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以及电梯装置的曳引机安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4096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得到电梯装置以及电梯装置的曳引机安装方法,能够将曳引机高效地安装于井道的顶部。机座(11)、曳引机(12)、一对轨道支承台(31)以及一对顶部轨道部件(22)被单元化。即,曳引机单元(30)具有机座(11)、曳引机(12)、一对轨道支承台(31)以及一对顶部轨道部件(22)。曳引机单元(30)被支承于一对基部导轨(21)上。(21)上。(21)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装置以及电梯装置的曳引机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装置以及电梯装置的曳引机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曳引机安装方法中,将曳引机安装台固定于井道的顶部,将提起机构设置于曳引机安装台的下方。之后,将曳引机放置于提起机构上,利用提起机构将曳引机提起至与曳引机安装台相同的高度。然后,利用水平移动机构将曳引机从提起机构上水平移动至曳引机安装台上,并设置于曳引机安装台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27749号公报
[0005]在如上所述的现有的曳引机安装方法中,将曳引机水平移动至曳引机安装台上的水平移动作业以及将曳引机设置于曳引机安装台上的设置作业是在狭窄的井道的顶部处进行的。因此,作业费事,作业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将曳引机高效地安装于井道的顶部的电梯装置以及电梯装置的曳引机安装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具备:基部导轨,其设置于井道,并引导升降体的升降;以及曳引机单元,其支承于基部导轨上,曳引机单元具有:机座;曳引机,其设置于机座上;轨道支承台,其设置于机座的下部;以及顶部轨道部件,其安装于轨道支承台,并且接合于基部导轨上。
[0008]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的曳引机安装方法包括:轨道设置工序,在井道内设置基部导轨;机座吊起工序,在井道内将机座吊起;曳引机单元组装工序,在井道内将曳引机和顶部轨道部件分别吊起,将曳引机设置于机座上,并且将顶部轨道部件安装于机座,由此组装成曳引机单元;曳引机单元吊起工序,将曳引机单元进一步吊起;以及轨道连接工序,将顶部轨道部件接合于基部导轨上。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将曳引机高效地安装于井道的顶部。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0011]图2是沿图1的II

II线的剖视图。
[0012]图3是示出图1的第2轿厢导轨、第1对重导轨以及第2对重导轨的结构图。
[0013]图4是示出图1的曳引机单元的立体图。
[0014]图5是示出图4的曳引机单元的主视图。
[0015]图6是示出图5的曳引机单元的右侧视图。
[0016]图7是示出图5的曳引机单元的俯视图。
[0017]图8是放大示出图4的壁固定托架的立体图。
[0018]图9是放大示出图4的轨道单元的立体图。
[0019]图10是从与图9不同的角度观察图9的轨道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0020]图11是示出将机座临时固定于第2轿厢导轨的工序的立体图。
[0021]图12是示出将曳引机设置于图11的机座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2]图13是示出将一对轨道单元与图12的机座连接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0023]图14是从斜下方观察图13的曳引机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24]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曳引机安装方法的工序图。
[0025]标号说明
[0026]1:井道;2:轿厢;3:对重(升降体);5:第2轿厢导轨(另外的导轨);11:机座;12:曳引机;21:基部导轨;22:顶部轨道部件;23:主轨道部件;24:上部轨道部件;30:曳引机单元;31:轨道支承台;32:对重侧绳头固定梁;33:壁固定托架;33b:壁固定部;35:轨道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8]实施方式1.
[0029]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2是沿图1的II

