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邢宇卓专利>正文

基于局部高相对刚度比结构的多维力传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149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33
基于局部高相对刚度比结构的多维力传感系统,属于多维力的测量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大尺寸的多维力传感系统实现高精度测量时,负载框架和支撑框架的结构重量过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系统中的一种系统包括若干个局部高相对刚度比结构,每一个局部高相对刚度比结构包括一个负载框架、一个支撑框架和若干个单独的多维力传感器,单独的多维力传感器为具有两个细负载颈的多维力传感器,单独的多维力传感器并列设置在负载框架和支撑框架之间;所有的局部高相对刚度比结构的负载框架和/或支撑框架通过轻量化框架以并联的方式连接;所述高相对刚度比是指尽量最大化相对刚度比rsr。高相对刚度比是指尽量最大化相对刚度比rsr。高相对刚度比是指尽量最大化相对刚度比rs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局部高相对刚度比结构的多维力传感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多维力的测量
,具体涉及一种轻量化结构的大尺寸高精度多维力传感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多维力传感器能检测力在空间作用的信息。在航天机械臂、航天对接、协作机器人、仿生机械、医疗辅助器械、步行机器人、风洞测力、航空航天发动机推力测试、螺旋桨推力测试、汽车碰撞测试、微创手术机器人、打磨抛光器械、搅拌摩擦焊、机床加工力测量等众多领域,多维力传感器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获得的多维力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系统的工作性能和控制精度。
[0003]在风洞测试和喷力发动机测试站中,大尺寸多维力传感器(传感系统)是其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申请号为201910882361.6和201910883333.6等专利技术提出了冗余并联杆式多维力传感器及其计算方法,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多维力传测量。申请号为201911341094.8的专利技术提出了分布式多维力测力系统及测力方法,申请号为202210563928.5的专利技术提出了冗余并联杆式多维力传感器的精度空间问题,并提出了采用虚拟杠杆提高最佳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局部高相对刚度比结构的多维力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若干个局部高相对刚度比结构,每一个局部高相对刚度比结构包括一个负载框架、一个支撑框架和若干个单独的多维力传感器,单独的多维力传感器为具有两个细负载颈的多维力传感器,单独的多维力传感器并列设置在负载框架和支撑框架之间;所有的局部高相对刚度比结构的负载框架和/或支撑框架通过轻量化框架以并联的方式连接;所述高相对刚度比是指最大化相对刚度比rsr;所述相对刚度比如下:将结构中任意单个单独的多维力传感器从负载颈处切断并拿出,将单个单独的多维力传感器从负载颈处切断并拿出之前的整体结构沿主轴的刚度记为s
m_Structure
,并将绕主轴和沿/绕其它轴的刚度记为s
o_MAFS
;将单个单独的多维力传感器从负载颈处切断并拿出后单个单独的多维力传感器沿其主轴的刚度记为s
m_MAFS
,并将绕主轴和沿/绕其它轴的刚度记为s
o_Structure
;沿主轴的相对刚度为绕主轴和沿/绕其它轴的相对刚度为负载颈处相对刚度比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局部高相对刚度比结构的多维力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局部高相对刚度比结构的多维力传感系统还包括参考框架,参考框架与负载框架和支撑框架进行力学隔离,参考框架上布置有多个位移传感器,用于单个单独的多维力传感器的空间位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局部高相对刚度比结构的多维力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局部高相对刚度比结构中所有的单独的多维力传感器轴线不能都平行且不能都汇聚于一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局部高相对刚度比结构的多维力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单独的多维力传感器的负载颈为柔性铰链或者机械铰链。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局部高相对刚度比结构的多维力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局部高相对刚度比结构中所有的单独的多维力传感器负载颈处的应力曲线都要保证接近U形。6.基于局部高相对刚度比结构的多维力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轻量化负载框架、至少一个轻量化支撑框架和若干个单独的多维力传感器,轻量化负载框架、轻量化支撑框架为采用轻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洪文邢宇卓
申请(专利权)人:邢宇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