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防振机构的电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5951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防振机构的电动工具。锤钻(1)具有前侧壳体(2)和后侧壳体(3),其中,前侧壳体具有输出部(5);后侧壳体(3)与前侧壳体(2)分体,前侧壳体(2)和后侧壳体(3)彼此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移动,并且包含螺旋弹簧(51)的防振机构(7)介于前侧壳体(2)与后侧壳体(3)之间。另外,在锤钻(1)中,设置于前侧壳体(2)的电机(4)和设置于后侧壳体(3)的开关(6)通过引线(81~83)电连接。在电机收容部(12)的轴承保持部(60)设置有引线保持架(85),该引线保持架(85)在左右方向上保持引线(81~83)的中间部(81b、82b、83b)。据此,能在防止配线部件的损伤的同时实现相对移动方向上的紧凑化。的同时实现相对移动方向上的紧凑化。的同时实现相对移动方向上的紧凑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防振机构的电动工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防振机构的锤钻(hammer drill)等电动工具。

技术介绍

[0002]在锤钻等电动工具中已知一种为了减轻向把持(握持)壳体的作业者的手传递的振动而设置有防振机构的电动工具。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将收容电机的壳体与作业者把持的把手通过防振装置以可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另外,在该电动工具中,为了防止配线部件由于随着使用时壳体与把手的位移而弯曲导致的损伤,在壳体上固定有与冲击方向(相对移动方向)平行的吸振性保持体(配线部件保持装置)。该保持装置以与相对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式保持配线部件,确保余长(extra length)。[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0003]专利文献1:日本技术公开公报实公昭61

37508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0004]在专利文献1的电动工具中,由于配线部件保持装置沿相对移动方向延伸,因此使产品在冲击方向上的全长变长,从而阻碍了紧凑化(小型化)。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防止配线部件损伤的同时实现相对移动方向上的紧凑化的带防振机构的电动工具。[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带防振机构的电动工具具有第1结构部和第2结构部,其中,所述第1结构部具有输出部;所述第2结构部与第1结构部分体,第1结构部和第2结构部彼此能够沿规定的直线方向相对移动,并且包含弹性部件的防振机构介于第1结构部与第2结构部之间,设置于第1结构部的第1电气器材(first electrical equipment material)和设置于第2结构部的第2电气器材(second electrical equipment material)通过配线电连接。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设置有配线保持部,该配线保持部在与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保持配线的一部分。[专利技术效果][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确保用于吸收第1结构部与第2结构部的相对移动的行程的配线的余长(松弛)。因此,产品在两结构部的相对移动方向上的尺寸不会变大。据此,能够在防止因振动引起的配线损伤同时实现产品在相对移动方向上的紧凑化。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锤钻的从后方观察的立体图。图2是锤钻的中央纵剖视图。图3是图2的A

