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和电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1870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和电极结构,涉及光伏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和电极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
,特别是涉及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和电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结构都处于电池的背面,正面没有电极遮挡,因此,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具有更高的短路电流和光电转换效率,是目前实现高效晶体硅电池的技术方向之一

[0003]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参照图1,现有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结构中,汇流栅线与电极盘设置为直通式,以便于电流进行汇流输出

[0004]然而,电极结构的上述设置方式,容易导致边缘区域内,与边缘的电极盘极性相反的载流子无法有效收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和电极结构,旨在解决现有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中,边缘区域内,与边缘的电极盘极性相反的载流子无法有效收集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包括: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缘第一电极盘,位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本体的边缘一侧;边缘第一汇流栅线,位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本体的边缘和所述边缘第一电极盘之间,且与所述边缘第一电极盘电连接;第一集电栅线和第二集电栅线,两者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且均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异于所述第二方向;第一搭接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仅与所述边缘第一电极盘,和紧邻第一集电栅线均电连接;所述紧邻第一集电栅线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边缘第一电极盘紧邻的第一集电栅线;和
/
或,所述紧邻第一集电栅线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边缘第一电极盘平齐分布的第一集电栅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邻第一集电栅线与其紧邻的所述边缘第一汇流栅线之间存在间隙;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紧邻所述紧邻第一集电栅线,且远离所述边缘第一电极盘的相邻第二集电栅线,包括:从所述间隙延伸至所述边缘第一电极盘

所述边缘第一汇流栅线,和电连接所述边缘第一电极盘的所述第一搭接线

所述紧邻第一集电栅线四者限定的区域内的第一延伸段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线和与其电连接的所述边缘第一电极盘一体成型;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搭接线从其电连接的所述边缘第一电极盘,延伸至超出其电连接的所有所述紧邻第一集电栅线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线和与其电连接的所述紧邻第一集电栅线一体成型;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搭接线从其电连接的所述紧邻第一集电栅线,延伸至其电连接的所述边缘第一电极盘的内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与一个所述边缘第一电极盘和一条所述紧邻第一集电栅线,均电连接的所有第一搭接线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所述所有第一搭接线中,至少包括:分别分布在所述边缘第一电极盘的几何中心两侧的两条第一搭接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两条所述第一搭接线,与所述边缘第一电极盘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均大于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大于或等于
0.3mm。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搭接线中,超出其电连接的所有所述紧邻第一集电栅线的部分的尺寸,大于0,小于或等于
0.24mm。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搭接线中,延伸至其电连接的所述边缘第一电极盘的内部的部分的尺寸,大于0小于或等于
0.24mm。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线的形状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
S
形;或,所述第一搭接线的形状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
Z

。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线的线宽,大于或等于其电连接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国童洪波邓圣杰於龙靳玉鹏
申请(专利权)人: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