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端口网络的储能型软开关的自适应调控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311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基于多端口网络的储能型软开关的自适应调控方法及系统,利用智能软开关电压呈“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多端口网络的储能型软开关的自适应调控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多端口智能软开关自适应调控
,尤其涉及基于多端口网络的储能型软开关的自适应调控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0003]近年来,随着分布式能源的高比例接入和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传统交流配电网的运行和调度带来了巨大挑战

[0004]智能软开关作为一种高度可控的新型电力电子器件,代替馈线中的联络开关,能够实现馈线端口间的柔性互联,通过在智能软开关的直流链中接入其他变流器设备,组成多端口系统,如图1所示

通过控制智能软开关的开关管的状态实现对功率

电压的调节,改善接入点分段母线间的功率分配,提升分布式电源的渗透率,从本质上解决新能源与就地负荷的不匹配造成的电压越限等问题

与传统配电网相比,多端口智能软开关可以准确实现馈线之间的灵活连接,避免了频繁倒闸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显著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基于多端口网络的储能型软开关的自适应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智能软开关接入配电网中,将储能单元接入智能软开关的直流链路,组成多端口网络;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智能软开关与馈线连接点处的电压值并进行坐标转换,以及获取储能单元的电量;根据坐标变换后得到的
d
轴电压分量判断执行恒定直流电压控制步骤或稳定负载端电压控制步骤;根据储能单元的电量以及坐标变换后
d
轴电压分量标幺值的大小,确定储能单元的充电或放电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端口网络的储能型软开关的自适应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与智能软开关一侧相连的配电网定义为1侧,将与智能软开关另外一侧相连的配电网定义为2侧,若1侧电压的
d
轴的电压分量的标幺值大于2侧电压的
d
轴的电压分量的标幺值,则1侧执行恒定直流电压控制,2侧执行稳定负载端电压控制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端口网络的储能型软开关的自适应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直流电压控制步骤具体为:获取储能型软开关与馈线连接点处的直流链电压值并作为输入量,以直流电压参考值作为参考量,经过
PI
双闭环控制,得到
d
轴的控制量;以参考量0作为
q
轴上的
PI
闭环控制的输入,得到
q
轴的控制量;将得到的
d
轴的控制量
、q
轴的控制量进行坐标反变换,经过
SPWM
调制对该侧开关管进行控制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端口网络的储能型软开关的自适应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负载端电压控制步骤具体为:以储能型软开关两侧的电压的
d
轴分量的差值作为输入量,以0作为参考量,经过虚拟阻抗环节和
PI
控制环节得到
d
轴的控制量;以参考量0作为
q
轴上的
PI
闭环控制的输入,得到
q
轴的控制量;将得到的
d
轴的控制量
、q
轴的控制量进行坐标反变换,经过
SPWM
调制对该侧开关管进行控制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端口网络的储能型软开关的自适应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李阳王继文刘宗杰韩建伟秦昆陈阔王晓鹏王江涛卢恒任坤龙罗蛟白树斌陶旋旋刘晓龙史迎祥高峰许涛赵兴建迟晓莉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