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尹俊钢专利>正文

人工地下河蓄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1514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人工地下河蓄水结构,该结构设在天然水道的一侧,在天然水道的任一局部铺设护网,在护网的天然水道水堤处设置带有放水闸的拦水坝,与拦水坝相接有人工地下河,在人工地下河的两侧分别设有多条分支水道;与人工地下河连接有露天地下河,露天地下河的末端还设有一输水水道和地下水库,地下水库一侧设有方舶,方舶连通另一输水水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效果是该人工地下河蓄水结构可实现防止水源污染,储存水源,干旱季节向无水区发输水源,解决缺水之燃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社会经济效益可观现在最紧要的是先建地下河,它结构简单比较容易建造,可快速修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人工地下河蓄水结构
技术介绍
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极大地依赖于水的供应量和质量,水是生命之源,是经济 社会发展重要的经济资源和战略资源。没有干净的水,就没有生命的健康,也就没有社会的 和谐;没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水的问题已成为当 今世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水资源也成为了人类共同关注的课题。从当前和21世纪的发展看,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特别 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将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水资源状况形势严峻, 干旱缺水成为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洪涝灾害、水土流失、水污染、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以 及季节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等问题也普遍存在,陷入缺水的困境,经济发展受 到限制,并逐渐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当雨季到来,江河水上涨,要麽泛滥成灾,要麽雨水白白流失。从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如何开发利用自然水资源,创造再生水资源, 加强水利建设,建设人工地下河是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结构上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地下河蓄水结 构,以利于充分利用水资源,增加水资源,为提高经济生产力、改善社会福利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人工地下河蓄水结构, 该结构设在天然水道的一侧,其中在所述天然水道的任一局部铺设防拦杂物的护网,在所 述护网的天然水道水提处设置带有放水间的拦水坝,与拦水坝相接有人工地下河,人工地 下河的河底比天然水道中水在枯水期水平面低于0-15米,河面宽为5-200米,在人工地下 河的两侧分别设有多条分支水道;与人工地下河连接有露天地下河,露天地下河的河床比 人工地下河的河床高出1-5米,露天地下河的末端还设有输水水道和地下水库,输水水道 的底部比露天地下河的河底高2-8米,其中铺设一条管道连接另一输水水道,地下水库的 底部比露天地下河的河底低5-15米,地下水库一侧设有方舶,方舶连通另一输水水道,另 一输水水道的底部比人工地下河的河底低1-5米。本技术的效果是该人工地下河蓄水结构可实现防止水源污染,储存水源,干 旱季节向无水区发输水源,还可以用来发电。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社会经济效益可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人工地下河蓄水结构示意图。图中图中箭头所示为水的流向1、天然水道2、拦水坝3、人工地下河4、露天地下河6,9、输水水道7、地下水库 8、方舶26、顶盖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人工地下河蓄水结构加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人工地下河蓄水结构,该结构设在天然水道的一侧,在 所述天然水道1的任一局部铺设防拦杂物的护网,在所述护网的天然水道水提处设置带有 放水间的拦水坝2,与拦水坝2相接有人工地下河3,人工地下河3的河底比天然水道中水 在枯水期水平面低于0-15米,河面宽为5-200米,在人工地下河3的两侧分别设有多条分 支水道25,所述人工地下河3面上设有顶盖26,该顶盖26可设也可不设。