A剖视图。图4是省略后侧壳体的锤钻后部的立体图。图5是省略后侧壳体的锤钻的后视图。图6是图5的B

B剖视图。图7是轴承保持部与引线保持架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拆下左侧的对开壳体的锤钻后部的右侧视图。图9是拆下右侧的对开壳体的锤钻后部的左侧视图。图10是在后侧壳体相对前进的状态下示出的锤钻的中央纵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锤钻;2:前侧壳体;3:后侧壳体;4:电机;5:输出部;6:开关;7:防振机构;8:电机壳体;9:外壳体;10:内壳体;11:连接部;12:电机收容部;13:定子;14:转子;16:旋转轴;17:前筒部;18:后筒部;20:工具保持器(tool holder);45:外筒部;46:把手部;50:橡胶套筒;51:螺旋弹簧;60:轴承保持部;61:臂部;65:正反切换单元;66:单元基座;67:刷基座;75:刷保持架;81~83:引线;85:引线保持架;86:环部;87:支承板部;90:钩;91:夹持爪;92:第1保持部;93:第2保持部;94:第1卡止片;95:第2卡止片;96:纵板;97:横板;100:卡止槽;B:工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优选为,输出部向前设置有末级输出轴(final output shaft),直线方向为前后方向,与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为左右方向。根据该结构,能够节省空间地保持配线。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优选为,隔着第1结构部的上下方向的中心在上下任一侧配置有第2结构部的第2电气器材,且在第1结构部的上下的另一侧配置有配线保持部。根据该结构,也能够在上下方向上也确保配线的余长。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优选为,配线保持部配置于比第1结构部的最后面靠前侧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即使设置配线保持部,也能够在其与第2结构部之间确保配线空间。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优选为,配线保持部由安装于第1结构部的分体的部件构成。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在现有的第1结构部上附加配线保持部。也能够容易地进行配线保持部的更换等。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优选为,配线保持部以卡止状态安装于轴承保持部,该轴承保持部保持用于支承旋转轴的轴承。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轴承保持部简单地安装配线保持部,使组装性良好。另外,由于比螺纹紧固等节省空间,因此即使设置配线保持部也不阻碍紧凑化。
[0010]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优选为,第1电气器材为电机,第1结构部为收容电机的壳
体,第2电气器材为开关,第2结构部为包含把手部的壳体。根据该结构,能够有效地抑制将电机与开关连接的配线的损伤。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优选为,与电机连接的配线通过电机的旋转切换部连接。根据该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配线随着旋转切换部的切换动作的损伤。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优选为,与第1电气器材连接的配线从第1结构部的上下的一侧引出并保持于上下的另一侧的配线保持部,而后折返并与上下的一侧的第2电气器材连接。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较大地确保配线的余长,有效地防止随着振动而损伤。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优选为,设置有配线定位部,该配线定位部在与配线保持部不同的位置定位配线。根据该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配线与其他的部件接触。[实施例][0011]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表示作为带防振机构的电动工具的一例的锤钻的立体图。图2是锤钻的中央纵剖视图。锤钻1具有前侧壳体2和后侧壳体3。在前侧壳体2设置有电机4和输出部5。在后侧壳体3设置有开关6。前侧壳体2和后侧壳体3彼此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移动。在前侧壳体2与后侧壳体3之间设置有后述的防振机构7。
[0012]前侧壳体2具有电机壳体8、外壳体9和内壳体10。电机壳体8具有前侧的连接部11和后侧的电机收容部12。连接部11呈方筒状且螺纹紧固于外壳体9。电机收容部12呈直径比连接部11小的圆筒状,且在其内部收容有电机4。电机4具有定子13和转子14。转子14具有换向器15和旋转轴16。电机4以旋转轴16朝向前后方向的姿态收容于电机收容部12。旋转轴16贯穿连接部11且向内壳体10内突出。
[0013]外壳体9具有前筒部17和后筒部18。前筒部17呈向前方延伸的横截面为圆形的筒状。后筒部18呈直径比前筒部17大的筒状。电机壳体8的连接部11与后筒部18连接。前筒部17配置于后筒部18的上侧的偏心位置。在前筒部17能够安装侧把手19。输出部5具有工具保持器20、活塞缸21、撞锤22和撞栓23。工具保持器20呈筒状,同轴地收容于前筒部17内,由前筒部17和内壳体10可旋转地保持。工具保持器20的前端从前筒部17向前方突出。在工具保持器20的前端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防振机构的电动工具,具有第1结构部和第2结构部,其中,所述第1结构部具有输出部;所述第2结构部与所述第1结构部分体,所述第1结构部和所述第2结构部彼此能够沿规定的直线方向相对移动,并且包含弹性部件的防振机构介于所述第1结构部与所述第2结构部之间,设置于所述第1结构部的第1电气器材和设置于所述第2结构部的第2电气器材通过配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配线保持部,该配线保持部在与所述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保持所述配线的一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防振机构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部向前设置有末级输出轴,所述直线方向为前后方向,与所述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为左右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防振机构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隔着所述第1结构部的上下方向的中心在上下任一侧配置有所述第2结构部的所述第2电气器材,且在所述第1结构部的上下的另一侧配置有所述配线保持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防振机构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保持部配置于比所述第1结构部的最后面靠前侧的位置。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市川尚澄町田吉隆久野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