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机滚筒及采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3813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采煤机滚筒及采煤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采煤机滚筒,包括:筒体;叶片,多个叶片沿螺旋轨迹设置在筒体的外周面上,相邻两个叶片与筒体围成的区域形成排煤通道,排煤通道用于将煤由叶片的第一端向其第二端输送,每个叶片的第二端均连接有用于改变叶片旋升角的耐磨块,耐磨块的厚度沿从叶片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变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耐磨块的厚度设计成沿从叶片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变大的形式,实现了在不改变叶片旋升角的前提下,通过耐磨块更改排煤通道出煤处的旋升角,达到提升装煤效果,螺旋升角增大的同时,也增大了滚筒的容煤空间,减小了煤炭和叶片之间的摩擦,提高了抛煤的速度和采煤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煤机滚筒及采煤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开采
,尤其涉及一种采煤机滚筒及采煤机


技术介绍

[0002]滚筒是采煤机割煤装煤的重要工作机构,通过滚筒中的螺旋叶片把破碎的煤从煤壁截割出来,然后将煤沿滚筒的轴线方向旋转着输送至刮板输送机中运走

[0003]现有技术中,采煤机的开采效率通常受限于筒体直径,筒体直径决定着滚筒的螺旋叶片尺寸,一种型号大小的滚筒无法适应不同的开采场景,当滚筒直径较小时,就导致容煤空间小,装煤能力弱,容易发生煤炭堵塞,从而会影响煤炭开采的效率

[0004]并且,由于滚筒是通过旋转破煤,且运行环境较为恶劣,受力较大,工作时螺旋叶片与煤流不间断接触,产生磨损,滚筒叶片尾部特别是其中的副叶片尾部的磨损最为严重,常出现滚筒螺旋叶片耐磨失效,导致采煤机停机检修,影响煤炭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煤机滚筒及采煤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煤机滚筒的装煤效果不易调整且螺旋叶片易磨损的缺陷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煤机滚筒,包括:
[0007]筒体;
[0008]叶片,多个所述叶片沿螺旋轨迹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外周面上,相邻两个所述叶片与所述筒体围成的区域形成排煤通道,所述排煤通道用于将煤由所述叶片的第一端向其第二端输送,所述叶片的第二端均连接有耐磨块,所述耐磨块的厚度沿从所述叶片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变大,用于改变所述叶片端部的旋升角

>[0009]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采煤机滚筒,所述筒体朝向煤壁的一端设置有端盘,各个所述叶片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端盘连接,所述端盘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截齿

[0010]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采煤机滚筒,所述叶片在其背离所述端盘的一侧设置有耐磨结构

[0011]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采煤机滚筒,所述耐磨结构包括通过采用耐磨焊条在所述叶片的表面堆焊的网状结构层

[0012]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采煤机滚筒,所述耐磨结构包括呈阵列设置在所述叶片的表面上的耐磨凸起

[0013]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采煤机滚筒,所述叶片至少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与所述第二螺旋叶片层叠设置,且所述第二螺旋叶片连接在所述第一螺旋叶片背离所述端盘的一侧,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与所述筒体的外周面连接,所述耐磨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叶片背离所述端盘的一侧

[0014]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采煤机滚筒,所述第一螺旋叶片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螺旋叶片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0015]第一连接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上;
[0016]第二连接孔,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叶片上,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一一对应;
[0017]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将所述第二螺旋叶片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连接

[0018]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采煤机滚筒,所述第二螺旋叶片包括多个首尾连接的螺旋子叶片

[0019]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采煤机滚筒,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在朝向所述端盘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所述截齿,多个所述截齿沿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螺旋轨迹连接在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边缘

[002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采煤机,包括第一方面所描述的采煤机滚筒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采煤机滚筒,包括筒体和叶片,多个叶片沿螺旋轨迹设置在筒体的外周面上,相邻两个叶片与筒体围成的区域形成排煤通道,排煤通道用于将煤由叶片的第一端向其第二端输送,每个叶片的第二端均连接有用于改变叶片旋升角的耐磨块,耐磨块的厚度沿从叶片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变大;如此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叶片的第二端设置耐磨块,提高了叶片在排煤通道出口处的耐磨性,且将耐磨块的厚度设计成沿从叶片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变大的形式,实现了在不改变叶片旋升角的前提下,通过耐磨块更改排煤通道出煤处的旋升角,达到提升装煤效果,螺旋升角增大的同时,也增大了滚筒的容煤空间,减小了煤炭和叶片之间的摩擦,提高了抛煤的速度和采煤效率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采煤机,包括上述的采煤机滚筒

该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采煤机滚筒所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采煤机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采煤机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叶片的截面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
筒体;
2、
叶片;
21、
第一螺旋叶片;
22、
第二螺旋叶片;
3、
端盘;
4、
耐磨块;
5、
耐磨结构;
6、
齿座;
7、
截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
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下面结合图1至图3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采煤机滚筒及采煤机

[003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煤机滚筒,包括:筒体1和叶片
2。
[0032]其中,多个叶片2沿螺旋轨迹设置在筒体1的外周面上,相邻两个叶片2与筒体1围成的区域形成排煤通道,排煤通道用于将煤由叶片2的第一端向其第二端输送,叶片2的第二端均连接有用于改变叶片2端部的旋升角的耐磨块4,耐磨块4的厚度沿从叶片2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变大

[00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叶片2的第二端设置耐磨块4,提高了叶片2在排煤通道出口处的耐磨性,且将耐磨块4的厚度设计成沿从叶片2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变大的形式,实现了在不改变叶片2旋升角的前提下,通过耐磨块4更改排煤通道出煤处的旋升角,达到提升装煤效果,螺旋升角增大的同时,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采煤机滚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
(1)
;叶片
(2)
,多个所述叶片
(2)
沿螺旋轨迹设置在所述筒体
(1)
的外周面上,相邻两个所述叶片
(2)
与所述筒体
(1)
围成的区域形成排煤通道,所述排煤通道用于将煤由所述叶片
(2)
的第一端向其第二端输送,所述叶片
(2)
的第二端连接有耐磨块
(4)
,所述耐磨块
(4)
的厚度沿从所述叶片
(2)
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变大,用于改变所述叶片
(2)
端部的旋升角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煤机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
(1)
朝向煤壁的一端设置有端盘
(3)
,各个所述叶片
(2)
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端盘
(3)
连接,所述端盘
(3)
上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截齿
。3.
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煤机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
(2)
在其背离所述端盘
(3)
的一侧设置有耐磨结构
(5)。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煤机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结构
(5)
包括通过采用耐磨焊条在所述叶片
(2)
的表面堆焊的网状结构层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煤机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结构
(5)
包括呈阵列设置在所述叶片
(2)
的表面上的耐磨凸起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采煤机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
(2)
至少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螺旋叶片
(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鑫孙成博赵晋锋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