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3824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打桩机设备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打桩机设备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因为地面建筑物如果要建在地面上,地面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就必须保证地面有足够的抵抗压力的强度,这个往往很难做到,所以就必须对承受建筑物的地面进行加固或者改善地面的承受方式,所以就想到在地基上打桩,让建筑物的大部分重量通过桩传到地面以下很深的位置,因为这个位置的地基比地面承受能力大得多,需要小范围的将桩竖直打入土中前,需要在地面上开设桩孔,便于桩竖直插入;
[0003]公开号为
CN116201467B
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打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建筑工程用打桩装置包括:顶架;支撑杆,其设有四个,均固定于顶架的底部;固定机构,其设有四组,用于将四个支撑杆固定于地面;圆形座,设置于顶架的下侧;横杆,其设有两组,用于将圆形座固定于四个支撑杆之间;该专利技术中,通过设有的固定机构,使得在进行打孔时,该装置能够通过四个螺杆钻入地面,从而能够将该装置固定于地面,固定机构通过电机的运行,其中电动伸缩杆带动十字连接杆发生位置的偏移,从而实现固定机构的运行,在不需要使用时,使得电机反向转动即可,使得螺杆能够从地面抽出,操作方便,固定牢固,能够使得螺纹钻头更好的进行打孔作业;
[0004]但是该专利技术存在以下问题:该装置中用于将打孔装置固定于地面的固定机构,其占地空间无法调整,在该装置闲置时,依然需要一定面积的占地空间用于放置该装置,造成空间浪费,且装置体积较大,在移动该装置时较为费力;且在闲置时,用于联动该装置四个螺杆同步转动的联动件,也就是皮带,长期处于张紧绷直的状态,时间久了容易产生磨损或者断裂的风险,缺少一种在闲置时可以进行折叠,以节省占地空间,且在折叠后可对用于联动的传动皮带自动进行收纳,以提高皮带使用寿命的打桩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驱动盒,所述驱动盒竖直设置在水平面上,所述驱动盒顶部的一侧水平设置有连接臂,所述驱动盒顶部的另外三侧均设有一个伸缩臂组件,所述驱动盒内部设置有驱动切换组件,所述驱动盒的底部设有钻桩组件,且钻桩组件与驱动切换组件相连接,所述连接臂和三个伸缩臂组件的底部均设有一个地基固定组件,且驱动切换组件与位于连接臂底部的地基固定组件相连接,所述联动组件设置在四个地基固定组件上,所述联动组件的一侧设有皮带自动收纳组件

[0006]优选的,所述伸缩臂组件包括第一伸缩块

第二伸缩块和第三伸缩块,所述第一伸缩块水平设置在驱动盒的一侧,所述第二伸缩块套设在第一伸缩块的外侧,且第一伸缩块与第二伸缩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三伸缩块套设在第二伸缩块的外侧,且第三伸缩块与第二伸缩块滑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驱动切换组件包括驱动电机

转动轴

第一切换筒

第二切换筒

切换块

切换把手

第一皮带轮和第一传动皮带,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驱动盒的顶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驱动盒顶部位于驱动盒内,所述转动轴竖直设置在驱动盒内的上部,且转动轴的顶部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切换筒套设在转动轴的上部且不与其接触,所述第一切换筒的顶部与驱动盒内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切换筒套设在转动轴的下部且不与其接触,且第二切换筒的外侧与驱动盒内侧以第二切换筒轴心为轴转动连接;
[0008]所述切换块设置在转动轴的外侧与其上下滑动连接,且切换块位于第一切换筒和第二切换筒之间,所述切换块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凸起部,且第一切换筒的底部和第二切换筒的顶部设有与凸起部形状契合的凹陷部,且凸起部和凹陷部表面均设有磁吸件,所述切换把手的一侧与切换块的侧端活动连接,且切换把手的另一端穿过驱动盒位于驱动盒外侧,且驱动盒侧端设有用于切换把手上下滑动的开口;
[0009]所述连接臂呈中空设置,且连接臂的一端与驱动盒的侧端连通设置,所述第一皮带轮设有两个,其中一个第一皮带轮套设在第一切换筒的外侧,另一个第一皮带轮转动设置在连接臂内部远离驱动盒一端的顶部,所述第一传动皮带套设在两个第一皮带轮上;
[0010]所述钻桩组件包括螺纹块和打孔钻头,所述螺纹块竖直设置在驱动盒内的下部,所述螺纹块的顶部与第二切换筒的底部上下滑动连接,所述螺纹块的底部穿过驱动盒的底部与其螺纹连接,所述打孔钻头设置在螺纹块的底部

