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摸屏组合结构及其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5029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摸屏组合结构及其电子设备,所述触摸屏组合结构包括外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摸屏组合结构及其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移动通信
,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摸屏组合结构及其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顺应科技化发展的需求,车载中控屏由传统的显示屏改为触摸屏,车内一些传统的实体按键被取代甚至完全被取代,但显然一块中控屏无法一次性显示所有的传统实体按键,为了找寻不在中控屏主页面的功能,驾驶员则需在驾驶过程中操作中控屏,这显然影响了行车安全

为了在保证操作的便利性的前提下提升汽车的科技感,一些车机以触控按键的形式在屏幕上设置了部分功能固定的按键

[0003]目前,触控按键需额外设置光源使其发亮,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触摸屏为透明材质,具有光线折射功能,且触摸屏与中控屏的塑料外壳之间存在间隙,触控按键的光源发出的光线在触摸屏内部传导后,会通过触摸屏与中控屏的塑料外壳之间的缝隙露出,使被用户感知,即发生边缘漏光的现象,导致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摸屏组合结构及其电子设备,通过在触摸屏的侧面且靠近第一通孔的位置设置第一遮光部,可避免第一通孔中触控按键的光源发出的光线在触摸屏内部传导后

通过触摸屏与外壳之间的缝隙露出,进而避免产品边缘漏光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屏组合结构,包括外壳

触摸屏

第一遮光部和光源,所述外壳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一通孔,所述触摸屏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所述第一遮光部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所述触摸屏的侧面上,所述光源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0006]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触摸屏组合结构,通过在触摸屏的侧面且靠近第一通孔的位置设置第一遮光部,可避免第一通孔中触控按键的光源发出的光线在触摸屏内部传导后

通过触摸屏与外壳之间的缝隙露出,进而避免产品边缘漏光

[0007]所述第一遮光部的厚度为
10

20
μ
m。
第一遮光部的厚度小于
10
μ
m
,遮光效果不佳,仍会存在轻微漏光现象;第一遮光部的厚度大于
20
μ
m
,遮光效果提升不大,增加生产成本

[0008]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遮光部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遮光部的长度范围内,在所述第一遮光部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遮光部所在平面上投影的两端部到所述第一遮光部的相应端之间的距离均不小于
10mm。
第一遮光部的端部与第一通孔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
10mm
,防漏光效果较难得到保障,容易出现轻微漏光

[0009]还包括第二遮光部,所述触摸屏包括传感层和盖板层,所述第一遮光部设置在所述传感层的侧面,所述盖板层固定在所述传感层的上端,所述盖板层覆盖所述传感层和所
述第一遮光部设置,所述第二遮光部固定于所述盖板层且位于所述盖板层与所述传感层之间,所述第二遮光部覆盖所述第一遮光部设置

通过在盖板层上设置第二遮光部,利用第二遮光部额外地对第一遮光部所在位置进行遮蔽,首先可以提高产品的防漏光性能,其次在合理的权衡下相应减薄第一遮光部的厚度,可以降低成本

[0010]所述外壳还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容纳显示模组,所述盖板层设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所述盖板层盖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凹槽上方的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所述盖板层中除显示区以外的剩余区域,所述第二遮光部覆盖所述非显示区设置

对非显示区进行第二遮光部的全覆盖,更加全面地提升产品的防漏光性能,并且使产品的外观更加美观

[0011]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设置,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之间

第一通孔靠近第一凹槽的内壁设置,且位于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的内壁之间,使得触控按键靠近外壳侧壁,便于操作,还使得显示模组能占用尽可能大的面积

[0012]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呈阶梯状,包括台阶部,所述盖板层设置在所述台阶部的上端

阶梯状设置的内壁可以扩大使用者所感知到的屏幕的边缘,同时增大触摸屏漏出的光到达屏幕边缘的距离,使屏幕边缘的漏光更少

更弱,从而更不容易被使用者察觉

[0013]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一遮光部的距离为5~
10
μ
m。
第一凹槽的内壁与第一遮光部的距离小于5μ
m
,对于生产工艺要求过高,且对于防漏光无明显帮助,性价比低,第一凹槽的内壁与第一遮光部的距离大于
10
μ
m
,缝隙过大,不利于产品的美观

[0014]所述外壳设有多个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外壳的同一侧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形成第一通孔组,所述第一通孔组在所述第一遮光部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遮光部的长度范围内

在靠近外壳的同一侧设置多个第一通孔的情况下,如果针对每个第一通孔进行单独的第一遮光部的印制,生产工艺会复杂化,根据第一通孔间距的不同可能导致两第一遮光部之间出现间隙,或出现两第一遮光部发生重叠的现象,因此对于这种情况,本方案将多个并排设置的第一通孔看做一个连续的通孔,只设置一条第一遮光部,可以大大简化生产工艺通过工艺成本的缩减弥补材料成本的增加,且提高了产品的遮光性能

[0015]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一种触摸屏组合结构

[0016]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触摸屏组合结构的俯视图;
[0018]图2为图1于
A

A
处的截面图;
[0019]图3为图2于
B
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可选的一种触摸屏组合结构的俯视图;
[0021]图5为图4于
C

C
处的截面图;
[0022]图6为图5于
D
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可选的一种触摸屏组合结构的俯视图;
[0024]图8为图7于
E

E
处的截面图;
[0025]图9为图8于
F
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触摸屏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

触摸屏

第一遮光部和光源,所述外壳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一通孔,所述触摸屏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所述第一遮光部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所述触摸屏的侧面上,所述光源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摸屏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部的厚度为
10

20
μ
m。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摸屏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遮光部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遮光部的长度范围内,在所述第一遮光部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遮光部所在平面上投影的两端部到所述第一遮光部的相应端之间的距离均不小于
10mm。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摸屏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遮光部,所述触摸屏包括传感层和盖板层,所述第一遮光部设置在所述传感层的侧面,所述盖板层固定在所述传感层的上端,所述盖板层覆盖所述传感层和所述第一遮光部设置,所述第二遮光部固定于所述盖板层且位于所述盖板层与所述传感层之间,所述第二遮光部覆盖所述第一遮光部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冬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六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