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1887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活性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膜包括基材层和活性层,所述基材层为热塑性材料,所述活性层为未硫化固态或液态有机硅橡胶或可后固化的胶黏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性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声学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扬声器的复合振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振膜对微型扬声器的放声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扬声器由力到声的转换质量,决定着扬声器的承受功率和重放音质的优劣

振膜材料需要满足密度小

刚性好和阻尼适中三个最基本的条件

[0003]微型扬声器声学振膜采用的复合膜通常采用热塑性弹性体

热塑性塑料等材料在热压或辅以胶黏剂或二者同时使用的情况下形成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复合结构

其中热塑性弹性体通常有
TPU、TPE、TPEE、TPV

SIS

SBS
等等;热塑性塑料包括
PEEK

PEI

PAR

PEN
等等;胶黏剂通常为压敏胶类,如丙烯酸酯类

有机硅类等

[0004]使用该结构成型时,通过加热使得热塑性材料达到其可塑温度,在外力作用下形成需要的形貌,降温后使得形貌固定,整个成型过程中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

[0005]对于热固性材料,尤其是有一定强度的热固性材料不用来形成复合膜,往往是单独使用或是多层多次成型

[0006]热固性材料的缺失无疑大大限制了复合膜可选材料的种类,制约了最终振膜成品的各项性能

[0007]多层结构多次成型的方案不仅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多次成型中需要多次升降温过程,大大增加了能耗),而且也会引入未可知的工艺问题:比如第一次成型后,后续的成型中新加入的材料要完成成型,必然和相接触的已经成型的结构产生相对移动,相对移动在成型过程中对已经成型结构产生破坏;压力

高温下热固性材料流淌

固化平衡问题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振膜采用的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膜不仅扩宽了材料的选择范围,且制备的复合膜弹性区间

剥离力

阻尼等综合性能优异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活性复合膜,其包含基材层和活性层;所述基材层为热塑性材料形成的薄膜,所述热塑性材料为热塑性塑料或热塑性弹性体,优选地,所述热塑性塑料包括聚醚醚酮,聚醚酰亚胺,聚芳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酸酯,聚丙烯腈,聚芳酰胺,聚醚性聚酯,聚醚酮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所述热塑性弹性体包括热塑性聚氨酯,热塑性聚酯,热塑性硫化橡胶,热塑性聚烯烃,
SIS

SBS
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基材层的厚度在3‑
100
μ
m
之间,优选为3‑
50
μ
m
之间;所述活性层为未硫化固态或液态有机硅橡胶或后固化反应的胶黏剂;所述活性层的厚度在3‑
100
μ
m
之间,优选为3‑
30
μ
m
之间

[0010]所述后固化反应的胶黏剂为丙烯酸酯

有机硅或聚氨酯胶黏剂

[0011]所述固态或液态有机硅橡胶的制备原料包括生胶

补强功能材料和结构调整材料;所述生胶选自端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侧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端乙烯基聚苯基甲基硅氧烷

侧乙烯基聚苯基甲基硅氧烷中的任一种,根据固态或液态有机硅需求选择不同分子量聚硅氧烷;所述补强功能材料选自二氧化硅

碳酸钙

氧化铝

炭黑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结构调整材料选自甲基硅油和
/
或羟基硅油

[0012]所述基材层与活性层的层数不作具体限制,可以根据活性层性质以及需要的层数单独或联合使用;优选地,采用三层复合的结构,中间层为活性层,两侧为基材层

[0013]所述复合膜通过适当的方式将活性层与基材层直接结合,无需将活性层单独成膜;所述结合方式包括喷涂

涂布或压延;具体地,将基材层放置于放卷辊上,然后将活性层材料采用喷涂

涂布或压延的方式直接结合到基材层上;对于低粘度的活性层,即粘度在
100Pa
·
s
以下时,可采用喷涂作业或涂布作业的方式形成复合膜;对于中高粘度的活性层,即粘度在
100

1000Pa
·
s
时,优选采用涂布作业的方式形成复合膜;对于高粘度的活性层,即粘度在
1000Pa
·
s
以上时,采用涂布或出片作业的方式形成复合膜

[00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膜弹性区间广,基础性能调节区间广,综合性能优异;所述制备方法简单,制备过程一体化,有利于提高效率且降低能耗;所述复合膜在脱模之前发生化学反应,保证了极高的成型度及成型精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原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普通市售产品

[0016]以下原料来源,为示例性说明:
PEEK
购自英国威格斯(
VICTREX

TPU
购自立塑新材料有限公司
TPEE
购自立塑新材料有限公司端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购自迈图,道康宁丙烯酸胶黏剂购自德莎,德路实施例1端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制备的液态硅胶备用;厚度3μ
m
的热塑性塑料
PEEK
作为基材放置于放卷辊上;液态硅胶采用涂布的方式均匀涂抹在基材
PEEK
上,控制厚度在
30
μ
m
,随后立刻复合另一层热塑性塑料
PEEK
,厚度在3μ
m
,形成
PEEK

液态硅胶

PEEK
的三层复合膜,收卷后得
到成品

[0017]该实施例中,液态硅胶在复合过程不发生反应,后续使用过程中采用加热方式完成固化

[0018]实施例2将实施例1中的
PEEK
替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活性复合膜,其包含基材层和活性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为热塑性材料形成的薄膜,所述活性层为未硫化固态或液态有机硅橡胶或后固化反应的胶黏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材料为热塑性塑料或热塑性弹性体,所述热塑性塑料包括聚醚醚酮,聚醚酰亚胺,聚芳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酸酯,聚丙烯腈,聚芳酰胺,聚醚性聚酯或聚醚酮;所述热塑性弹性体包括热塑性聚氨酯,热塑性聚酯,热塑性硫化橡胶,热塑性聚烯烃,
SIS

SBS。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材料选自聚醚醚酮

热塑性聚氨酯及热塑性聚酯中的任一种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固化反应的胶黏剂为丙烯酸酯

有机硅或聚氨酯胶黏剂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在成型加工过程中或过程后可以进行后续化学反应
。6.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活性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有机硅橡胶的制备原料包括生胶

补强功能材料和结构调整材料;所述生胶选自端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侧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端乙烯基聚苯基甲基硅氧烷

侧乙烯基聚苯基甲基硅氧烷中的任一种;所述补强功能材料选自二氧化硅

碳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剑郭明波张磊马院红喻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润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