[0011]优选的,所述地基固定组件包括联动轴

安装架

第一齿轮

第二齿轮

驱动杆

螺纹固定杆和万向轮,设置于伸缩臂组件底部的地基固定组件中的联动轴竖直设置在第三伸缩块的底部,且联动轴的顶部与第三伸缩块的底部转动连接,设置于连接臂底部的地基固定组件中的联动轴竖直设置在连接臂的下方,且联动轴的顶部穿过连接臂与第一皮带轮连接,且联动轴与连接臂的底部转动连接;
[0012]所述安装架设置在连接臂远离驱动盒一端的底部,所述安装架呈
L
形设置,所述联动轴的底部与安装架底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竖直设置在安装架内的一侧,且驱动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安装架的上下两端转动连接,所述螺纹固定杆套设于驱动杆的外侧,且螺纹固定杆的底端穿过安装架的底部与其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螺纹固定杆的顶部且套设于驱动杆的外侧,且第一齿轮和螺纹固定杆均与驱动杆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联动轴的外侧,所述第二齿轮长度短于第一齿轮长度,所述第二齿轮位于第一齿轮下端,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螺纹固定杆的底端高度与打孔钻头的底端高度平齐,所述万向轮设置在安装架的底部

[0013]优选的,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二皮带轮和第二传动皮带,所述第二皮带轮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二皮带轮分别套设在四个地基固定组件中的联动轴的外侧,且四个第二皮带轮处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二传动皮带套设在四个第二皮带轮上

