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冷却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3509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冷却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冷却水塔,包括:塔体为中空式结构;支撑部件设于塔体底部;收集部件设于支撑部件底部;风机部件设于塔体顶部;填料部件呈矩阵布置设于安装腔内;导流部件套设于填料部件底部,其内部具有第二进水道,所述导流部件底部置于收集部件中;进水部件贯穿塔体置于安装腔内,其位于填料部件上方,其上设有若干出水部件;通过将填料部件采用阵列的方式进行布置,使相邻的填料部件之间形成不同的进水道和进气道,以及在填料部件底部增设导流部件,使水气分离,两者不接触,避免填料部件底部发生结冰现象,同时使导流部件延伸至收集部件内,避免水液从高位落下造成水液飞溅的现象,避免进气口发生结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冷却水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冷却塔
,尤其涉及一种循环冷却水塔


技术介绍

[0002]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冷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

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装置一般为桶状,故名为冷却塔

[0003]现今,冷却塔广泛运用于各种领域,冷却塔利用电动风机带动冷空气与布水器喷射出的热水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冷却的目的,传统冷却塔内部均设置填料,用于加快水的降温,然而现有的冷却塔在使用中冷空气与填料片直接接触,导致填料片底部发生结冰现象,形成冰柱,冰柱长时间积累导致填料片发生形变导致填料片损坏,而且冰柱在掉落后会使得收集池中的水液飞溅,使进气口处发生结冰现象,而且传统的冷却塔通过调节风机的功率,进而调节进气量,从而调节冷却效率,此种方式对于进气量调节效果差,当遇到外界大风天气时仍然会有大量的冷空气进入,使冷却效率无法得到有效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冷却水塔
,
以解决传统冷却塔进气口以及填料片底部易结冰以及进气量无法有效调整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循环冷却水塔,包括:
[0007]塔体,所述塔体为中空式结构,其内部设有安装腔,其底部和顶部具有开口;
[0008]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为框架式结构,其设于塔体底部,其与塔体之间为固定连接;
[0009]收集部件,所述收集部件设于支撑部件底部,其与塔体的安装腔位置相对应;
[0010]风机部件,所述风机部件设于塔体顶部,其与塔体之间为固定连接;
[0011]填料部件,所述填料部件呈矩阵布置设于安装腔内,其两侧与安装腔侧壁相连接,且相邻的两个填料部件之间存在间距;
[0012]相邻的填料部件之间分别形成第一进水道和第一进气道;
[0013]导流部件,所述导流部件顶部套设于填料部件的第一进水道底部,其内部具有第二进水道,所述导流部件底部置于收集部件中;
[0014]所述相邻的导流部件之间形成第二进气道;
[0015]进水部件,所述进水部件贯穿塔体置于安装腔内,其位于填料部件上方,其上设有若干出水部件;
[0016]所述出水部件一端与进水部件连接,另一端位于第一进水道中;
[0017]通过风机部件将外界冷空气由支撑部件进入塔体内,冷空气从下至上,分别从第
二进气道进入第一进气道,由风机部件排出,其中,进水部件将水液排入第一进水道,水液从上至下流入第二进水道,通过收集部件进行收集,流动过程中与冷空气进行热交换,完成冷却

[001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填料部件为波形板状结构或直板结构

[001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流部件顶部设有弧形件,所述弧形件套设于填料部件底部,并与填料部件之间为固定连接

[002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封闭部件,所述封闭部件设于支撑部件上;
[0021]封闭部件包括:
[0022]滑轨部件,所述滑轨部件呈对称布置设于塔体上,相邻的滑轨部件之间存在间距,且其上还设有滑动部;
[0023]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设于塔体上,其伸缩端上设有滑动连接件;
[0024]所述滑动连接件与滑轨部件滑动连接;
[0025]第一摆动部件,所述第一摆动部件设于支撑部件上,其顶部与塔体之间为铰连接,其上还设有第一连接端;
[0026]第二摆动部件,所述第二摆动部件设于支撑部件上,其与第一摆动部件之间呈对称布置,其顶部与塔体之间为铰连接,其上还设有第二连接端;
[0027]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与滑动连接件相连接

