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沟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6085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沟渠,包括沟渠本体,沟渠本体包括若干段渠,段渠包括渠底和两个渠侧壁,两个渠侧壁分别位于渠底的两侧,且对称设置,渠侧壁呈倾斜设置,以使段渠呈倒梯形,渠侧壁由若干护砖组合而成,渠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侧排水孔,渠底上开设有底排水孔,侧排水孔和底排水孔均用于将沟渠本体内的水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通过在渠侧壁和渠底上开设排水孔,使得段渠内的水可以保持向两侧的农田内渗出,当农田内的水位高于侧排水孔的高度时,段渠内的水就很难再向外渗透,从而使得农田内的水位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得农田内的水位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得农田内的水位保持在一定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沟渠


[0001]本技术涉及农田退水
,特别涉及一种生态沟渠。

技术介绍

[0002]沟渠是为灌溉或排水而挖的水道的统称。在农田周边,往往会设置许多沟渠,用于对农田进行灌溉。常用的沟渠为泥土沟渠,即直接在农田周围进行挖渠。泥土类的沟渠经过长期的水流冲刷或遭遇大水时,容易损坏。因此,会对普通的泥土沟渠进行浇筑,制作成混凝土沟渠。
[0003]混凝土沟渠不易损坏,但在将沟渠内的水引入农田中时,只能从混凝土沟渠原本设置的特定的点进行引水,从而使得农田的引水较慢。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沟渠,具有能够自行对农田进行灌溉,且不会造成农田内水位过高的优点。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生态沟渠,包括沟渠本体,所述沟渠本体包括若干段渠,所述段渠包括渠底和两个渠侧壁,两个所述渠侧壁分别位于渠底的两侧,且对称设置,所述渠侧壁呈倾斜设置,以使所述段渠呈倒梯形,所述渠侧壁由若干护砖组合而成,所述渠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侧排水孔,所述渠底上开设有底排水孔,所述侧排水孔和底排水孔均用于将沟渠本体内的水排出。
[0007]作为优选,同一个所述渠侧壁上的若干侧排水孔呈直线设置,若干所述侧排水孔的中心点距离渠底的高度为0.3m,所述侧排水孔的直径为0.2m,若干所述侧排水孔之间的间距为0.5m。
[0008]作为优选,所述底排水孔的直径为0.1m,所述底排水孔与相邻的侧排水孔之间的水平间距为0.25m。
[0009]作为优选,所述渠侧壁与渠底的交汇处设有护脚,所述渠侧壁的上端部固设有护肩,所述侧排水孔侧边缘固设有护角。
[0010]作为优选,所述渠底上设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包括壤土层和砂土层,所述壤土层位于砂土层的下方。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沟渠整体分为多段段渠,段渠之间相互连接,从而使得沟渠整体对整块农田进行包围和分割。段渠内的水会从侧排水孔和底排水孔内渗出,并进入至边上的农田内,对农田进行灌溉,当农田内的水过多时,将沟渠本体的进水端封堵,农田内的水也会通过排水孔渗入至段渠内,从而防止农田内的水位过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实施例渠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实施例段渠的俯视图。
[0015]附图标记:1、段渠;2、渠底;3、渠侧壁;4、侧排水孔;5、底排水孔;6、护脚;7、护肩;8、护角;9、壤土层;10、砂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部”和“顶部”、“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17]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生态沟渠,包括沟渠本体,沟渠本体包括若干段渠1。若干段渠1相互连接,形成围绕农田并从若干农田之间通过的沟渠本体。由于农田间的间距大小不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沟渠的宽度进行设置。本申请中将沟渠分为主干渠和支渠,主干渠和支渠的结构相同,主干渠的渠底2宽度为800mm,支渠的渠底2宽度为550mm。
[0018]段渠1包括渠底2和两个渠侧壁3,两个渠侧壁3分别倾斜设置于渠底2的两侧,且对称设置,以使段渠1呈倒梯形。渠侧壁3由若干护砖组合而成,可以在护砖上通过混凝土覆盖,增加渠侧壁3的牢固度。在渠侧壁3上预设有侧排水孔4,侧排水孔4的边缘通过护角8固定,护角8为砖石等,可以对侧排水孔4的形状进行固定。在通过混凝土固定时,不可对侧排水孔4进行封堵。
[0019]同一个渠侧壁3上的若干侧排水孔4呈直线设置,即若干侧排水孔4在同一高度位置。本申请中所设计的若干侧排水孔4的中心点距离渠底2的高度为0.3m,侧排水孔4的直径为0.2m,若干侧排水孔4之间的间距为0.5m。根据实际地势,可对侧排水孔4的高度、直径和间距做适应性的修正。
[0020]渠底2上开设有底排水孔5,本申请的设计中,底排水孔5的直径为0.1m,底排水孔5与相邻的侧排水孔4之间的水平间距为0.25m。根据实际地势,可以对底排水孔5进行调整。
[0021]在渠侧壁3与渠底2的交汇处设有护脚6,护脚6对段渠1的形状进行了限制,即渠侧壁3与渠底2之间的倾斜角度进行限定。渠侧壁3的上端部固设有护肩7,护肩7为段渠1与外部道路之间的连接处,防止段渠1损坏。
[0022]在渠底2上设有填充层,填充层包括壤土层9和砂土层10,壤土层9位于砂土层10的下方。壤土层9之间较为紧实,使其不易从底排水孔5处漏出,而砂土层10与段渠1内的水流直接接触,可以养殖生物。
[0023]在渠侧壁3和渠底2上也可以进行植物的播种,使得沟渠本体内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从而保证沟渠本体内的水质适合灌溉。
[0024]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
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沟渠,包括沟渠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渠本体包括若干段渠(1),所述段渠(1)包括渠底(2)和两个渠侧壁(3),两个所述渠侧壁(3)分别位于渠底(2)的两侧,且对称设置,所述渠侧壁(3)呈倾斜设置,以使所述段渠(1)呈倒梯形,所述渠侧壁(3)由若干护砖组合而成,所述渠侧壁(3)上开设有若干侧排水孔(4),所述渠底(2)上开设有底排水孔(5),所述侧排水孔(4)和底排水孔(5)均用于将沟渠本体内的水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沟渠,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渠侧壁(3)上的若干侧排水孔(4)呈直线设置,若干所述侧排水孔(4)的中心点距离渠底(2)的高度为0.3m,所述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亚军孙宽胡丽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绍兴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