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收发信道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2874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通信收发信道模块,包括:设置于印制板上的发射支路,接收支路;发射支路包括:自输入端依次设置的发射激励信号源,激励放大器,第一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接收支路包括:自输入端依次设置的第一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第二滤波器,第二低噪声放大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小型化低成本收发信道的系统架构可以简化收发信道的电路单元,提高发射链路的利用效率,简化控制电路,实现收发信道的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收发信道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收发信道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通信模块既要含有射频收发信道,还需要集成本振频率源模块等功能,随着功能的增强,应用平台的拓展,要求通信收发信道模块尺寸小

重量轻和价格低

常规通信收发信道模块采用超外差的方案,包含变频接收通道

变频发射通道和本振频率源等

射频电路单元较多,影响模块的小型化和低成本,本振源的小型化也是设计难点

另外,收发信道的小型化设计同时要考虑避免发射链路的自激和空间的隔离等设计难点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种小型化低成本通信收发信道模块
‑‑‑‑
新型通信收发信道系统架构

优化的射频元器件布局方案

优化的
LC
滤波器的隔离与布局方案

新型大功率耦合信号回路“隔离墙
+
盖板屏蔽墙”的隔离方案等方法,解决小型化

低成本

轻量化通信收发信道模块的设计难题

[0003]然而,现有的通信收发信道模块中,收发信道通常采用超外差接收机的架构,采用本振频率源模块为接收支路和发射支路提供本振信号,本振频率源与收发信道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通过射频线缆连接和通过背靠背式的
KK
连接器连接,导致通信收发信道模块的尺寸较大

减重困难

另外,通信收发信道模块对信号频谱要求较高会有大量高性能的滤波器

通常射频链路处于印制板的正面,地信号或者控制类电路在印制板背面,为了提高射频信号间的隔离度
(
包括接收链路和发射链路间的隔离度,射频信号与本振信号的隔离度
)
,收发信道需要排布大量的金属壁对信号进行空间隔离,以上这些方式均严重制约了收发信道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收发信道模块的小型化

轻量化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信收发信道模块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信收发信道模块,包括:
[0006]设置于印制板上的发射支路,接收支路;
[0007]所述发射支路包括:自输入端依次设置的发射激励信号源,接收放大器,第一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
[0008]所述接收支路包括:自输入端依次设置的第一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第二滤波器,第二低噪声放大器;
[0009]其中,在发射状态下,发射激励信号的输出为发射射频信号,经过所述接收放大器放大,所述第一滤波器滤波后,所述开关切换到发射态,所述功率放大器对发射射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输出;
[0010]以及,在接收状态下,发射激励信号的输入为接收路的相应本振频率,经过所述接收放大器放大,所述第一滤波器滤波后,所述开关切换到本振态进入所述混频器作为接收
支路的本振信号;接收射频信号通过所述第一低噪声放大器放大,所述混频器混频到中频信号,所述第二滤波器和第二低噪声放大器对中频信号进行依次处理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滤波器为
LTCC
类低通滤波器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射支路以及接收支路中的各组件设置于所述印制板的正面或背面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射支路还包括:
LC
滤波器和介质滤波器以及驱动放大器,设置于所述印制板的背面,所述发射支路的其余组件设置于所述印制板的背面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介质滤波器所处区域的正面设置功放的储能电容和电源调制电路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
LC
滤波器和所述介质滤波器为插针式装配,背面腔体的隔墙设计成凹槽形,将所述
LC
滤波器和所述介质滤波器嵌入封闭腔体中防止滤波后射频信号的串扰

[00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介质滤波器的输出端口与
LC
滤波器的输入端口之间设置有金属隔墙进行信号的隔离

[00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隔墙与所述介质滤波器的输出端口的距离以及所述金属隔墙与
LC
滤波器的输入端口的距离均大于空气同轴线的半径

[00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隔墙两侧设置有盖板屏蔽墙

[00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射支路设置于所在腔体的上半部分,所述接收支路设置于所在腔体的下半部分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通信收发信道模块,新型小型化低成本收发信道的系统架构可以简化收发信道的电路单元,提高发射链路的利用效率,简化控制电路,实现收发信道的低成本

小型化和轻量化等要求

附图说明
[0022]图
1a
为一种常见的收发信道的系统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
1b
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通信收发信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
2a
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通信收发信道模块的印制板正反面元器件布局侧视示意图示意图;
[0025]图
2b
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通信收发信道模块的印制板正反面元器件布局正视
(
透视
)
示意图;
[0026]图
3a
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通信收发信道模块的屏蔽方式正视图;
[0027]图
3b
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通信收发信道模块的屏蔽方式侧视图;
[0028]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通信收发信道模块的发射支路大功率耦合信号回路示意图;
[0029]图
5a
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通信收发信道模块的发射支路大功率耦合信号回路隔离方案正视图;
[0030]图
5b
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通信收发信道模块的发射支路大功率耦合信号回路隔离方案侧视图;
[0031]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通信收发信道模块的隔离方案与空间耦合的仿真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后

[0033]应理解,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
/
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通信收发信道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印制板上的发射支路,接收支路;所述发射支路包括:自输入端依次设置的发射激励信号源,激励放大器,第一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所述接收支路包括:自输入端依次设置的第一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第二滤波器,第二低噪声放大器;其中,在发射状态下,发射激励信号的输出为发射射频信号,经过所述激励放大器放大,所述第一滤波器滤波后,所述开关切换到发射态,所述功率放大器对发射射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输出;以及,在接收状态下,发射激励信号的输入为接收路的相应本振频率,经过所述激励放大器放大,所述第一滤波器滤波后,所述开关切换到本振态进入所述混频器作为接收支路的本振信号;接收射频信号通过所述第一低噪声放大器放大,所述混频器混频到中频信号,所述第二滤波器和第二低噪声放大器对中频信号进行依次处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收发信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器为
LTCC
类低通滤波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收发信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支路以及接收支路中的各组件设置于所述印制板的正面或背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收发信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支路还包括:
LC
滤波器和介质滤波器以及驱动放大器,位于所述发射支路发射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宝新张立马岩谢欢欢席俊波何伟孟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