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田排水分流调蓄利用净化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田排水分流调蓄利用净化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全球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指农业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如农田养分
、
农药和农业生产废水等,通过降雨和灌溉水进入水体,引起水质污染
。
在农业面源污染中,农田养分的大量流失是主要问题之一
。
农田养分流失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变绿,导致水体富氧化学需氧量(
COD
)和氨氮含量升高,破坏水生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0003]因此,如何控制农田养分流失成为目前农田水污染治理的主要难题
。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生态沟渠作为农田水流入受纳水体的必经途径受到广泛研究
。
生态沟渠是一种小型人工湿地系统,通常在沟渠内种植多种植物,吸收农田排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农田排水分流调蓄利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绕农田布置的沟渠(1)
、
隔离墙(2),所述隔离墙(2)将沟渠(1)纵向分隔成相互平行的的灌排沟渠(
11
)和生态沟渠(
12
),所述灌排沟渠(
11
)靠近农田布置,灌排沟渠(
11
)的一端通过第一水闸(
13
)与支渠(3)连通,灌排沟渠(
11
)的另一端通过出水口水闸(
14
)与生态沟渠(
12
)的一端连通,生态沟渠(
12
)的中部通过第二水闸(
15
)与灌排沟渠(
11
)的中部连通,生态沟渠(
12
)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水闸(
16
)与支渠(3)连通,所述第一水闸(
13
)
、
出水口水闸(
14
)
、
第二水闸(
15
)
、
第三水闸(
16
)均与控制器(4)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田排水分流调蓄利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排沟渠(
11
)
、
生态沟渠(
12
)都包括上游段
、
下游段,所述灌排沟渠(
11
)的上游段中部通过第二水闸(
15
)与生态沟渠(
12
)的下游段中部连通,所述灌排沟渠(
11
)的下游段通过出水口水闸(
14
)与生态沟渠(
12
)的上游段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田排水分流调蓄利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排沟渠(
11
)的上游段一端通过第一水闸(
13
)与支渠(3)连通,所述生态沟渠(
12
)的下游段一端通过第三水闸(
16
)与支渠(3)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农田排水分流调蓄利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排沟渠(
11
)的下游段设置有沉砂池(5),所述沉砂池(5)的入口通过出水口水闸(
14
)与灌排沟渠(
11
)的下游段连通,沉砂池(5)的出口通过溢流堰(
17
)与生态沟渠(
12
)的上游段连通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田排水分流调蓄利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沟渠(
12
)的边坡(
121
)为斜面结构,其顶端连接侧岸,底端与生态沟渠(
12
)的底面(
122
)连接,且边坡(
121
)上布置有坡岸缓冲带,底面(
122
)上布置有挺水植物带和沉水植物带,底面(
122
)低于灌排沟渠(
11
)的底部设置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田排水分流调蓄利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排沟渠(
11
)的容量小于生态沟渠(
12
)的容量
。7.
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排水分流调蓄利用净化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方法包括:初始状态下,出水口水闸(
14
)开启,第一水闸(
13
)
、
第二水闸(
15
)
、
第三水闸(
16
)关闭,生态沟渠(
12
)的水位
h
B
在其水位上限值
H
B
附近;在强降雨时期,当灌排沟渠(
11
)的水位
h
A
=0
时,农田内的水直接排入灌排沟渠(
11
)中;当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东,张亮,段赫,何靓,庄艳华,李思思,刘宏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