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应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2963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农业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应用系统,属于农业生物灾害监测技术领域,包括区域分析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农业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应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生物灾害监测
,具体是农业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应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农业生物灾害是指对农作物

畜禽

水产等农业生产的病虫害

鼠害

草害等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引起的灾害

常见的农业生物灾害包括:病害

害虫

鼠害

草害,其他生物灾害:如鸟害

鱼虫害等,对农业生产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随着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主要面临的农业生物灾害为病害

害虫和草害,其他类型的农业生物灾害只在部分特定区域出现;因为农业生物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歉收,畜禽水产养殖受损,给农民和农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对农业生物灾害进行监测就必不可少,尤其是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当前已经实现对农业生物灾害的智能监测;如公开号分别为
CN115619583A、CN114067532A、CN113903151A
的中国专利申请,均公开了相应的农业生物灾害监测系统,用于实现对农业生物灾害的智能监测

[0003]但是通过对当前各种农业生物灾害监测方式的分析,发现当前的农业生物灾害监测缺乏针对性,如上述三个中国专利申请,均是开篇就进行监测

分析;在当前的农业生物灾害监测需求中,往往是对一个极大的区域进行监测,而监测区域内因为地理环境等差异,将会导致真实需要进行监测的农业生物种类具有较大差异,容易导致浪费较大的投入成本却未能收获相应的效果;因此,为了实现农业生物灾害的智能监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农业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应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方案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农业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应用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农业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应用系统,包括区域分析模块

监测模块和预警模块;所述区域分析模块用于对监测区域进行分析,基于所述监测区域建立对应的农业地理信息图,所述农业地理信息图中设置有各地理区域对应的链接点;通过所述链接点能够访问对应储存节点中的历史农业生物灾害数据;识别所述农业地理信息图中各农业信息,基于各所述农业信息在所述农业地理信息图中标记各单元区域;将获得的各所述单元区域进行合并,获得若干个灾害监测区

[0006]进一步地,农业地理信息图的建立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监测区域对应的地理信息和农业信息,根据获得的所述地理信息和所述农业信息设置对应的农业地理信息图;
获取所述监测区域对应的历史农业生物灾害数据,建立数据库,将所述历史农业生物灾害数据按照对应的地理区域储存到所述数据库中预设的各储存节点中;且基于各储存节点在所述农业地理信息图中对应的地理区域内插入对应的链接点,所述链接点用于通过农业地理信息图访问各地理区域对应的历史农业生物灾害数据

[0007]进一步地,对各储存节点中的历史农业生物灾害数据进行动态删除;利用历史农业生物灾害数据建立评估模型,评估模型的表达式为,其中,
x
表示农业生物灾害数据,
U
表示不符合评估要求的数据集;评估模型的输入为农业生物灾害数据
x
,输出为评估结果数据
y

y=P(x)
;通过评估模型对各链接点对应的历史农业生物灾害数据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数据
y=1
的历史农业生物灾害数据进行剔除

[0008]进一步地,单元区域的设置方法包括:根据各储存节点中历史农业生物灾害数据对应的农业种类进行动态分区,获得各所述农业种类对应待选单元区域;并为各所述待选单元区域标记对应的农业种类标签;识别所述农业信息,根据所述农业信息确定各地理区域对应的农业种类,根据所述农业种类确定各农业生物灾害种类以及对应的待选单元区域,识别各所述农业种类对应的种植区域,根据所述种植区域和所述待选单元区域确定各农业种类对应的单元区域,将各单元区域打上对应的农业种类标签和农业生物灾害种类标签

[0009]进一步地,将各单元区域进行合并的方法包括:步骤
SA1
:设置待合并单元的认定标准和合并限制面积;识别单元区域面积大于所述合并限制面积的单元区域,标记为分割区域,对分割区域进行分割,获得对应数量的单元区域;步骤
SA2
:识别各农业生物灾害种类对应的单元区域,选择各所述农业生物灾害种类的初始区域;步骤
SA3
:识别所述初始区域的待合并单元,将所述初始区域与所述待合并单元进行合并,获得合并区域;识别合并区域面积,将所述合并区域面积与所述合并限制面积进行比较,当合并区域面积不小于合并限制面积时,取消待合并单元的合并,将初始区域标记为灾害监测区;当合并区域面积小于合并限制面积时,进入步骤
SA4
;步骤
SA4
:识别所述合并区域的待合并单元,将所述合并区域与所述待合并单元进行合并,获得新的合并区域;识别合并区域面积,将所述合并区域面积与所述合并限制面积进行比较;当所述合并区域面积不小于所述合并限制面积时,进入步骤
SA6
;当所述合并区域面积小于所述合并限制面积时,进入步骤
SA5
;步骤
SA5
:返回步骤
SA4
;步骤
SA6
:取消待合并单元的合并,将所述合并区域标记为灾害监测区

