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体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3120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流体控制结构,涉及微阀控制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流体控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阀控制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微流体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微流控芯片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析平台具有微型化

自动化

集成化

便捷和快速等优点,已经在很多领域获得了广泛研究和应用,由于其在生物

化学

医学等领域的巨大潜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生物

化学

医学

流体

电子

材料

机械等学科交叉的崭新研究领域

[0003]根据操纵液体流动的原理与实现方法不同,微流控又分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

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气压主动式微流控方案实际应用时,在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微流控芯片中流体出现静态回流

撤销动力源无法保存状态等问题,常用做法是增加单向阀

或通过复杂的流道结构设计来实现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制造工艺难度

降低微流控芯片的量产良率,最终导致增加成本或无法量产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且能够实现有效和高精度的微流体控制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流体控制结构,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可靠和高精度的微流控制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微流体控制结构,包括:
[0008]上板,所述上板上设置有上透孔和动力气孔,所述上透孔和所述动力气孔均纵向贯穿设置在所述上板上,所述上透孔设置有多个;
[0009]下板,所述下板设置在所述上板下方,所述下板上设置有下透孔和导气凹槽,所述下透孔贯穿所述下板,所述导气凹槽设置在所述上板和下板的连接平面上,所述下板与所述连接后所述导气凹槽与上板底部形成气道,所述导气凹槽和所述下透孔均设置有多个;
[0010]换向阀,所述换向阀设置在所述上板上方,所述换向阀的阀口分别与多个上透孔连通,所述换向阀设置有多个;
[0011]其中,多个所述上透孔

多个所述下透孔

动力气孔和多个所述气道形成多个气流道

[0012]进一步的,所述气流道包括主动流道和从动流道,所述主动流道与外部气源连通,所述从动流道与所述主动流道远离所述外部气源的一端连通,所述从动流道与微流芯片连通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上透孔包括上
A
透孔


B
透孔


C
透孔


D
透孔


E
透孔


F
透孔


G
透孔


H
透孔


I
透孔


J
透孔


K
透孔


L
透孔


M
透孔


N
透孔和上
O
透孔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下透孔包括下
A
透孔


B
透孔


C
透孔


D
透孔


E
透孔


F




G
透孔


H
透孔


I
透孔


J
透孔


K
透孔


L
透孔和下
M
透孔

[0015]进一步的,所述气道包括
A

、B

、C

、D

、E

、F
道和
G


[0016]进一步的,所述换向阀包括
A

、B

、C

、D

、E

、F
阀和
G


[0017]进一步的,所述下板下方设置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垂直于所述下板,所述支撑管的一端与所述下透孔连通,所述支撑管的另一端与微流芯片连通,所述支撑管设置有多个

[0018]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微流体控制结构

通过优化微流控流道设计,引入双向气压控制方法

并将微流控芯片中复杂的气
/
液路控制结构提取出来,放在微流控芯片外部处理

也就是将传统的微流体控制方式由芯片内部转移到外部微流控控制模组上,可大大降低微流控芯片内部设计复杂度,降低成本,实现“芯

控”分离

这种外部微流控结构方式能够实现复用,减少微流控芯片内部复杂结构的一次性资源浪费,且不受限于微流控芯片的体积,设计灵活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流体控制结构的外部结构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流体控制结构的内部结构爆炸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流体控制结构的上侧爆炸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流体控制结构的下侧爆炸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流体控制结构的下板俯视图

[0025]其中:1为上板;
11
为上透孔;
111
为上
A
透孔;
112
为上
B
透孔;
113
为上
C
透孔;
114
为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微流体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板,所述上板上设置有上透孔和动力气孔,所述上透孔和所述动力气孔均纵向贯穿设置在所述上板上,所述上透孔设置有多个;下板,所述下板设置在所述上板下方,所述下板上设置有下透孔和导气凹槽,所述下透孔贯穿所述下板,所述导气凹槽设置在所述上板和下板的连接平面上,所述下板与所述上板连接后所述导气凹槽与上板底部形成气道,所述导气凹槽和所述下透孔均设置有多个;换向阀,所述换向阀设置在所述上板上方,所述换向阀的阀口分别与多个上透孔连通,所述换向阀设置有多个;其中,多个所述上透孔

多个所述下透孔

动力气孔和多个所述气道形成多个气流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体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道包括主动流道和从动流道,所述主动流道与外部气源连通,所述从动流道与所述主动流道远离所述外部气源的一端连通,所述从动流道与微流芯片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体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透孔包括上
A
透孔


B
透孔


C
透孔


D
透孔


E
透孔


F
透孔


G
透孔


H
透孔


I
透孔


J
透孔


K
透孔


L
透孔


M
透孔


N
透孔和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志成乔富徐一豇
申请(专利权)人:芯图医疗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