[0014]优选的,所述皮带自动收纳组件包括安装板

固定块

滑动块

弹簧

卷簧

旋转轴

第三皮带轮

第四皮带轮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可拆卸的安装于位于连接臂底部的安装架的侧端,所述安装板设置在连接板顶部的一端,且安装板的底部与连接板顶部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块设置在安装板顶部的一侧,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有滑槽,所述滑动块设置在安装板的顶部,所述滑动块通过滑槽可向固定块的方向滑动,所述弹簧设置在滑槽内,所述弹簧
的两端分别与滑槽侧端和滑动块的侧端固定连接;
[0015]所述旋转轴转动设置在连接板顶部,且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盒
(1)
,所述驱动盒
(1)
竖直设置在水平面上,所述驱动盒
(1)
顶部的一侧水平设置有连接臂
(2)
,所述驱动盒
(1)
顶部的另外三侧均设有一个伸缩臂组件
(3)
,所述驱动盒
(1)
内部设置有驱动切换组件
(4)
,所述驱动盒
(1)
的底部设有钻桩组件
(5)
,且钻桩组件
(5)
与驱动切换组件
(4)
相连接,所述连接臂
(2)
和三个伸缩臂组件
(3)
的底部均设有一个地基固定组件
(6)
,且驱动切换组件
(4)
与位于连接臂
(2)
底部的地基固定组件
(6)
相连接,四个所述地基固定组件
(6)
上设有联动组件
(7)
,所述联动组件
(7)
的一侧设有皮带自动收纳组件
(8)。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臂组件
(3)
包括第一伸缩块
(31)、
第二伸缩块
(32)
和第三伸缩块
(33)
,所述第一伸缩块
(31)
水平设置在驱动盒
(1)
的一侧,所述第二伸缩块
(32)
套设在第一伸缩块
(31)
的外侧,且第一伸缩块
(31)
与第二伸缩块
(32)
滑动连接,所述第三伸缩块
(33)
套设在第二伸缩块
(32)
的外侧,且第三伸缩块
(33)
与第二伸缩块
(32)
滑动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切换组件
(4)
包括驱动电机
(41)、
转动轴
(42)、
第一切换筒
(43)、
第二切换筒
(44)、
切换块
(45)、
切换把手
(46)、
第一皮带轮
(47)
和第一传动皮带
(48)
,所述驱动电机
(41)
设置在驱动盒
(1)
的顶部,所述驱动电机
(41)
的输出端穿过驱动盒
(1)
顶部位于驱动盒
(1)
内,所述转动轴
(42)
竖直设置在驱动盒
(1)
内的上部,且转动轴
(42)
的顶部与驱动电机
(41)
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切换筒
(43)
套设在转动轴
(42)
的上部且不与其接触,所述第一切换筒
(43)
的顶部与驱动盒
(1)
内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切换筒
(44)
套设在转动轴
(42)
的下部且不与其接触,且第二切换筒
(44)
的外侧与驱动盒
(1)
内侧以第二切换筒
(44)
轴心为轴转动连接;所述切换块
(45)
设置在转动轴
(42)
的外侧与其上下滑动连接,且切换块
(45)
位于第一切换筒
(43)
和第二切换筒
(44)
之间,所述切换块
(45)
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凸起部,且第一切换筒
(43)
的底部和第二切换筒
(44)
的顶部设有与凸起部形状契合的凹陷部,且凸起部和凹陷部表面均设有磁吸件,所述切换把手
(46)
的一侧与切换块
(45)
的侧端活动连接,且切换把手
(46)
的另一端穿过驱动盒
(1)
位于驱动盒
(1)
外侧,且驱动盒
(1)
侧端设有用于切换把手
(46)
上下滑动的开口;所述连接臂
(2)
呈中空设置,且连接臂
(2)
的一端与驱动盒
(1)
的侧端连通设置,所述第一皮带轮
(47)
设有两个,其中一个第一皮带轮
(47)
套设在第一切换筒
(43)
的外侧,另一个第一皮带轮
(47)
转动设置在连接臂
(2)
内部远离驱动盒
(1)
一端的顶部,所述第一传动皮带
(48)
套设在两个第一皮带轮
(47)
上;所述钻桩组件
(5)
包括螺纹块
(51)
和打孔钻头
(52)
,所述螺纹块
(51)
竖直设置在驱动盒
(1)
内的下部,所述螺纹块
(51)
的顶部与第二切换筒
(44)
的底部上下滑动连接,所述螺纹块
(51)
的底部穿过驱动盒
(1)
的底部与其螺纹连接,所述打孔钻头
(52)
设置在螺纹块
(51)
的底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固定组件
(6)
包括联动轴
(61)、
安装架
(62)、
第一齿轮
(63)、
第二齿轮
(64)、
驱动杆
(65)、
螺纹固定杆
(66)
和万向轮
(67)
,设置于伸缩臂组件
(3)
底部的地基固定组件
(6)
中的联动轴
(61)
竖直设置在第三伸缩块
(33)
的底部,且联动轴
(61)
的顶部与第三伸缩块
(33)
的底部转动连接,设置于连接臂
(2)
底部的地基固定组件
(6)
中的联动轴
(61)
竖直设置在连接臂
(2)
的下方,且联动

(61)
的顶部穿过连接臂
(2)
与第一皮带轮
(47)
连接,且联动轴
(61)
与连接臂
(2)
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架
(62)
设置在连接臂
(2)
远离驱动盒
(1)
一端的底部,所述安装架
(62)

L
形设置,所述联动轴
(61)
的底部与安装架
(62)
底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
(65)
竖直设置在安装架
(62)
内的一侧,且驱动杆
(65)
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安装架
(62)
的上下两端转动连接,所述螺纹固定杆
(66)
套设于驱动杆
(6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锋李玉存贾敬云吕翔李颖娴王四海张晨雷程斐徐立许洪伟
申请(专利权)人:豫通工程管理有限公司驻马店市水利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