[0010]进一步地,待合并单元的认定标准为:区域相连和趋向正方形

[0011]进一步地,对分割区域进行分割的方法包括:将分割区域面积和合并限制面积分别标记为
S
f

S
x
;根据公式
N=INT(S
f
/S
x
)+1

算对应的分割数量
N
,根据所述分割数量
N
对分割区域进行等分,获得
N
个单元区域

[0012]所述监测模块用于对监测区域内进行农业生物灾害监测,识别所述农业地理信息图中的各灾害监测区;根据各所述灾害监测区对应的农业生物灾害种类匹配对应的标准监测布设图;将所述标准监测布设图与对应灾害监测区进行叠加覆盖,确定所述灾害监测区各监测设备对应的布设点,按照各所述布设点进行监测设备的布设;将各监测设备在农业地理信息图中进行相应标记;根据所述农业地理信息图建立对应的可视化监测模型,实时获取各所述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将所述监测数据输入到所述可视化监测模型中进行实时显示

[0013]进一步地,标准监测布设图的匹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农业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区域分析模块

监测模块和预警模块;所述区域分析模块用于对监测区域进行分析,基于所述监测区域建立农业地理信息图,所述农业地理信息图中设置有各地理区域对应的链接点;通过所述链接点访问对应储存节点中的历史农业生物灾害数据;识别所述农业地理信息图中各农业信息,基于各所述农业信息在所述农业地理信息图中标记各单元区域;将各所述单元区域进行合并,获得若干个灾害监测区;所述监测模块用于对监测区域内的农业生物灾害进行监测,识别所述农业地理信息图中的各灾害监测区;根据各所述灾害监测区对应的农业生物灾害种类匹配对应的标准监测布设图;将所述标准监测布设图与对应灾害监测区进行叠加覆盖,确定所述灾害监测区各监测设备对应的布设点,按照各所述布设点进行监测设备的布设;将各监测设备在农业地理信息图中进行相应标记;根据所述农业地理信息图建立对应的可视化监测模型,实时获取各所述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将所述监测数据输入到所述可视化监测模型中进行实时显示;所述预警模块用于进行农业生物灾害的智能预警,对接可视化监测模型,实时识别各灾害监测区对应的监测数据,根据所述监测数据生成所述灾害监测区的灾害变化曲线,根据灾害变化曲线进行预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农业地理信息图的建立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监测区域对应的地理信息和农业信息,根据获得的所述地理信息和所述农业信息设置对应的农业地理信息图;获取所述监测区域对应的历史农业生物灾害数据,建立数据库,将所述历史农业生物灾害数据按照对应的地理区域储存到所述数据库中预设的各储存节点中;且基于各储存节点在所述农业地理信息图中对应的地理区域内插入对应的链接点,所述链接点用于通过农业地理信息图访问各地理区域对应的历史农业生物灾害数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业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对各储存节点中的历史农业生物灾害数据进行动态删除;利用历史农业生物灾害数据建立评估模型,评估模型的表达式为,其中,
x
表示农业生物灾害数据,
U
表示不符合评估要求的数据集;评估模型的输入为农业生物灾害数据
x
,输出为评估结果数据
y

y=P(x)
;通过评估模型对各链接点对应的历史农业生物灾害数据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数据
y=1
的历史农业生物灾害数据进行剔除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农业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单元区域的设置方法包括:根据各储存节点中历史农业生物灾害数据对应的农业种类进行动态分区,获得各所述农业种类对应待选单元区域;并为各所述待选单元区域标记对应的农业种类标签;识别所述农业信息,根据所述农业信息确定各地理区域对应的农业种类,根据所述农
业种类确定各农业生物灾害种类以及对应的待选单元区域,识别各所述农业种类对应的种植区域,根据所述种植区域和所述待选单元区域确定各农业种类对应的单元区域,将各单元区域打上对应的农业种类标签和农业生物灾害种类标签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业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将各单元区域进行合并的方法包括:步骤
SA1
:设置待合并单元的认定标准和合并限制面积;识别单元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丰丰罗亦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天顺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