II线的剖视图。另外,图1是沿着图2的I

I线观察的图。
[0030]在图中,在井道1内设有轿厢2和作为升降体的对重3。从正上方观察井道1时,轿厢2具有第1侧面2a、第2侧面2b、正面2c以及背面2d。第1侧面2a与第2侧面2b彼此对置。在正面设有轿厢出入口。背面2d与正面2c对置。
[0031]从正上方观察井道1时,对重3与第2侧面2b对置。即,从层站观察时,对重3的升降区域位于轿厢2的升降区域的侧方。
[0032]在井道1内设置有第1轿厢导轨4、第2轿厢导轨5、第1对重导轨6以及第2对重导轨7。
[0033]第1轿厢导轨4以及第2轿厢导轨5引导轿厢2的升降。第1轿厢导轨4与第1侧面2a对置。第2轿厢导轨5与第2侧面2b对置。
[0034]第1对重导轨6以及第2对重导轨7引导对重3的升降。
[0035]从层站观察时,第1轿厢导轨4相对于轿厢2配置于与对重3相反的一侧。从层站观察时,第2轿厢导轨5相对于轿厢2配置于与对重3相同的一侧。
[0036]第1轿厢导轨4、第2轿厢导轨5、第1对重导轨6以及第2对重导轨7分别通过多个轨道托架8而固定于多个建筑梁9。在图1中,省略了多个建筑梁9。在图2中,省略了多个轨道托架8。
[0037]第1对重导轨6的上端以及第2对重导轨7的上端位于比第2轿厢导轨5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
[0038]在井道1的顶部设置有机座11。机座11由第1对重导轨6和第2对重导轨7进行支承。
[0039]曳引机12设置于机座11上。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是无机房电梯。曳引机12具有驱动绳轮13和曳引机主体14。
[0040]曳引机主体14具有未图示的曳引机电机和未图示的曳引机制动器。曳引机电机使
驱动绳轮13旋转。曳引机制动器保持驱动绳轮13的静止状态。此外,曳引机制动器对驱动绳轮13的旋转进行制动。
[0041]第1对重导轨6和第2对重导轨7分别具有基部导轨21和顶部轨道部件22。顶部轨道部件22接合于基部导轨21上。
[0042]在机座11的下部安装有一对轨道支承台31。各轨道支承台31从机座11向铅直下方突出。在各轨道支承台31安装有对应的顶部轨道部件22。
[0043]机座11、曳引机12、一对轨道支承台31以及一对顶部轨道部件22被单元化。即,实施方式1的曳引机单元30具有机座11、曳引机12、一对轨道支承台31以及一对顶部轨道部件22。曳引机单元30被支承于一对基部导轨21上。
[0044]此外,由各轨道支承台31和固定于该轨道支承台31的顶部轨道部件22构成轨5道单元35。曳引机单元30包括2组、即一对轨道单元35。
[0045]在驱动绳轮13绕挂有悬挂体16。使用多根绳索或多条带作为悬挂体16。轿厢2和对重3通过悬挂体16而被吊挂,通过使驱动绳轮13旋转而使轿厢2和对重3在井道1内进行升降。
[0046]在轿厢2的下部,设有第1轿厢吊轮17和第2轿厢吊轮18。在对重3的上部设0有对重吊轮19。
[0047]在井道1的顶部处,在第1轿厢导轨4设有未图示的轿厢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装置,其中,所述电梯装置具备:基部导轨,其设置于井道,并引导升降体的升降;以及曳引机单元,其支承于所述基部导轨上,所述曳引机单元具有:机座;曳引机,其设置于所述机座上;轨道支承台,其设置于所述机座的下部;以及顶部轨道部件,其安装于所述轨道支承台,并且接合于所述基部导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所述轨道支承台安装于所述机座,所述轨道支承台相对于所述机座的水平方向位置能够在所述轨道支承台与所述机座连接着的状态下进行调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所述基部导轨具有主轨道部件和上部轨道部件,所述上部轨道部件接合于所述主轨道部件上,所述顶部轨道部件接合于所述上部轨道部件上,所述上部轨道部件的长度比所述主轨道部件的长度短,所述顶部轨道部件的长度比所述上部轨道部件的长度短。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所述电梯装置还具备壁固定托架,该壁固定托架固定于所述机座,并且固定于井道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所述电梯装置还具备:轿厢;以及轿厢导轨,其设置于所述井道内,并引导所述轿厢的升降,所述升降体是对重,所述壁固定托架具有壁固定部,该壁固定部固定于所述井道壁,所述壁固定部构成为也能够与所述轿厢导轨连结。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所述电梯装置还具备绳头固定梁,该绳头固定梁固定于所述轨道支承台。7.一种电梯装置的曳引机安装方法,其中,所述电梯装置的曳引机安装方法包括:轨道设置工序,在井道内设置基部导轨;机座吊起工序,在所述井道内将机座吊起;曳引机单元组装工序,在所述井道内将曳引机和顶部轨道部件分别吊起,将所述曳引机设置于所述机座上,并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部泰央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