人工地下河3两 边河床设置在枯水期水平面以上水位高度,根据当地雨季水位最高位,需要加高人工地下 河3两边河床的高度。顶盖26的设置不影响地面任何人为活动,可加厚土层1-2米,层面 上可以绿化、耕地,也可以作行人、行车的路面等用。与人工地下河3连接有露天地下河4,人工地下河3的末端顶部有一道水坝。露天 地下河4的河床比人工地下河3的河床高出1-5米,露天地下河4的末端还设有输水水道 6和地下水库7,输水水道6的底部比人工地下河3的河底高2-8米,在输水水道6中铺设 一条管道,与输水水道9相连,地下水库7的底部比露天地下河4的河底低5-15米,地下水 库7 —侧设有方舶8,方舶8连通输水水道9,输水水道9的底部比人工地下河3的河底低 1-5 米。本技术的人工地下河蓄水结构是这样实现的在天然水道1的任何适宜一处铺设防拦杂物的铁网,在所述护网的天然水道水提 处设置带有放水间的拦水坝2,依据天然水道1的水流量大小,拦水坝2的长度不一,拦水 坝2长20-300米。与拦水坝2相接有人工地下河3,人工地下河3的河底比天然水道中水 在枯水期水平面低于0-15米,河面宽为5-200米,人工地下河3的河面设有顶盖26。人工 地下河3的根据天然水道1的规模及地理环境,其河底的深度及河面的宽度在范围内适当 选择。在人工地下河3的两侧分别设有多条分支水道25,以利于更多的蓄水。人工地下河 3河面的上,若处于无人或人员稀少情况下,顶盖26可加可不加,以利于节省投资。在分支水道25上建多条小支流,分支水道25担负着向各需水地区输送水源。与 人工地下河3连接有比人工地下河3河床高出1-5米的露天地下河4,目的将上面来的水流 中杂物进行二次清理。清理时可放船舶人工清理,也可机械清埋。同时人工地下河3的末端还设有输水水道6和地下水库7,输水水道6的底部比人 工地下河3的河底高2-8米,目的是雨季从上面流过。无水时通过6铺设的管道流入9河 道。地下水库7的底部比人工地下河3的河底低5-15米,地下水库7—侧设有方舶8,方舶 8中固定有抽水机,可随水位高低而变化,该抽水机从地下水库7抽水通过8补充给9河道 中,方舶8的闸门是调节水位的高低,当水库水位高于水道时,把该闸门放下,水就会自动 流入人工9河道。方舶8连通输水水道9,输水水道9的底部比露天地下河4的河底低1-5 米,小水库主体高20-50米,长6公里,宽100-500米。地上水库面积10-400平方公里。地 下水库面积10-500平方公里。根据当地情况而定。总之,本技术的人工地下河蓄水结构截流江水等天然水道1,并通过放水闸的拦水坝2将水流流入人工地下河3,通过露天地下河4流入河尽头,流入输水水道6、输水水 道9。雨季过后,地下水库水源充足时,利用地下水库水源进行水源补充,由地下水库7 通过闸门8向闸门9的水道补充水源。如建一个中小规模的人工地下河,现将具体成本数字估算如下两面浇注水泥墙高15米,厚度0.8米,地基为丄字形,埋入地下2-3米。1延米两 面墙的体积1*15(高)*0.8(厚)*2(面)=24米31延米人工地下河顶盖的体积1*100米(宽)*0· 4 (厚)=40米3一延米丄字形底座0. 5+0. 5 = 1米31延米两面墙和顶盖的总体积24+40+1 = 65米3水泥按照350元/吨沙石按照70元/吨,按水泥沙子石头=3 4 5计, 3吨水泥价格1050元,9吨沙石价格是630元,平均每吨水泥沙石价格(1050+630)/12吨= 140 元。按螺纹钢直径Φ 16-18钢筋计算3840元/吨,1延米按2. 5吨钢材计算 3840*2. 5 = 9600 元按10000米计算9600*10000 = 9600万元,1延米两面墙和顶盖的成本65*140 = 9100元,按10000米计算两面墙和顶盖的成本9100万元,按长100米4根水泥桩柱计算 10000米用柱400根,按宽100米3根水泥桩柱计算3*400 = 1200根,每根按10000元计 算 10000*1200 = 1200 万元总成本为1200万元+9100万元+9600万元=1. 99亿元按现水价计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工地下河蓄水结构,该结构设在天然水道的一侧,其特征是:在所述天然水道(1)的任一局部铺设防拦杂物的护网,在所述护网的天然水道水堤处设置带有放水闸的拦水坝(2),与拦水坝(2)相接有人工地下河(3),人工地下河(3)的河底比天然水道中水在枯水期水平面低于0-15米,河面宽为5-200米,在人工地下河(3)的两侧分别设有多条分支水道(25);与人工地下河(3)连接有露天地下河(4),露天地下河(4)的河床比人工地下河(3)的河床高出1-5米,露天地下河(4)的末端还设有输水水道(6)和地下水库(7),输水水道(6)的底部比露天地下河(4)的河底高2-8米,其中铺设一条管道连接输水水道(9),地下水库(7)的底部比露天地下河(4)的河底低5-15米,地下水库(7)一侧设有方舶(8),方舶(8)连通输水水道(9),输水水道(9)的底部比人工地下河(3)的河底低1-5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俊钢尹鹏
申请(专利权)人:尹俊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