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比莱特专利>正文

含有吡咯衍生物和噻吩的电致变色聚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3196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13
公开了一种在中性态为黄色或橙色或红色的新的电致变色聚合物和一种形成该新的电致变色聚合物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含有吡咯衍生物和噻吩的电致变色聚合物
[0001]本公开涉及含有吡咯衍生物和噻吩的电致变色聚合物,其在中性态为黄色或橙色或红色,以及一种合成该电致变色聚合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中性态为黄色或红色的电致变色聚合物对于实现全色彩调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青

洋红


(CMY)
和红




(RYB)
的减法三原色都需要黄色和红色

然而,大多数传统的黄色或红色电致变色聚合物
(Eletrochromic polymer,ECP)
在重复的着色

透射切换下是电化学不稳定的

高能量吸收性聚合物由于褪色过程需要高氧化电位而不具有循环耐久性

因此,需要具有更低氧化电位和高光学对比度的黄色或橙色或红色的电致变色聚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涉及一种电致变色聚合物,其包含下式:
[0004][(Tr)
a

(A1)
b

(Ar2)
c

(Ar3)
d
]n

[0005]其中,
[0006]Tr
为基于吡咯或基于吡咯衍生物的三聚体,其具有下式:
[0007][0008]Ar1为
[0009]Ar2为
[0010]Ar3为r/>[0011]n
为大于0的整数;
a
为大于0的整数;
b、c

d
为不小于0的整数,并且
a

b、c

d
之和的比值为
0.1

4(

0.1

4)

R1‑
R
13
各自独立地选自但不限于:氢
、C1‑
C
30
烷基
、C2‑
C
30
烯基
、C2‑
C
30
炔基
、C2‑
C
30
烷基羰基
、C1‑
C
30
烷氧基
、C3‑
C
30
烷氧基烷基
、C2‑
C
30
烷氧基羰基
、C4‑
C
30
烷氧基羰基烷基
、C1‑
C
30
烷基硫基
、C1‑
C
30
氨基羰基
、C4‑
C
30
氨基烷基
、C1‑
C
30
烷基氨基
、C1‑
C
30
烷基磺酰基
、C3‑
C
30
烷基磺酰基烷基
、C6‑
C
18
芳基
、C3‑
C
15
环烷基
、C3‑
C
30
环烷基氨基
、C5‑
C
30
环烷基烷基氨基
、C5‑
C
30
环烷基烷基
、C5‑
C
30
环烷基烷氧基
、C1‑
C
12
杂环基
、C1‑
C
12
杂环基氧基
、C3‑
C
30
杂环基烷氧基
、C1‑
C
30
杂环基烷氧基
、C1‑
C
30
杂环基氨基
、C5‑
C
30
杂环基烷基氨基
、C2‑
C
12
杂环
基羰基
、C3‑
C
30
杂环基烷基
、C1‑
C
13
杂芳基


C3‑
C
30
杂芳基烷基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聚合物的起始氧化电位低于
0.6V(

Ag/AgCl
为参比电极
)。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聚合物在其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光学对比度高于
50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聚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400nm

550nm(
包含
400nm

550nm)。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Tr
选自下式之一:
[0016][0017]并且
Ar1、Ar2和
Ar3各自独立地选自下式之一:
[0018][0019]X

S

O

R
51

R
59
各自独立地选自但不限于:氢
、C1‑
C
30
烷基
、C2‑
C
30
烯基
、C2‑
C
30
炔基
、C2‑
C
30
烷基羰基
、C1‑
C
30
烷氧基
、C3‑
C
30
烷氧基烷基
、C2‑
C
30
烷氧基羰基
、C4‑
C
30
烷氧基羰基烷基
、C1‑
C
30
烷基硫基
、C1‑
C
30
氨基羰基
、C4‑
C
30
氨基烷基
、C1‑
C
30
烷基氨基
、C1‑
C
30
烷基磺酰基
、C3‑
C
30
烷基磺酰基烷基
、C6‑
C
18
芳基
、C3‑
C
15
环烷基
、C3‑
C
30
环烷基氨基
、C5‑
C
30
环烷基烷基氨基
、C5‑
C
30
环烷基烷基
、C5‑
C
30
环烷基烷氧基
、C1‑
C
12
杂环基
、C1‑
C
12
杂环基氧基
、C3‑...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
一种电致变色聚合物,包含下式
[(Tr)
a

(Ar1)
b

(Ar2)
c

(Ar3)
d
]
n
,其中,
Tr
为基于吡咯或基于吡咯衍生物的三聚体,其具有下式:
Ar1为
Ar2为
Ar3为
n
为大于0的整数;
a
为大于0的整数;
b、c

d
为不小于0的整数,并且
a

b、c

d
之和的比值为
0.1
至4;并且
R1‑
R
13
各自独立地选自但不限于:氢
、C1‑
C
30
烷基
、C2‑
C
30
烯基
、C2‑
C
30
炔基
、C2‑
C
30
烷基羰基
、C1‑
C
30
烷氧基
、C3‑
C
30
烷氧基烷基
、C2‑
C
30
烷氧基羰基
、C4‑
C
30
烷氧基羰基烷基
、C1‑
C
30
烷基硫基
、C1‑
C
30
氨基羰基
、C4‑
C
30
氨基烷基
、C1‑
C
30
烷基氨基
、C1‑
C
30
烷基磺酰基
、C3‑
C
30
烷基磺酰基烷基
、C6‑
C
18
芳基
、C3‑
C
15
环烷基
、C3‑
C
30
环烷基氨基
、C5‑
C
30
环烷基烷基氨基
、C5‑
C
30
环烷基烷基
、C5‑
C
30
环烷基烷氧基
、C1‑
C
12
杂环基
、C1‑
C
12
杂环基氧基
、C3‑
C
30
杂环基烷氧基
、C1‑
C
30
杂环基烷氧基
、C1‑
C
30
杂环基氨基
、C5‑
C
30
杂环基烷基氨基
、C2‑
C
12
杂环基羰基
、C3‑
C
30
杂环基烷基
、C1‑
C
13
杂芳基


C3‑
C
30
杂芳基烷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聚合物,其中,所述电致变色聚合物以
Ag/AgCl
为参比电极的起始氧化电位低于
0.6V。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聚合物,其中,所述电致变色聚合物在其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光学对比度高于
50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聚合物,其中,所述电致变色聚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400n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建国游利焱
申请(专利权)人:安比莱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