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复合材料及一种固态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2835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05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复合材料及一种固态锂离子电池,所述正极活性复合材料包括正极活性材料以及镧系卤化物;所述正极活性材料至少部分表面覆盖有颗粒状镧系卤化物,或所述正极活性材料表面覆盖有致密的镧系卤化物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复合材料及一种固态锂离子电池


[0001]本文涉及但不限于二次电池
,但不限于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复合材料及一种固态锂离子电池

尤其涉及但不限于一种改善硫化物固态电池正极界面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使用的是酯类或醚类有机电解液

从安全角度出发,这类有机电解液在使用过程中易挥发

易分解,极端条件下,甚至发生燃烧与爆炸,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并且,液态电池能量密度临近上限,运用高镍正极和硅基负极体系下,
350Wh/kg
或将接近液态锂离子电池的极限能量密度,亟需技术迭代升级

而固态电池能够适配更高容量的正负极材料,能量密度可以达到
500Wh/kg
,搭载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的续航也将轻松达到
1000KM。
[0003]目前,固态电解质主要包括硫化物

氧化物

聚合物以及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复合材料包括正极活性材料以及镧系卤化物;其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至少部分表面覆有颗粒状镧系卤化物,或所述正极活性材料表面覆盖有致密的镧系卤化物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平均粒径为3μ
m≤D
50
≤20
μ
m
,优选地,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平均粒径为3μ
m≤D
50
≤5
μ
m。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活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镧系卤化物占所述正极活性复合材料的
0.4wt.
%至
3wt.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活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镧系卤化物在所述正极活性复合材料表面的厚度为
0.5nm

2nm。5.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活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括
A
a
M
b
O
c
,其中,
0<a≤6、0<b≤4、2≤c≤5
;其中,
A
选自碱金属元素,
M
为选自镁







铝和过渡金属元素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可选地,所述过渡金属元素选自钛





























镉和铜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可选地,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括选自
Li
x
Mn2O4、Li
x
MnO2、Li
x
CoO2、Li
x
V3O8、Li
x
NiO2、Li
x
Ni
y
Co
z
O2、Li
x
Ni
y
Mn
z
O2、Li
x
Co
y
Mn
z
O2、LiNi
x
Co
y
Mn
z
O2和
LiNi
a
Co
b
Al
c
O2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其中,
0.1<x≤2、0<y≤2、0<z≤2、0.5<y+z≤2、a+b+c
=1;可选地,所述镧系卤化物选自
Li
x
A
y
B
z
X3,其中,
x+5y+3z
=3,
0.25≤x≤0.6

1.5≤z/y≤2.25
;其中,
A
选自
Ta、Zr、Ca、W、Y、In

Sc
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
B
选自
La、Ce、Nd、Gd

Sm
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
X
选自卤族元素
。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忠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