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4849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充电电缆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电缆及其制造方法,电缆包括缆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增长将推进充电桩保有量增长,带动充电桩行业飞速发展,势必加速充电电缆产业的发展

充电电缆用于连接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与充电基础设施,从而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电力传输,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信号线

控制线

电源辅助线等来确保整个充电过程控制准确

操作安全无误

[0003]目前,常规的固定充电桩占地面积大且存在新能源车位被燃油车占据导致新能源汽车无法充电的现象,现开始采用智能可移动充电机器人作为充电基础设施

充电电缆可用于悬链式的智能可移动充电机器人中,悬链式的智能可移动充电机器人可检测到新能源汽车的位置,并移动到附近自主放下充电电缆,用户只需取下充电枪与汽车充电装置对接,即可有效解决了充电位置紧张的问题

[0004]现有的常规电缆无法满足智能可移动充电机器人充电开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缆芯,所述缆芯包括多个导体和多个填充件
(4)
;每个所述导体包括导体半成品

铜丝编织层
(2)
和绝缘层
(3)
,所述铜丝编织层
(2)
包裹在所述导体半成品的外表面,所述绝缘层
(3)
包裹在所述铜丝编织层
(2)
的外表面;所述导体半成品由多根所述股线
(1)
按第一方向绞合组成所述导体半成品,每根股线
(1)
由多根导体单丝和一根芳纶纤维按第二方向绞合组成,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芳纶编织层
(5)
,所述芳纶编织层
(5)
包裹在所述缆芯的外表面;护套层
(6)
,所述护套层
(6)
包裹在所述芳纶编织层
(5)
的外表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股线
(1)
的节径比的大小为
13

14。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股线
(1)
的绞合排列方式为正规绞合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半成品的节径比的大小为
15

17。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铜丝编织层
(2)
的编织密度不小于
95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芳纶编织层
(5)
的编织密度不小于
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桂裕聪郑建平成丽军韩淑杰张林于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