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1634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拍平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拍平装置,包括第一支承机构,伸缩块沿第一方向可伸缩地连接在第一支承机构上,伸缩块上背离第一支承机构的一侧设有第一支承面;第一支承面具有伸出第一支承机构的支承位置,部分缩进第一支承机构的第一缩进位置,及全部缩进第一支承机构的第二缩进位置;推动机构沿第二方向可滑动地连接在第一支承机构上,推动机构背离第一支承机构的一侧设有第二支承面;第二支承机构与第一支承机构相对设置,适于靠近或远离第一支承机构;按压机构安装在第二支承机构上,并与伸缩块对应设置;动力机构与推动机构配合,适于向推动机构施加滑动作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拍平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拍平装置
,具体涉及拍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服务器等机构的机箱上盖等钣金件,因为强度及拆装安全等原因,通常需要进行折弯后再对折弯进行拍平操作

传统的拍平工序复杂,且容易产生金属粉屑和粉丝的问题

传统的拍平工具中,一般通过三台设备或两台设备进行折弯和拍平

三台设备中,一台设备用于折弯
90
°
,另一台设备用于将折弯压至
135
°
,第三台设备用于拍平

两台设备中,一台设备用于折弯,另一台设备用于将折弯拍平

传统的拍平工具需要的操作人员较多,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拍平装置,以解决传统的拍平工具需要的操作人员较多,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拍平装置,包括第一支承机构

伸缩块

推动机构

第二支承机构

按压机构和动力机构,伸缩块沿第一方向可伸缩地连接在第一支承机构上,伸缩块上背离第一支承机构的一侧设有第一支承面;第一支承面具有伸出第一支承机构的支承位置,部分缩进第一支承机构的第一缩进位置,及全部缩进第一支承机构的第二缩进位置;推动机构沿第二方向可滑动地连接在第一支承机构上,推动机构背离第一支承机构的一侧设有第二支承面;在第一支承面处于支承位置时,第二支承面与第一支承面处于同一平面,待拍平件适于支承在第一支承面和第二支承面上;第二支承机构与第一支承机构相对设置,适于靠近或远离第一支承机构;按压机构安装在第二支承机构上,并与伸缩块对应设置;动力机构与推动机构配合,适于向推动机构施加滑动作用力;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0005]有益效果:第一支承机构用于支承伸缩块和推动机构,第二支承机构用于支承按压机构,并带动按压机构相对于第一支承机构移动

伸缩块通过伸缩设置,可与推动机构配合依次实现折弯

推倒和拍平

第一支承面处于支承位置时,待拍平件支承在第一支承面和第二支承面上,支承在第一支承面上的部分为后续需要折弯并拍平在另一部分上的折弯部,支承在第二支承面上的部分为本体部

按压机构可在第二支撑机构的带动下移动,并对伸缩块和待拍平件施加按压作用力

动力机构可向推动机构实现朝向伸缩块所在的方向移动的滑动作用力

第二支承机构向第一支承机构靠近时,按压机构按压伸缩块,第一支承面从支承位置缩进至第一缩进位置,伸缩块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推动机构移动,由于伸缩块和推动机构贴近设置,按压机构在按压伸缩块时向本体部施加作用力,并在推动机构的侧部与推动机构共同配合向折弯部施加作用力,达到折弯待拍平件的目的;第二支承机构继续向第一支撑机构移动时,第一支承面从第一缩进位置缩进至第二缩进位置,此时动力机构驱动推动机构沿第二方向朝向伸缩块所在的位置移动,以推倒并拍平折弯部

本专利技术通过一台拍平装置,依次实现折弯

推倒和拍平三个动作,无需过多的人工操作,大大提高了生
产效率

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拍平装置,无需设置多组按压机构,仅一组按压机构和推动机构较好的配合,既可实现折弯

推倒和拍平,简化结构

布局较为简单;伸缩块

推动机构

按压机构和动力机构均设置较为紧凑,节省空间

[000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按压机构包括移动旋转组件

按压块和第一复位弹性件;移动旋转组件的一端与第二支承机构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与伸缩块对应设置,并位于靠近推动机构的一侧;移动旋转组件适于与所推动机构配合折弯待拍平件;按压块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承机构上,位于远离推动机构的一侧,并与移动旋转组件间隔设置,与伸缩块对应设置;第一复位弹性件连接在移动旋转组件的另一端与按压块之间

[0007]有益效果:移动旋转组件位于靠近推动机构的一侧,可按压伸缩块和待拍平件的本体部移动,并在按压伸缩块向第一缩进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对待拍平件靠近折弯部的本体部进行一定的限位固定,保证待拍平件的折弯部可按照预设的位置和角度进行折弯,防止待拍平件发生位移或错位导致折弯质量差;由于移动旋转组件的一端与第二支承机构可转动地连接,所以当推动机构向伸缩块所在的方向移动时,移动旋转组件可受力旋转,保证推动机构的顺畅移动,又可对折弯部进行限位和引导,防止折弯部发生卷曲或变形

