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搭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2337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搭接结构,包括叠合板和现浇梁内的钢筋笼,叠合板内设置有预埋钢筋,预埋钢筋包括穿出叠合板侧面的外置钢筋,外置钢筋包括水平段和远离叠合板一端的折弯段,钢筋笼两侧叠合板的外置钢筋均插设于钢筋笼内,钢筋笼两侧叠合板上的水平段相互焊接固定,钢筋笼两侧叠合板上的折弯段均焊接固定于钢筋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搭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搭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叠合板是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板整体性好,板面较为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建筑

叠合板通常是事先预制好后,由运输工具运送至施工现场,通过吊装将叠合板吊装至安装位置

因此,叠合板已经成为结构楼板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0003]在相关技术中公告号为
CN218375393U
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叠合板安装就位校核结构,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架,固定架两侧端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螺杆,固定架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支撑杆,定位支撑杆与固定架设为一体结构,限位架上端与下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螺孔与第二连接螺孔,连接螺杆一端穿过第一连接螺孔,第一连接螺孔两侧均设置有限位螺母,第二连接螺孔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定位支撑杆一侧开设有固定螺孔

[000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在叠合板的搭接安装过程中,叠合板的外置钢筋需要插设于现浇梁的钢筋笼内,从而实现叠合板与完成现浇后的现浇梁的相互连接,但是叠合板的外置钢筋为水平状,平直的外置钢筋与钢筋笼的连接强度较差,降低了叠合板与二次浇筑后的混凝土连接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升叠合板与二次浇筑后的混凝土连接的稳固性,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搭接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搭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搭接结构,包括叠合板和现浇梁内的钢筋笼,所述叠合板内设置有预埋钢筋,所述预埋钢筋包括穿出所述叠合板侧面的外置钢筋,所述外置钢筋包括水平段和远离所述叠合板一端的折弯段,所述钢筋笼两侧所述叠合板的所述外置钢筋均插设于所述钢筋笼内,所述钢筋笼两侧所述叠合板上的所述水平段相互焊接固定,所述钢筋笼两侧所述叠合板上的所述折弯段均焊接固定于所述钢筋笼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笼两侧叠合板上的外置钢筋均插设于钢筋笼内,钢筋笼两侧叠合板上的水平段相互焊接固定,提高了钢筋笼两侧的叠合板连接的紧固性,同时,钢筋笼两侧叠合板上的折弯段分别焊接固定于钢筋笼上,增加了钢筋笼两侧的叠合板与现浇后的现浇梁连接的紧固性,使现浇完成后叠合板与现浇梁连接更加稳固

[0008]优选的,所述叠合板的下方设置有调节支护装置,所述调节支护装置包括与所述叠合板相抵触的承托板

固定于承托板上的支撑杆

套设于所述支撑杆外的竖向支管

转动设置于所述竖向支管内的转动管以及固定于所述竖向支管底部的底座板,所述支撑杆插设于所述转动管内并与所述转动管螺纹连接,所述竖向支管内设置有可驱动所述转动管转动
的驱转机构和用于阻碍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转动管同步转动的限制机构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插设于转动管内并与转动管螺纹连接,限制机构阻碍支撑杆与转动管同步转动,当驱转机构驱动转动管转动时,支撑杆能够相对于竖向支管竖向移动,使得调节支护装置的长度可以调节,从而使调节支护装置能够对叠合板的高度进行调节,进而便于叠合板的精准安装,提高现浇完成后的叠合板与现浇梁连接稳固性

[0010]优选的,所述驱转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管底部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竖向支管上穿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转动设置于所述竖向支管上,所述驱动轴上固定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驱动轴远离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轴转动的转动柄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当工作人员摇动转动柄驱动驱动轴转动时,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从而使第一锥齿轮带动转动管转动,进而使转动管转动时,支撑杆能够在竖向支管内竖向移动,使得调节支护装置的长度可以调节

[0012]优选的,所述转动柄与所述驱动轴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动柄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侧面上开设有插接槽,所述驱动轴插设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插接槽的侧壁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连接孔内的锁定杆,所述驱动轴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卡接槽,所述锁定杆的一端可插设于所述卡接槽内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条滑动设置于连接孔内,同时锁定杆的一端可插设于卡接槽内,使转动柄与驱动轴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转动柄对不同的调节支护装置进行调节

