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油机催化器的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油机催化剂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油机催化器的设计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GB 18352.6
‑
2016《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
中国第六阶段
)》
规定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第六阶段型式检验的要求
、
生产一致性和在用符合性检查的要求和判定方法
。《2019
年第
13
号国家标准公告
》
中正式发布了
CLTC(China Automobile Testing Cycle)
循环,为测量更加符合中国实际工况下的排放和油耗提供了更多选择
。
[0003]汽车发动机的排放标准根据发动机的工况提出了排放物控制的目标,现状与问题是:
[0004](1)
发动机有自己的运行工况,催化器是独立于发动机的排放控制系统,也应该有自己的运行工况,两者的运行工况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但本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
一种汽油机催化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催化器的热管理设计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01、
共性基础方法提供热管理设计的基础理论与模型:基于催化器全工况中的热管理设计的共性需求,以催化器结构与参数为设计对象,以汽油发动机排气参数为条件,构建共性基础模型;
S02、
根据共性基础模型,提出针对低温起动工况
、
正常温度工况的解决方案,获得催化器热管理参数;
S03、
根据高温工况条件和全工况条件,提出针对高温工况和全工况的校核和计算仿真,对获得的催化器热管理参数进行校核,完成对催化器的热管理设计的验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机催化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性基础模型包括:催化器热流量与温度的关系如下:
m
g
c1t
i1
‑
m
g
c2t
i2
=
hA
Δ
t
ic
ꢀꢀꢀꢀꢀꢀꢀꢀꢀꢀꢀꢀꢀꢀꢀꢀꢀꢀꢀꢀꢀꢀꢀꢀꢀꢀꢀꢀꢀꢀꢀꢀꢀꢀꢀꢀꢀꢀꢀ
(9)m
s
c
s
Δ
t
id
=
hA
Δ
t
ic
ꢀꢀꢀꢀꢀꢀꢀꢀꢀꢀꢀꢀꢀꢀꢀꢀꢀꢀꢀꢀꢀꢀꢀꢀꢀꢀꢀꢀꢀꢀꢀꢀꢀꢀꢀꢀꢀꢀꢀꢀꢀꢀꢀꢀꢀꢀꢀꢀ
(10)
式中,
t
表示温度,
c
表示热容,
m
表示质量,
h
表示对流传热系数,
A
表示催化器内通道表面与流体的接触面积,
Δ
表示热流量
、
温度等物理量的变化
。
下标:
i
代表发动机工作循环,
g
代表气相,
s
代表固相;
c
代表对流传热,
d
代表热传导,
w
代表催化器内通道壁面;催化器传质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催化器传质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催化器传质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式中,
D
K,eff
、D
K
为扩散系数,
S
为发生扩散的面积,
dC/dx
为
x
方向上扩散物的浓度梯度,负号表示扩散指向浓度减少的方向,
θ
为孔隙率,
τ
m
为由平均孔径算得的弯曲因数,为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
r
为孔的半径;设沿
x
方向扩散长度为
L
,则扩散时间为: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式中,
A
为常数,
R
为摩尔气体常数,
Ea
为表观活化能;催化器内载体及涂层温度场可表示为:
t
z
=
f2(x,r,
τ
)
ꢀꢀꢀꢀꢀꢀꢀꢀꢀꢀꢀꢀꢀꢀꢀꢀꢀꢀꢀꢀꢀꢀꢀꢀꢀꢀꢀꢀꢀꢀꢀꢀꢀꢀꢀꢀꢀꢀꢀꢀꢀꢀꢀꢀꢀꢀꢀꢀꢀꢀ
(19)
升温过程中的热量可表示为:
Q
z
=
m
z
c
z
Δ
t
z
=
m
z
c
z
技术研发人员:冯长岭,邓元望,朱浩,韩丹丹,郭以琳,鄂加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