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底底泥脱洗净化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泥浆净化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河底底泥脱洗净化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水体底泥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环境问题,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
、
废水排放
、
雨水淋溶与冲刷进入水体,最后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且含有大量有毒化学物质及微生物群,使底泥受到严重污染
。
目前对河道底泥的治理方法大致分为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法三类,物理法主要为引水换水或底泥疏浚,但是其转移成本高,且并未从根源解决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后,仍会产生返黑返臭的现象;化学法是通过投加化学药剂来降低底泥中的污染物质,但一般化学药剂只能投加在沉积物表层,底部的水底泥无法有效净化;生物法是通过微生物消耗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修复被污染的环境,同时进一步强化水环境的生态稳定性,但生物法见效缓慢;使得仅靠单一的治理技术难以实现黑臭水体底泥治理的有效性和长效性
。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技术专利 />CN2142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河底底泥脱洗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
(1)、
设于主壳体
(1)
内部的底泥脱水单元
(2)、
与所述底泥脱水单元
(2)
的输出端依次贯通连接的化学消毒单元
(4)、
热催化消毒单元
(5)
和高温杀菌单元
(6)、
设于底泥脱水单元
(2)
的另一输出端贯通连接的排水过滤单元
(3)
;通过底泥脱水单元
(2)
将河道底泥吸入并进行底泥脱水,将脱水过程得到的污水和脱水底泥分别排至排水过滤单元
(3)
和化学消毒单元
(4)
,通过排水过滤单元
(3)
将污水过滤处理后排入河道,通过化学消毒单元
(4)
向脱水底泥撒入化学消毒药剂并完成充分混合,通过热催化消毒单元
(5)
将混合有化学消毒药剂的脱水底泥进行加热催化消毒,最后通过高温杀菌单元
(6)
对脱水底泥进行高温杀菌后排入河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底底泥脱洗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泥脱水单元
(2)
,包括:第一壳体
(217)、
同轴固定设于第一壳体
(217)
内部的第二壳体
(218)、
设于所述第二壳体
(218)
内部的脱水驱动组件
、
与第二壳体
(218)
侧壁贯通连接的底泥吸入组件
、
设于第一壳体
(217)
与第二壳体
(218)
之间且靠近第一壳体
(217)
左端固定连接的挡水缘
(2111)、
贯通设于第一壳体
(217)
侧壁且在挡水缘
(2111)
上游的第一排水管
(301)
;所述第一排水管
(301)
的输出端与排水过滤单元
(3)
贯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
(217)
与第二壳体
(218)
为空心筒状,所述第二壳体
(218)
的侧壁设有污水渗透孔;所述脱水驱动组件,包括脱水驱动电极
(211)、
与脱水驱动电极
(211)
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脱水驱动轴
(212)、
连接于第一脱水驱动轴
(212)
末端且位于第二壳体
(218)
内部中心轴线的第二脱水驱动轴
(214)、
设于第二脱水驱动轴
(214)
的螺旋搅拌桨
(215)
与辅助搅拌棒
(216)
;所述底泥吸入组件,包括与第一壳体
(217)
外表面固定连接的底泥吸入泵
(2110)、
与所述第二壳体
(218)
的侧面贯通连接并连接于底泥吸入泵
(2110)
的底泥吸入管
(219)
;与第二壳体
(218)
左端密封贯通连接的第一转移管路
(2113)、
设于第一转移管路
(2113)
输出端的第一转移水泵
(2112)
;所述第一转移水泵
(2112)
的输出端与化学消毒单元
(4)
贯通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底底泥脱洗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泥脱水单元
(2)
,包括:所述第一壳体
(217)、
第二壳体
(218)
与第二脱水驱动轴
(214)
在竖直方向上倾斜布置;所述第一脱水驱动轴
(212)
与第二脱水驱动轴
(214)
之间通过万象联轴器万象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底底泥脱洗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过滤单元
(3)
,包括:形状中空封闭结构的第三壳体
(302)、
设于第三壳体
(302)
内部用于过滤污水的活性炭包
(304)、
与所述第三壳体
(302)
的下端贯通连接的第二排水管
(303)
;所述第三壳体
(302)
的上端与第一排水管
(301)
的下端贯通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河底底泥脱洗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学消毒单元
(4)
,包括:与所述第一转移水泵
(2112)
的输出端贯通连接的第四壳体
(404)
;设于第四壳体
(404)
侧壁的消毒搅拌电机
(405)、
与所述消毒搅拌电机
(405)
的输出轴
同轴固定连接的消毒搅拌轴
(40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剑波,左闯,贺坤,王明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