[0014]优选的,所述连接孔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锁定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滑动设置于限位槽内,从而阻碍锁定杆脱离连接孔,从而提高了锁定组件结构的稳固性

[0016]优选的,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触于所述限位槽远离所述驱动轴的侧壁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触于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驱动轴的侧面上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的一端抵触于限位槽远离驱动轴的侧壁上,弹簧的另一端抵触于限位块远离驱动轴的侧面上,从而使锁定杆的一端能够更加稳定的插设于卡接槽内,提高了转动柄与驱动轴连接的稳定性

[0018]优选的,所述限制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竖向支管内周壁上的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内壁上开设有竖向滑槽,所述支撑杆上固定连接有竖向滑块,所述竖向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竖向滑槽内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管固定于竖向支管上,竖向滑槽开设于竖向滑槽内周壁上,竖向滑块滑动设置于竖向滑槽内,从而阻碍支撑杆与转动管同步转动,进而工作人员对调节支护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

[0020]优选的,所述竖向支管的内周壁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转动管的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位于所述环形槽内,所述转动环插设于所述环形槽内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槽开设于竖向支管的内周壁上,转动环固定连接于转动管上,转动杆转动设置于环形槽内,从而使转动管能够稳定的转动设置于竖向支管内,
提升了调节支护装置结构的稳定性

[0022]优选的,所述固定管包括两个相互扣合的配合件,所述竖向滑槽开设于所述配合件的侧面上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配合件相互扣合形成固定管,竖向滑槽开设于配合件的侧面上,从而便于将竖向滑块安装于竖向滑槽内

[0024]优选的,所述竖向支管包括上段和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板的下段,所述环形槽开设于所述下段的顶部端面上,所述上段与所述下段固定连接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槽开设于上段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装配式建筑搭接结构,包括叠合板(1)和现浇梁内的钢筋笼(2),所述叠合板(1)内设置有预埋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钢筋包括穿出所述叠合板(1)侧面的外置钢筋(
11
),所述外置钢筋(
11
)包括水平段(
111
)和远离所述叠合板(1)一端的折弯段(
112
),所述钢筋笼(2)两侧所述叠合板(1)的所述外置钢筋(
11
)均插设于所述钢筋笼(2)内,所述钢筋笼(2)两侧所述叠合板(1)上的所述水平段(
111
)相互焊接固定,所述钢筋笼(2)两侧所述叠合板(1)上的所述折弯段(
112
)均焊接固定于所述钢筋笼(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1)的下方设置有调节支护装置(3),所述调节支护装置(3)包括与所述叠合板(1)相抵触的承托板(
31


固定于承托板(
31
)上的支撑杆(
32


套设于所述支撑杆(
32
)外的竖向支管(
33


转动设置于所述竖向支管(
33
)内的转动管(
34
)以及固定于所述竖向支管(
33
)底部的底座板(
35
),所述支撑杆(
32
)插设于所述转动管(
34
)内并与所述转动管(
34
)螺纹连接,所述竖向支管(
33
)内设置有可驱动所述转动管(
34
)转动的驱转机构(
38
)和用于阻碍所述支撑杆(
32
)与所述转动管(
34
)同步转动的限制机构(
37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转机构(
38
)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管(
34
)底部的第一锥齿轮(
381
),所述竖向支管(
33
)上穿设有驱动轴(
383
),所述驱动轴(
383
)转动设置于所述竖向支管(
33
)上,所述驱动轴(
383
)上固定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
381
)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
382
),所述驱动轴(
383
)远离所述第二锥齿轮(
382
)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轴(
383
)转动的转动柄(
384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柄(
384
)与所述驱动轴(
383
)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动柄(
384
)包括连接件(
3841
),所述连接件(
3841
)的侧面上开设有插接槽(
3842
),所述驱动轴(
383
)插设于所述插接槽(
3842
)内,所述插接槽(
3842
)的侧壁上开设有连接孔(
3843
),所述连接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军刘海冯啸王震张聪何震唐国锋胡毅张家勇吴晓元高翔邵林朱宇池蔡伟李菁陈海元尤仁飞严德文项阳胡光华莫世剑陈子吟赵耀蒋杰王琼琼甘翔刘文欣林明华杨丰丰伊春文张晓杭马东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哲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