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
技术介绍
[0002]在空调器工作时,空调器的壳体和风道组件上容易产生冷凝水,冷凝水沿着壳体流动容易流到地板上,造成地板积水;风道组件上的冷凝水滴落到空调器的其他部件上,会影响空调器的正常工作
。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
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壳体上的水
(
例如冷凝水
)
可以流向底盘上的定位结构,通过第一导水结构将定位结构处的水引导至集水槽内,可以防止定位结构处的水溢流至地板上,避免地板积水;通过第二导水结构将风道组件上的水引导至集水槽内,可以避免风道组件上的水
(
例如冷凝水
)
滴落到空调器的其他部件上,保证空调器的正常工作
。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包括底盘以及壳体,所述底盘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面,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进风口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包括底盘以及壳体,所述底盘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面,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所述底盘上形成有集水槽以及用于对所述壳体定位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位于所述集水槽的外周侧且与所述集水槽之间形成有第一导水结构,所述第一导水结构用于将所述定位结构处的水引导至所述集水槽内;换热器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风道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且形成有第二导水结构,所述第二导水结构用于将所述风道组件上的水引导至所述集水槽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水结构包括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贯穿所述集水槽的内侧壁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的底壁形成为导流底壁,所述导流底壁在由所述定位结构至所述集水槽的方向上倾斜向下延伸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底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
30
°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沿所述集水槽的周向设置,所述导流槽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槽沿所述集水槽的周向间隔排布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配合槽,所述配合槽沿所述集水槽的周向延伸,所述壳体的至少部分下端容纳于所述配合槽,所述配合槽与所述集水槽之间形成有所述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连通所述配合槽与所述集水槽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后壳体和前面板,所述前面板设于所述后壳体的前侧,所述进风口形成于所述后壳体,所述出风口形成于所述前面板,所述换热器组件设于所述风道组件的后侧,所述后壳体的下端容纳于所述配合槽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多个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定位槽,所述壳体的下端具有与所述定位槽卡接配合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槽与所述集水槽之间形成有所述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连通所述定位槽与所述集水槽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风道部件和出风框部件,所述出风框部件位于所述风道部件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出风框部件包括出风框,所述出风框内形成有出风通道且所述出风框上形成有所述第二导水结构,所述第二导水结构包括至少一组导水筋组以及至少一个排水孔,所述出风框的外侧壁形成有所述导水筋组,所述出风框的底部形成有所述排水孔,所述导水筋组用于将所述出风框的外侧壁上的水引流至所述出风框的下端并通过所述排水孔向下排入至所述集水槽内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筋组包括多个导水筋,多个所述导水筋沿上下方向依次排布,相邻两个所述导水筋交叉设置且间隔开,所述导水筋与竖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之间均具有夹角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的上端面的外边沿形成有第一挡水筋,所述出风框的上端面形成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用于将所述出风框的上端面的水引流至所述出风框的具有所述导水筋组的外侧壁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的底壁为出风底壁,所述出风底壁上形成有第一导水孔,所述第一导水孔用于将所述出风底壁上的水向下引导并排
入所述集水槽内
。13.
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忠桦,朱天宏,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