[002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滑动连接件为组合式结构,包括:
[0029]滑块部件,所述滑块部件设于滑轨部件之间,其与滑轨部件的滑动部滑动连接,且其与驱动部件的伸缩端固定连接;
[0030]连杆部件,所述连杆部件设于滑块部件上,其一端与滑块部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上设有堵头件;
[0031]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套设于连杆部件上

[003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检测部件,所述检测部件分别设于塔体和收集部件中;
[0033]检测部件包括:
[0034]温度检测部件,所述温度检测部件分别设于收集部件中,以及风机部件下方;
[0035]水位检测部件,所述水位检测部件设于收集部件中

[003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阀门部件,所述阀门部件分别设于进水部件的出水部件上;
[0037]所述阀门部件为电磁控制阀结构

[003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分别与进水部件

阀门部件

风机部件

驱动部件以及检测部件电性信号连接;
[0039]通过控制部件接收检测部件所检测的数据,进而控制进水部件的开启和关闭,以及控制相应数量

位置的阀门部件开启和关闭,进而控制第一进水道

第二进水道位置和数量,以及控制进气量的大小

[004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填料部件采用阵列的方式进行布置,使相邻的填料部件之间形成不同的进水道和进气道,以及在填料部件底部增设导流部件,使水气分离,两者不接触,避免填料部件底部发生结冰现象,同时使导流部件延伸至
收集部件内,避免水液从高位落下造成水液飞溅的现象,避免进气口发生结冰,同时增设封闭部件,通过封闭部件对进气口的数量进行调节,有效控制冷空气的进入量,同时避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增强了整体运行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41]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

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在附图中:
[004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4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封闭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封闭部件正面结构示意图;
[004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封闭部件背面结构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循环冷却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所述塔体为中空式结构,其内部设有安装腔,其底部和顶部具有开口;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为框架式结构,其设于塔体底部,其与塔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收集部件,所述收集部件设于支撑部件底部,其与塔体的安装腔位置相对应;风机部件,所述风机部件设于塔体顶部,其与塔体之间为固定连接;填料部件,所述填料部件呈矩阵布置设于安装腔内,其两侧与安装腔侧壁相连接,且相邻的两个填料部件之间存在间距;相邻的填料部件之间分别形成第一进水道和第一进气道;导流部件,所述导流部件顶部套设于填料部件的第一进水道底部,其内部具有第二进水道,所述导流部件底部置于收集部件中;所述相邻的导流部件之间形成第二进气道;进水部件,所述进水部件贯穿塔体置于安装腔内,其位于填料部件上方,其上设有若干出水部件;所述出水部件一端与进水部件连接,另一端位于第一进水道中;通过风机部件将外界冷空气由支撑部件进入塔体内,冷空气从下至上,分别从第二进气道进入第一进气道,由风机部件排出,其中,进水部件将水液排入第一进水道,水液从上至下流入第二进水道,通过收集部件进行收集,流动过程中与冷空气进行热交换,完成冷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冷却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部件为波形板状结构或直板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冷却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件顶部设有弧形件,所述弧形件套设于填料部件底部,并与填料部件之间为固定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循环冷却水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闭部件,所述封闭部件设于支撑部件上;封闭部件包括:滑轨部件,所述滑轨部件呈对称布置设于塔体上,相邻的滑轨部件之间存在间距,且其上还设有滑动部;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设于塔体上,其伸缩端上设有滑动连接件;所述滑动连接件与滑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家雨鲁超关志成张慧君师斐王姝王科孙刚杨圣杰石俊龙吴泽霖刘昊东张紫萱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包头第三热电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