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1446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离心设备领域,具体的为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包括套管,套管内转动设置有中心轴,中心轴中设置有排液管,排液管的一端位于中心轴的中部其外周面上,为排液孔,排液孔的孔口处设置有过滤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心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垃圾是人们生产以及生活中产出的废弃物,由于垃圾的种类和性质不同,因此在对垃圾进行回收时,需要分类回收处理,诸如生活中的餐厨垃圾,其主要由固态化的餐厨垃圾和垃圾中的液体组成,在回收处理餐厨垃圾时便需要将固态化的餐厨垃圾和其中的液体离心开来

[0003]为实现对餐厨垃圾的固液分离,有授权公告号为
CN210501561U
的技术专利公开了离心式螺旋固液分离机,利用绞龙螺旋叶片来对餐厨垃圾进行离心,以使得分离后的固态物质留在筛网内,而餐厨垃圾中的液体则被过滤到筛网之外,但上述方案仍具有以下缺陷:分离过程中的固态物质无法及时排出,因此容易导致筛网被堵塞,在筛网堵塞后,清理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垃圾处理设备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在对餐厨垃圾进行固液分离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将产生的固态物质排出套管,当过滤网被堵塞后,能够通过腔室容积的往复改变来使得过滤网上的堵塞物间歇性地受到来自中心轴轴向方向的冲刷力,进而使得过滤网表面的堵塞物自动与过滤网脱离

[0005]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包括:套管,套管内转动设置有中心轴,中心轴中设置有排液管,排液管的一端位于中心轴的中部其外周面上,为排液孔,排液孔的孔口处设置有过滤网;套管包括左管体和右管体,左管体和右管体包围形成腔室,腔室用于容纳物料,左管体和右管体同轴且能够沿轴线相互靠近或远离,以使得腔室容积可在最大容积和最小容积之间改变;左管体和右管体相互远离的一端且外周面上开设有排料口,中心轴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绞龙叶片和第一绞龙叶片,第二绞龙叶片和第一绞龙叶片旋向相反,以用于将物料输送至对应一端的排料口所在位置;套管和中心轴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用于使得腔室容积在最大容积和最小容积之间交替改变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旋槽和连接板,第一绞龙叶片活动设置在中心轴上,螺旋槽开设在中心轴外周面上,第一绞龙叶片能够沿螺旋槽螺旋滑动,连接板固定连接在第一绞龙叶片的一端,右管体远离左管体的一端内周壁上开设有连接环槽,连接板挡止连接在连接环槽内,连接环槽和连接板的挡止配合使得第一绞龙叶片能够带动右管体沿中心轴的轴线交替移动,进而使得腔室容积在最大容积和最小容积之间交替改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传动管和连接管,传动管套设在中心轴上且能够绕其轴线转动,连接管与传动管能够同步转动且相对移动,连接管与第一绞龙叶片的一端固定连接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绞龙叶片的侧面开设有弹性挡止槽,第一绞龙叶片能够向左螺旋移动以穿过弹性挡止槽,进而第一绞龙叶片和第二绞龙叶片处于交错配合状态;第一绞龙叶片和第二绞龙叶片处于交错配合状态后,能够形成闭合腔体,排液孔活动设置在中心轴上,当形成闭合腔体后,排液孔能够始终处于闭合腔体内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绞龙叶片靠近右管体端部部分的螺距等于第一绞龙叶片其余部分螺距的二分之一,第一绞龙叶片的其余部分螺旋连接在螺旋槽内,中心轴上还开设有第一长滑槽,第一长滑槽内弹性连接有第一滑条,排液孔开设在第一滑条上,第一滑条上设置有第一挡块,第一挡块位于第一绞龙叶片靠近右管体端部部分的螺距所在区域内,第一挡块与第一绞龙叶片挡止配合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绞龙叶片靠近左管体端部部分的螺距为其余部分螺距的二分之一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管体和右管体相互远离的两端其端部部分为锥面形,其锥形截面面积自中心轴中心向两端逐渐减小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右管体所在一端的进料口能够与右管体同步沿中心轴的轴线移动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心轴上开设有第二长滑槽,第二长滑槽内弹性连接第二滑条,进料口开设在第二滑条上,第二滑条上设置有第二挡块,第二挡块与第一绞龙叶片的其余部分所在区域挡止配合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管体和右管体的下方设置有支架,左管体和右管体的上方设置有外壳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左管体

右管体和调节机构,当左管体和右管体相互靠近时,腔室内的液体物料则在液体压力作用下将一部分附着在过滤网上的固态物料挤出,使得过滤网的流通面积增加,当左管体和右管体相互远离时,腔室容积逐渐增加,在负压作用下,排液管中的液体物料又通过过滤网流入腔室一部分,液体物料在流经过滤网时又将过滤网上附着的部分固态物料冲出,从而达到反冲的效果,使得过滤网的流通面积进一步增加,在腔室容积交替改变的过程中,过滤网表面附着的固态物料在液体物料的流动作用下实现与过滤网的分离,从而实现对过滤网的自动清理,避免因过滤网被堵塞而造成餐厨垃圾物料无法实现分类回收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中套管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中半剖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中
A
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中剖视图示意图;图6为图5中
B
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中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为
C
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中弹性挡止槽的结构示意图;图
10
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中心轴半剖立体图示意图;图
11
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中第二滑条的结构示意图;图
12
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中第一绞龙叶片和第二绞龙叶片交错状态示意图

[0017]其中:
110、
左管体;
120、
右管体;
200、
中心轴;
210、
螺旋槽;
230、
第一绞龙叶片;
231、
过滤网;
240、
第二绞龙叶片;
241、
弹性挡止槽;
250、
进料口;
260、
排液孔;
310、
连接板;
320、
连接环槽;
410、
传动管;
420、
连接管;
500、
排料口;
510、
第一长滑槽;
520、
第一滑条;
530、
第一挡块;
540、
第一弹簧;...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套管内转动设置有中心轴,中心轴中设置有排液管,排液管的一端位于中心轴的中部其外周面上,为排液孔,排液管的另一端延伸出中心轴,排液孔的孔口处设置有过滤网;套管包括左管体和右管体,左管体和右管体包围形成腔室,腔室用于容纳物料,左管体和右管体同轴且能够沿轴线相互靠近或远离,以使得腔室容积可在最大容积和最小容积之间改变;左管体和右管体相互远离的一端且外周面上开设有排料口,中心轴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绞龙叶片和第一绞龙叶片,第二绞龙叶片和第一绞龙叶片旋向相反,以用于将物料输送至对应一端的排料口所在位置;套管和中心轴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用于使得腔室容积在最大容积和最小容积之间交替改变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旋槽和连接板,螺旋槽开设在中心轴外周面上,第一绞龙叶片活动设置在中心轴上且能够沿螺旋槽螺旋滑动,连接板固定连接在第一绞龙叶片的一端,右管体远离左管体的一端内周壁上开设有连接环槽,连接板挡止连接在连接环槽内,连接环槽和连接板的挡止配合使得第一绞龙叶片能够带动右管体沿中心轴的轴线交替移动,进而使得腔室容积在最大容积和最小容积之间交替改变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传动管和连接管,传动管套设在中心轴上且能够绕其轴线转动,连接管与传动管能够同步转动且相对移动,连接管与第一绞龙叶片的一端固定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绞龙叶片的侧面开设有弹性挡止槽,第一绞龙叶片能够向左螺旋移动以穿过弹性挡止槽,进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胤霖马随涛李庄李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九夏泰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