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管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2344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4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管理设备,包括:连接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管理设备、电池包以及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管理设备

电池包以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包可以包括电池模组和电池管理设备,电池管理设备又可以称作电池管理系统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MS)
,电池模组可以是由多个单体电芯串联

并联或混联构成

如果电池模组中的一些单体电芯的状态发生异常,将会影响电池模组的正常运行

所以,需要通过电池管理设备对电池模组进行管理

[0003]然而,目前电池管理设备存在功耗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管理设备

电池包以及用电设备,其能够改善电池管理设备功耗较大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管理设备

电池管理设备包括:连接器
、DCDC
转换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池管理设备,包括:连接器
、DCDC
转换器

第一稳压二极管以及第一电阻;所述连接器具有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被配置为与电池模组的正极电连接;所述
DCDC
转换器具有使能引脚;其中,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与所述第一电阻串联于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使能引脚之间,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使能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阴极与所述信号端子电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设备,还包括:控制器和第一二极管,所述控制器具有
IO
口;其中,所述
IO
口与所述使能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设于第一路径上,所述
IO


所述第一路径以及所述使能引脚电连接于第一节点;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
IO
口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管理设备,还包括:第二电阻,其中,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一二极管串联于所述
IO
口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管理设备,还包括:第二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

所述第一电阻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串联于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信号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设备,还包括:驱动电路

开关单元以及供电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信号端子以及地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驱动电路

所述供电电路以及所述地电连接;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使能引脚电连接;其中,所述开关单元

所述驱动电路以及所述供电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信号端子与电池模组的正极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地形成通路,所述开关单元导通,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使能引脚形成通路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管理设备,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通断切换元件和第三电阻;其中,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通断切换元件串联于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地之间,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开关单元电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管理设备,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其中,所述第四电阻

所述第三电阻以及所述通断切换元件串联于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地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池管理设备,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其中,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三电阻串联于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地之间,所述通断切换元件并联于所述第五电阻的两端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管理设备,其中,所述第五电阻的阻值大于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
。10.
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设备,所述通断切换元件包括:轻触开
关或按钮开关
。11.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池管理设备,所述通断切换元件包括:第一电容,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三二极管和第一开关;其中,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三二极管串联,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于第二节点;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三端以及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于第三节点
。12.
根据权利要求6至
11
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设备,其中,所述开关单元为光电场效应管

光耦继电器

光电耦合器或者具有隔离开关功能元件中的一种,所述开关单元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三电阻
(R3)
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入端的第一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输入端的第二引脚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电路和所述地电连接;或者,所述开关单元为
NPN
型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供电电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的第二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温世勇谢兴林陈亮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新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