按压块位于远离推动机构的一侧,可按压伸缩块和待拍平件的本体部移动,还可对本体部进行限位固定,防止本体部受力发生变形

第一复位弹性件可在推动机构向远离伸缩块的方向移动时,通过弹性作用力驱动移动旋转组件旋转以自动复位,便于下一个待拍平件的拍平工序的进行

[000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移动旋转组件包括连接座

旋转臂

两个轴承固定板和移动折弯块,连接座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承机构上,连接座背向第二支承机构的一侧设有旋转槽,旋转槽为弧形凹槽;旋转臂的一侧设有弧形凸起,弧形凸起可转动地设置在弧形凹槽内,另一侧设有限位滑槽;限位滑槽倾斜设置,限位滑槽的槽底为滑移面,滑移面与连接座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按压块的方向逐渐增大;旋转臂的两端分别凸出设有旋转轴;两个轴承固定板固定连接在连接座的两端,轴承固定板上设有轴孔,旋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轴孔内;移动折弯块的一端凸出设有限位滑块,限位滑块与限位滑槽滑动连接;另一端为适于按压待拍平件的按压端;移动折弯块朝向推动机构的侧面与推动机构之间设有避让间隔,避让间隔等于待拍平件的厚度;移动折弯块朝向推动机构的侧面凸出设有抵接条,抵接条适于与推动机构的侧面抵接;第一复位弹性件连接在移动折弯块与按压块之间;抵接条与按压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被折弯后的待拍平件包括本体部和折弯部,折弯部远离本体部的一端与本体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

[0009]有益效果:连接座可实现与第二支承机构的固定连接,连接座上弧形凹槽和旋转臂上弧形凸起的转动配合,可实现旋转臂相对于第二支承机构的转动配合,避免发生干涉和摩擦;两个轴承固定板和旋转臂两端的旋转轴的转动连接,可将旋转臂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接座上

避让间隔的设置,可获得较好的折弯效果

旋转臂上设有限位滑槽,移动折弯块上设有限位滑块,限位滑块和限位滑槽的滑动配合,实现了移动折弯块与旋转臂之间的滑动连接;在第一支承面从支承位置移动至第一缩进位置时,移动折弯块向伸缩块施加第一方向的按压作用力,并受到伸缩块沿第一方向施加的反向作用力时,由于没有第二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拍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承机构
(1)
;伸缩块
(2)
,沿第一方向可伸缩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承机构
(1)
上,所述伸缩块
(2)
上背离所述第一支承机构
(1)
的一侧设有第一支承面;所述第一支承面具有伸出所述第一支承机构
(1)
的支承位置,部分缩进所述第一支承机构
(1)
的第一缩进位置,及全部缩进所述第一支承机构
(1)
的第二缩进位置;推动机构
(3)
,沿第二方向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承机构
(1)
上,所述推动机构
(3)
背离所述第一支承机构
(1)
的一侧设有第二支承面;在所述第一支承面处于所述支承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承面与所述第一支承面处于同一平面,待拍平件
(100)
适于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承面和所述第二支承面上;第二支承机构
(4)
,与所述第一支承机构
(1)
相对设置,适于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支承机构
(1)
;按压机构
(5)
,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承机构
(4)
上,并与所述伸缩块
(2)
对应设置;动力机构
(6)
,与所述推动机构
(3)
配合,适于向所述推动机构
(3)
施加滑动作用力;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按压机构
(5)
包括:移动旋转组件
(51)
,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承机构
(4)
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伸缩块
(2)
对应设置,并位于靠近所述推动机构
(3)
的一侧;所述移动旋转组件
(51)
适于与所推动机构
(3)
配合折弯所述待拍平件
(100)
;按压块
(52)
,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承机构
(4)
上,位于远离所述推动机构
(3)
的一侧,并与所述移动旋转组件
(51)
间隔设置,与所述伸缩块
(2)
对应设置;第一复位弹性件
(53)
,连接在所述移动旋转组件
(51)
的另一端与所述按压块
(52)
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旋转组件
(51)
包括:连接座
(511)
,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承机构
(4)
上,所述连接座
(511)
背向所述第二支承机构
(4)
的一侧设有旋转槽,所述旋转槽为弧形凹槽;旋转臂
(512)
,一侧设有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弧形凹槽内,另一侧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倾斜设置,所述限位滑槽的槽底为滑移面,所述滑移面与所述连接座
(511)
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所述按压块
(52)
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旋转臂
(512)
的两端分别凸出设有旋转轴
(5121)
;两个轴承固定板
(513)
,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座
(511)
的两端,所述轴承固定板
(513)
上设有轴孔,所述旋转轴
(5121)
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轴孔内;移动折弯块
(514)
,一端凸出设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与所述限位滑槽滑动连接;另一端为适于按压所述待拍平件
(100)
的按压端;所述移动折弯块
(514)
朝向所述推动机构
(3)
的侧面与所述推动机构
(3)
之间设有避让间隔,所述避让间隔等于所述待拍平件
(100)
的厚度;所述移动折弯块
(514)
朝向所述推动机构
(3)
的侧面凸出设有抵接条
(5141)
,所述抵接条
(5141)
适于与所述推动机构
(3)
的侧面抵接;所述第一复位弹性件
(53)
连接在所述移动折弯块
(514)
与所述按压块
(52)
之间;所述抵接条
(5141)
与所述按压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被折弯后的所述待拍
平件
(100)
包括本体部
(102)
和折弯部
(101)
,所述折弯部
(101)
远离所述本体部
(102)
的一端与所述本体部
(102)
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拍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旋转组件
(51)
还包括第一限位板
(515)
和第二限位板
(516)
,所述第一限位板
(515)
通过第一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旋转臂
(512)
上,并位于背向所述按压块
(52)
的一侧;所述限位滑槽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为通槽,部分所述第一限位板
(515)
延伸至所述限位滑槽处;所述第二限位板
(516)
连接在所述旋转臂
(512)
上,并位于朝向所述按压块
(52)
的另一侧;部分所述第二限位板
(516)
延伸至所述限位滑槽处;所述限位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板
(515)
和所述第二限位板
(516)
之间;和
/
或,所述限位滑槽为燕尾槽,所述限位滑块为与所述燕尾槽相匹配的楔形块;和
/
或,所述滑移面的倾斜角度为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元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