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面源污染生物治理装置及其治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3934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农业面源污染生物治理装置及其治理方法,解决了如何将受农业面源污染的农田排水,在流入湖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业面源污染生物治理装置及其治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污染治理
,特别是指一种农业面源污染生物治理装置及其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农村面源污染
(Rural non

point source pollution)
是指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中,溶解的或固体的污染物,如农田中的土粒

氮素

磷素

农药重金属

农村禽畜粪便与生活垃圾等有机或无机物质,从非特定的地域,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农田地表径流

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使大量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河流

湖泊

水库

海湾)所引起的污染

[0003]目前,农业面源污染已占河流和湖泊富营养问题的
60%

80%
,成为制约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让这些受农业面源污染的农田排水,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农业面源污染生物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前后间隔设置的侧板(2),侧板(2)的下端打入并固定在沟渠底部(1)内,两个侧板(2)之间形成供水流通过的水道;两个侧板(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过滤网(3),第一过滤网(3)的下端抵靠在沟渠底部(1)的底部,第一过滤网(3)用于过滤水道入口出的大颗粒杂物;两个侧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上下间隔设置的活性炭板(
10
),活性炭板(
10
)为从左向右

从下向上倾斜设置;侧板(2)的右方设有多个左右间隔设置的闸板(
13
),闸板(
13
)上开设有供水流通过的溢流通槽(
14
),溢流通槽(
14
)为左右通透结构;侧板(2)和闸板(
13
)之间

两个相邻的闸板(
13
)之间均设有水生植物养殖框(
19
),水生植物养殖框(
19
)为透水网制成的上开口的网框结构,水生植物养殖框(
19
)的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设有漂浮块(
24
),漂浮块(
24
)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漂浮块(
24
)用以使水生植物养殖框(
19
)漂浮在水面上;水生植物养殖框(
19
)的框内用以养殖能够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水生植物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面源污染生物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闸板(
13
)包括等腰梯形板段和插板段,插板段固定设在等腰梯形板段的底部,插板段用以插入并固定在沟区底部(1),等腰梯形板段的斜边抵靠在沟渠的边坡上,等腰梯形板段上开设有多个上下间隔设置的溢流通槽(
14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面源污染生物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网(3)的左侧固定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4),第一滑轨(4)上设有能够上下滑动的第一滑块(5);第一滑块(5)的左侧固定设有打捞网(6),打捞网(6)包括竖向设置的竖向透水网(
601
),竖向透水网(
601
)的右侧与第一滑块(5)固定连接,竖向透水网(
601
)的左侧底部固定设有储物网(
602
),储物网(
602
)上大下小且上开口的直角梯形结构,储物网(
602
)与竖向透水网(
601
)之间形成有用于滤出并储存大颗粒杂物的储物腔(
603
);竖向透水网(
601
)和储物网(
602
)均由透水网制成;储物网(
602
)的底部抵靠在沟渠底部(1)上,竖向透水网(
601
)的顶部延伸至沟渠前后两侧的地面上方,竖向透水网(
601
)的顶部固定设有吊环(
604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农业面源污染生物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侧板(2)上固定设有支架(7),支架(7)上固定设有定滑轮机构(9)和手动绞盘(8);定滑轮机构(9)包括滑轮支架和转动设在滑轮支架上的定滑轮,定滑轮位于手动绞盘(8)的左侧;手动绞盘(8)上固定绕设有吊绳,吊绳的一端从底部绕过定滑轮后与吊环(
604
)固定连接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面源污染生物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水生植物养殖框(
19
)包括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连接板(
20
),漂浮块(
24
)固定设在连接板(
20
)的底部;左右两个连接板(
20
)之间固定设有养殖框主体(
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防王献忠张全国杨玉璞刘世亮高强林冬阁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原科创高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