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化内流体混合的微反应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反应器
,特别涉及一种强化内流体混合的微反应器
。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微反应器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
微反应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
、
医学诊断
、
石油化工等诸多领域
。
快速和有效的混合在许多微流反应器系统中是至关重要的,以微结构单元为核心,通过减小体系的分散尺度,强化混合与传递,具有高效的混合能力
、
良好的传质传热特性
、
反应过程高度可控等诸多优点
。
[0003]现有技术中的微反应器普遍存在反应距离短,没有预混过程,虽然大部分进行了空间上的折叠,但实际反应长度一般在十几毫米,温度调节性能差,不利于分子流动和混合物的混合;如申请号为
CN202211199952.1
,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反应过程可控的微反应器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反应过程可控的微反应器,其包括流体通道层和密封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强化内流体混合的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传热板
、
通道上盖板
、
流道板和第二传热板;两块相邻的板之间设置有圆形密封圈;所述第一传热板和第二传热板用于对所述通道上盖板和流道板进行加热;流道板的上端面凹陷设置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的入口端设置有与其连通的预混单元,流体通道的中部设置有多个微反应单元;通道上盖板用于覆盖流道板的上端面;所述第一传热板上设置有两个反应物入口和一个反应物出口;两个所述反应物入口均贯穿第一传热板和通道上盖板与所述预混单元连通,所述反应物出口贯穿第一传热板和通道上盖板与流体通道的出口端连通;预混单元包括呈弯折凹陷布置于流道板上端面的预混主通道,所述预混主通道的入口端设置有两条预混支通道,两个反应物入口分别与两条所述预混支通道连通,两条预混支通道之间设置有一定的夹角;预混主通道的出口端与流体通道的入口端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内流体混合的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预混支通道之间的夹角为
30
°
~
120
°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内流体混合的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主通道的宽度大于所述流体通道的宽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强化内流体混合的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呈弯曲蛇形结构,流体通道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位于所述流道板上端面长度方向的两侧;多个所述微反应单元间隔均匀布置在流体通道的中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强化内流体混合的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的上端面设置有所述圆形密封圈,所述流体通道和预混单元均位于圆形密封圈内圈所在的区域内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强化内流体混合的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微反应单元均包括与所述流体通道连通的混合腔,所述混合腔为通过在所述流道板上表面向下开槽形成,混合腔包括相互连通的进口段
、
扩张段和出口段,所述进口段内设置有多根分流柱;所述扩张段内设置有多块分流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天一,李传凯,李想,杨连成,马园园,东光浩,赵彦坤,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