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高强度电阻焊钢管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4073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强度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高强度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高强度电阻焊钢管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合作为管线管等的坯材使用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并且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合在管线管等中使用的高强度电阻焊钢管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用于长距离输送原油

天然气体等的管线管用钢管,为了通过内部流体的高压化来提高输送效率而要求高强度

[0003]另外,管线管用钢管的内表面由于与包含硫化氢的腐蚀性高的流体接触,因此也需要高抗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
(SSC:Sulfide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0004]一般而言,如果钢材的强度变高,则抗
SSC
性降低

特别是在管线管用钢管中,为了确保抗
SSC
性,重要的是减少与流体接触的钢管的内表面的硬度
(
强度
)。
[0005]高强度管线管用钢管的原板的制造中,应用组合了控制轧制和加速冷却的
TMCP(Thermo

Mechanical Control Process)
技术

[0006]在该
TMCP
技术中,重要的是提高加速冷却时的冷却速度,但与钢板内部相比,钢板表面的冷却速度变高,因此钢板的板厚大时钢板表面的硬度变得过高

因此,通过通常的
TMCP
技术制造的钢板从抗
SSC
性的观点考虑难以应用于管线管

[0007]为了应对上述的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3中提出了控制表面的硬度的钢板或钢管

[0008]现有技术文献
[0009]专利文献
[0010]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
2020

63500
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
2020

12168
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
2017

179482
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3]然而,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3那样即使控制钢板或钢管的表面的硬度,在一部分的晶粒

晶界附近也产生局部的高应力的区域而成为
SSC
的起点

因此,存在无法得到足够的抗
SSC
性的情况

[0014]上述的“高应力的区域”是指位错密度局部高的部分

这是非常微小的区域,因此在维氏试验等硬度试验中与周围的低应力的区域平均化而难以进行评价

[0015]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作为抗
SSC
性优异的高强度电阻焊钢管的坯材使用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以及抗
SSC
性优异的高强度电阻焊钢管及其制造方法

[0016]应予说明,本专利技术中所说的“高强度”是指在后述的拉伸试验中热轧钢板和电阻焊钢管的母材部的屈服强度为
400MPa
以上

[0017]另外,本专利技术中所说的“抗
SSC
性优异”是指在后述的4点弯曲腐蚀试验中,热轧钢板和电阻焊钢管的母材部不发生开裂,并且产生的点蚀的深度小于
250
μ
m
,并且点蚀的
(
深度
/
宽度
)
的最大值小于
3.0。
[0018]上述的各试验可以利用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

[0019]在位错密度局部高的部分存在许多小角度晶界

这是为了存在许多位错时位错彼此排列而得到稳定结构,形成小角度晶界

然而,即使位错得到稳定的结构,依然残存由位错引起的应力位置,因此存在许多小角度晶界的部分

即小角度晶界密度高的部分成为高应力

[0020]因此,为了提高钢板的抗
SSC
性,需要防止在钢板表面产生局部小角度晶界密度高的部分

[0021]本专利技术人等进行了反复深入的研究,其结果得到了如下见解

即使是板厚为
15mm
以上的厚壁材料,将热轧钢板的加速冷却设定为二个阶段,适当地控制该冷却工序中的钢板表面和钢板内部的温度

冷却速度以及各冷却工序之间的时间

由此发现在钢板表面上不易局部地产生小角度晶界密度高的部分,抗
SSC
性提高

另外,还发现使用该钢板作为坯材而成的电阻焊钢管由于同样的作用而使抗
SSC
性提高

[0022]本专利技术基于以上的情况而完成,由下述的主旨构成

[0023][1]一种高强度热轧钢板,板厚中央的钢组织中,
[0024]贝氏体的体积率为
50
%以上,
[0025]铁素体与贝氏体的合计的体积率为
95
%以上,
[0026]剩余部分包含选自珠光体

马氏体和奥氏体中的1种或者2种以上,平均晶粒直径为
9.0
μ
m
以下,
[0027]位错密度为
1.0
×
10
14
m
‑2~
1.0
×
10
15
m
‑2;
[0028]距板表面沿深度方向
0.1mm
的位置的钢组织中,
[0029]贝氏体的体积率为
70
%以上,
[0030]铁素体与贝氏体的合计的体积率为
95
%以上,
[0031]剩余部分包含选自珠光体

马氏体和奥氏体中的1种或2种以上,平均晶粒直径为
9.0
μ
m
以下,
[0032]位错密度为
5.0
×
10
14
m
‑2~
1.0
×
10
15
m
‑2以下,
[0033]最大小角度晶界密度为
1.4
×
106m
‑1以下,
[0034]上述高强度热轧钢板的板厚为
15mm
以上

[0035][2]根据
[1]所述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其中,成分组成以质量%计,包含
C

0.020
%~
0.1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
一种高强度热轧钢板,板厚中央的钢组织中,贝氏体的体积率为
50
%以上,铁素体与贝氏体的合计的体积率为
95
%以上,剩余部分包含选自珠光体

马氏体和奥氏体中的1种或2种以上,平均晶粒直径为
9.0
μ
m
以下,位错密度为
1.0
×
10
14
m
‑2~
1.0
×
10
15
m
‑2;距板表面沿深度方向
0.1mm
的位置的钢组织中,贝氏体的体积率为
70
%以上,铁素体与贝氏体的合计的体积率为
95
%以上,剩余部分包含选自珠光体

马氏体和奥氏体中的1种或者2种以上,平均晶粒直径为
9.0
μ
m
以下,位错密度为
5.0
×
10
14
m
‑2~
1.0
×
10
15
m
‑2,最大小角度晶界密度为
1.4
×
106m
‑1以下;所述高强度热轧钢板的板厚为
15mm
以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其中,成分组成以质量%计,包含:
C

0.020
%~
0.15

、Si

1.0
%以下
、Mn

0.30
%~
2.0

、P

0.050
%以下
、S

0.020
%以下
、Al

0.005
%~
0.10

、N

0.010
%以下
、Nb

0.15
%以下
、V

0.15
%以下以及
Ti

0.15
%以下,进一步包含选自
Cr

1.0
%以下
、Mo

1.0
%以下
、Cu

1.0
%以下
、Ni

1.0
%以下
、Ca

0.010
%以下以及
B

0.010
%以下中的1种或者2种以上,剩余部分由
Fe
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3.
一种高强度热轧钢板的制造方法,是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强度热轧钢板的制造方法,对具有所述成分组成的钢坯材实施进行热轧的热轧工序后,实施第一冷却工序和第二冷却工序,然后实施卷绕成卷状的工序时,在所述热轧工序中,加热到加热温度:
1100℃

1300℃
后,实施粗轧结束温度:
900℃

1100℃、
精轧开始温度:
800℃

950℃、
精轧结束温度:
750℃

850℃
且精轧中的合计压下率:
60
%以上的热轧,接着,在所述第一冷却工序中,实施板厚中心的平均冷却速度:
10℃/s

60℃/s、
冷却停止温度:
550℃

650℃、
板表面的冷却停止温度:
250℃

4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晃英井手信介
申请(专利权)人: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