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模式的风液融合供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179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供冷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模式的风液融合供冷系统,包括制冷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模式的风液融合供冷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供冷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多模式的风液融合供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风液融合供冷系统为采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与自然冷却循环共用风机的方案;传统的风液融合供冷系统其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末端的蒸发盘管与自然冷却循环系统的水冷盘管为并排布置,并且共用同一个风机;而该方案有三个制冷模式;
[0003]第一种是机械制冷模式:在该模式下由蒸发盘管提供冷量;
[0004]第二种是混合制冷模式:在该模式下由蒸发盘管与水冷盘管共同提供冷量;
[0005]第三种是自然冷模式:在该模式下由水冷盘管提供冷量

[0006]从上述可以看出,由于两个循环系统均存在供冷用的盘管且共用风机,即便在第一种模式以及第三种模式,只需要启用其中一个盘管提供冷量的情况下,风机也要同时对蒸发盘管与水冷盘管做功;而只有其中一组盘管进行制冷的情况下,另外不制冷的盘管造成的风阻一直存在,此缺点会造成风机功耗增大

[0007]除此以外,目前的风液融合供冷系统的工作模式只有上述三种模式,并且在给电池或服务器供冷的时候,由于电池或服务器有最低温度限制,当供冷温度过低的时候,无法及时对供冷温度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多模式的风液融合供冷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阻并且具有多种制冷模式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多模式的风液融合供冷系统,包括制冷系统

自然系统

液冷循环系统

冷却循环系统以及冷冻水盘管;
[0010]所述自然系统包括第一自然管路

第二自然管路与冷源;所述第一自然管路与第二自然管路分别设于冷冻水盘管与冷源之间;
[0011]所述自然系统还包括第一换热管路;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与第一自然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与制冷系统之间设有第一换热器;
[0012]所述液冷循环系统设于冷源与制冷系统之间;所述冷却循环系统设于液冷循环系统与制冷系统之间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制冷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压缩机

蒸发器与冷凝器;所述蒸发器与第一换热管路设于第一换热器;
[0014]所述自然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管路;所述第二换热管路与冷凝器之间设有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管路设于第一自然管路与第二自然管路之间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与第一自然管路之间设有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包括第一进水端

第一主出水端以及第一旁出水端;所述第一进水端与第一主出水端设于第一自然管路;所述第一主出水端与冷冻水盘管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管路
设于第一旁出水端与冷冻水盘管之间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换热管路设有第一电磁阀;
[0017]所述第一自然管路设有第一循环泵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设有气液分离器;
[0019]所述冷凝器与压缩机之间设有单向阀;
[0020]所述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依次设有第二电磁阀

电子膨胀阀以及干燥过滤器

[002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源包括冷塔;所述冷塔设有相互连接的翅片干冷器与蒸发盘管;所述翅片干冷器与第二自然管路连接;所述蒸发盘管与第一自然管路连接

[002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塔在蒸发盘管的位置设有喷淋管

[002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循环系统包括第二三通阀

第三三通阀以及冷却循环管路;
[0024]所述第二三通阀包括第二进水端

第二主出水端以及第二旁出水端;所述第三三通阀包括第三进水端

第三主出水端以及第三旁出水端;
[0025]所述第二进水端与冷源连接;所述第二主出水端与第一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二旁出水端通过冷却循环管路与第三旁出水端连接;所述第三进水端与冷冻水盘管连接;所述第三主出水端与冷源连接;
[0026]所述冷却循环管路设有第二循环泵

[002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液冷循环系统包括第一供水管路以及第二供水管路;所述第二供水管路设于冷源与第二进水端之间;所述第一供水管路设于冷源与第三主出水端之间;所述第一供水管路与第二供水管路之间设有比例水阀;所述第二供水管路设有第三循环泵

[002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源和冷冻水盘管的出水口均设有温度传感器

[002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只需要设置一个冷冻水盘管,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阻;同时配合制冷系统

自然系统

液冷循环系统以及冷却循环系统,能够使得风液融合供冷系统具有多种模式的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0030]利用附图对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示意图;
[0032]其中:
1、
冷冻水盘管;
21、
第一自然管路;
22、
第二自然管路;
31、
第一换热管路;
32、
第二换热管路;
33、
第一电磁阀;
41、
第一换热器;
42、
第二换热器;
51、
压缩机;
52、
蒸发器;
53、
冷凝器;
54、
气液分离器;
55、
单向阀;
56、
第二电磁阀;
57、
电子膨胀阀;
58、
干燥过滤器;
61、
第一三通阀;
62、
第二三通阀;
63、
第三三通阀;
64、
冷却循环管路;
71、
第一循环泵;
72、
第二循环泵;
73、
第三循环泵;
8、
冷塔;
81、
翅片干冷器;
82、
蒸发盘管;
83、
喷淋管;
91、
第一供水管路;
92、
第二供水管路;
93、
比例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3]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34]由图1可知,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多模式的风液融合供冷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多模式的风液融合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系统

自然系统

液冷循环系统

冷却循环系统以及冷冻水盘管
(1)
;所述自然系统包括第一自然管路
(21)、
第二自然管路
(22)
与冷源;所述第一自然管路
(21)
与第二自然管路
(22)
分别设于冷冻水盘管
(1)
与冷源之间;所述自然系统还包括第一换热管路
(31)
;所述第一换热管路
(31)
与第一自然管路
(21)
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路
(31)
与制冷系统之间设有第一换热器
(41)
;所述液冷循环系统设于冷源与制冷系统之间;所述冷却循环系统设于液冷循环系统与制冷系统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模式的风液融合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压缩机
(51)、
蒸发器
(52)
与冷凝器
(53)
;所述蒸发器
(52)
与第一换热管路
(31)
设于第一换热器
(41)
;所述自然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管路
(32)
;所述第二换热管路
(32)
与冷凝器
(53)
之间设有第二换热器
(42)
;所述第二换热管路
(32)
设于第一自然管路
(21)
与第二自然管路
(22)
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模式的风液融合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
(31)
与第一自然管路
(21)
之间设有第一三通阀
(61)
;所述第一三通阀
(61)
包括第一进水端

第一主出水端以及第一旁出水端;所述第一进水端与第一主出水端设于第一自然管路
(21)
;所述第一主出水端与冷冻水盘管
(1)
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管路
(31)
设于第一旁出水端与冷冻水盘管
(1)
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模式的风液融合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管路
(32)
设有第一电磁阀
(33)
;所述第一自然管路
(21)
设有第一循环泵
(71)。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模式的风液融合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东建冯巍山宋鹏刘谱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