,阻挡外圈轴向位移

[0005]进一步地,所述阶梯台定位为外圈远离第二内圈一侧的内径面设置有阶梯式的环形缺口,第一内圈通过与缺口相匹配的凸缘与外圈配合定位

[0006]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止口定位为第一内圈的一侧端面上形成有内凹的环形止口,第二内圈的一侧端面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外凸的环形止口,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通过相互配合的环形止口定位,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设置有相对应的通孔,通过所述通孔用螺栓与主机设备进行安装联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圈的外径大于第一内圈的外径,第二内圈的端面与外圈和第一内圈的端面接触限位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圈包括基准部和延长部,所述基准部与钢球配合设置滚道,基准部的一侧端面和第二内圈通过环形止口定位,所述基准部远离第二内圈的一侧沿轴向延伸加长形成延长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延长部的外径尺寸小于基准部的外径尺寸,延长部外径与基准部外径阶梯式过渡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圈的基准部和延长部一体成型,第一内圈的基准部和第二内圈设置有相对应的通孔,通过所述通孔用螺栓与主机设备进行安装联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圈内径表面设置有注脂孔,注脂孔通过径向的油道连通至第一内圈外径表面的滚道,所述注脂孔通过油杯进行封堵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外圈设置有装球口,装球口内装配有堵球块并通过圆锥销进行固定

[0013]进一步地,所述滚道为桃形沟滚道,桃形沟滚道与钢球四点接触;所述外圈设置有安装螺纹孔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对套圈本身进行迷宫式结构,避免密封圈提前失效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轴承寿命,兼顾了特定安装尺寸,轴承寿命及加工可行性的要求

第二内圈与外圈和第一内圈共同形成迷宫式密封勾结;将复杂的内圈加工成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组合形式,降低了大型转盘内圈的加工及运输难度,同时提高套圈的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
1、
外圈, 2、
第一内圈, 2.1
基准部, 2.2
延长部, 3、
第二内圈, 4、
钢球, 5、
保持架, 6、
堵球块, 7、
圆锥销, 8、
油杯, 9、
阶梯台, 10、
环形止口, 11、
通孔, 12、
油道, 13、
安装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

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8]参见附图1,一种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包括外圈
1、
第一内圈
2、
第二内圈
3、
钢球4和保持架5,所述外圈1和第一内圈2之间形成有装配钢球的滚道,钢球4通过保持架5保持在外圈1和第一内圈2之间,外圈1和第一内圈2通过阶梯台9定位,所述第一内圈2和第二内圈3通过环形止口
10
定位,第二内圈3端面与外圈1端面接触,阻挡外圈1轴向位移

[001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外圈1和第一内圈2之间的阶梯台9,外圈1和第二内圈3之间的端面接触,分别位于钢球4的两侧,形成套圈迷宫式密封

[0020]进一步地,所述阶梯台9定位为外圈1远离第二内圈3一侧的内径面设置有阶梯式的环形缺口,第一内圈2通过与缺口相匹配的凸缘与外圈1配合定位

[0021]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止口
10
定位为第一内圈2的一侧端面上形成有内凹的环形止口,第二内圈3的一侧端面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外凸的环形止口,第一内圈2和第二内圈3通过相互配合的环形止口定位,第一内圈2和第二内圈3设置有相对应的通孔
11
,通过所述通孔
11
用螺栓与主机设备进行安装联接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圈3的外径大于第一内圈2的外径,第二内圈3的端面与外圈1和第一内圈2的端面接触限位

[00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圈2包括基准部
2.1
和延长部
2.2
,所述基准部
2.1
与钢球4配合设置滚道,基准部
2.1
的一侧端面和第二内圈3通过环形止口
10
定位,所述基准部
2.1
远离第二内圈3的一侧沿轴向延伸加长形成延长部
2.2。
[0024]进一步地,所述延长部
2.2
的外径尺寸小于基准部
2.1
的外径尺寸,延长部
2.2
外径与基准部
2.1
外径阶梯式过渡

[00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圈的基准部
2.1
和延长部
2.2
一体成型,第一内圈的基准部
2.1
和第二内圈3设置有相对应的通孔
11
,通过所述通孔
11
用螺栓与主机设备进行安装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圈

第一内圈

第二内圈

钢球和保持架,所述外圈和第一内圈之间形成有装配钢球的滚道,钢球通过保持架保持在外圈和第一内圈之间,外圈和第一内圈通过阶梯台定位,所述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通过环形止口定位,第二内圈端面与外圈端面接触,阻挡外圈轴向位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台定位为外圈远离第二内圈一侧的内径面设置有阶梯式的环形缺口,第一内圈通过与缺口相匹配的凸缘与外圈配合定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止口定位为第一内圈的一侧端面上形成有内凹的环形止口,第二内圈的一侧端面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外凸的环形止口,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通过相互配合的环形止口定位,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设置有相对应的通孔,通过所述通孔用螺栓与主机设备进行安装联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圈的外径大于第一内圈的外径,第二内圈的端面与外圈和第一内圈的端面接触限位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煦李爽尹洪涛陈同吴琼王有强常伟张放吴欢高秀娥闫蕊刘学张昭宋恭亮
申请(专利权)人:瓦房店轴承集团国家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