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平台自动化机器人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218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焊接平台自动化机器人系统及方法,其包括设置在输送线输出端的分离组件及分别设置在分离组件输出端的单线输送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焊接平台自动化机器人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焊接平台自动化机器人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轴承座的焊接平台上,需要将支座通过中间套组对为一体,但是,现有方式,一般是通过机械手将支座进行组对,或通过人工进行组对,从而进行焊接一体,还要配套机械手进行物料中转,周转时间长,如何减少工序周转,实现多工位同时工作,解决工序分散造成周转时间过长等难题,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焊接平台自动化机器人系统及方法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焊接平台自动化机器人系统,包括设置在输送线输出端的分离组件及分别设置在分离组件输出端的单线输送带
A
与单线输送带
B

[0006]在单线输送带
A
与单线输送带
B
输出端设置有侧推工位;在单线输送带
A
与单线输送带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焊接平台自动化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输送线输出端的分离组件
(35)
及分别设置在分离组件
(35)
输出端的单线输送带
A(36)
与单线输送带
B(37)
;在单线输送带
A(36)
与单线输送带
B(37)
输出端设置有侧推工位
(39)
;在单线输送带
A(36)
与单线输送带
B(37)
的侧推工位
(39)
之间设置有中间套传送线
(38)
;在单线输送带
A(36)
与单线输送带
B(37)
输出端设置有侧推工位
(39)
;在两侧推工位
(39)
之间设置有组装工位
(43)
;在组装工位
(43)
下方设置有中间套传送线
(38)
的输出端;在组装工位
(43)
设置有成品输出线
(44)
的输入端;输送线纵向输送轴承座件
(1)
到分离组件
(35)
输入端;在分离组件
(35)
中进行分离,使得轴承座件
(1)
逐个输出到单线输送带
A(36)
或单线输送带
B(37)。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平台自动化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分离组件
(35)
包括设置在输送线输出端处的中心转轴
(45)
;在中心转轴
(45)
上套有人字形导向架
(42)
的交点;人字形导向架
(42)
包括连接设置的前导向板
(48)、
摆动侧壁
A(51)
及摆动侧壁
B(53)
;在人字形导向架
(42)
两侧配套有呈八字形布置的侧导向外壁
(50)
;前导向板
(48)
与摆动侧壁
A(51)
配合对应的侧导向外壁
(50)
形成通道
A(46)
;前导向板
(48)
与摆动侧壁
B(53)
配合对应的侧导向外壁
(50)
形成通道
B(47)
;通道
A(46)
及通道
B(47)
倾斜设置或下部具有传送带或设置有辅助机械手;在摆动侧壁
A(51)
及摆动侧壁
B(53)
之间分别设置有
A
侧磁柱
(52)

B
侧磁柱
(54)
;摆动侧壁
A(51)
用于吸合
A
侧磁柱
(52)
,摆动侧壁
B(53)
用于吸合
B
侧磁柱
(54)。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平台自动化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单线输送带
A(36)
与单线输送带
B(37)
上设置有引导侧壁
(55)。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焊接平台自动化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前导向板
(48)
两侧壁设置有侧弹片部
(49)。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焊接平台自动化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中间套传送线
(38)
包括用于输送中间套件
(64)
的套件输送线
(63)
;在中间套传送线
(38)
的输出端设置有顶套工位
(66)。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焊接平台自动化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分离组件
(35)
的进口处定义为进入工位
A(40)
且两出口定义为分离工位
B(41)。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焊接平台自动化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侧推工位
(39)
设置有横向组对托手
(5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振超李文义冯暖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