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旭伟专利>正文

一种复合管道输送系统及其应用的运输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1078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管道输送系统及其应用的运输车,属物流领域的技术方案;包括调度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管道输送系统及其应用的运输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流领域的技术方案,特别涉及一种复合管道输送系统及其应用的运输车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物流配送主要靠道路交通,有占地多

耗人工

重污染

遇台风雨雪天能引发普遍延时甚至大事故;另外,中国专利:
zl201720873173.3
有管道结构和管道网络的配套问题

还有车轮咬合管壁的力度问题需要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管道输送系统及其应用的运输车,结合无人驾驶技术,不与人争道

不与车争路;在全封闭的空间内

运输车利用电能行进

安静地进行全天候物流配送,以解决现技术存在的效率低

不安全

不环保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标,
[0005]第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管道输送系统,包括管道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复合管道输送系统,包括管道网络

调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网络包括硬管段

软管段

连管接头

用于连通纵横交叉的管道线路的换道机;所述调度控制系统伴随所述管道网络延伸拓展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管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网络中:所述硬管段结合所述软管段以混搭串接的施工方式来实现可弯曲走管铺设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管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管段

软管段的外壁沿长度的方向设有多对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在两端部侧面设有用于固接的通孔排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管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以所在管段的中轴为法线成对且轴对称的方式布置;其中一对轴对称的所述加强筋内的过管中轴的中间面

与另一对轴对称的所述加强筋内的过管中轴的中间面垂直交叉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复合管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管接头,所述连管接头包括带颈圈法兰盘,所述颈圈以圈中轴为法线成对且轴对称布置的方式

由外缘凸起拉伸出多对在侧面设置有对穿孔排的插槽与所述加强筋配套;其中一对轴对称的所述插槽之间的过颈圈中轴的中间面

与另一对轴对称的所述插槽之间的过颈圈中轴的中间面垂直交叉
。6.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复合管道输送系统,包括导向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设置于所处管段的加强筋往内朝径向对应的管内壁

用以约束车轮走向;所述导向槽槽底面中线处设有窄口齿条沟,所述窄口齿条沟嵌入有:底宽顶窄的带翼齿条,所述带翼齿条的齿牙凸出于所述导向槽底面;其中一对轴对称的所述导向槽之间的过管中轴的中间面

与另一对轴对称的所述导向槽之间的过管中轴的中间面垂直交叉;所述硬管段

软管段为弯管时

管内壁只设置一对
(2

)
所述导向槽,且此对所述导向槽底面中线与所处的管段中轴线一起
、3
线共1平面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管道输送系统,包括输电埂,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埂以所述硬管段

软管段的中轴为法线成对轴对称布置的方式

沿长度的方向设置于该两种所述管道内壁对应的缩口槽里,所述输电埂包括绝缘套壳

导体带,所述导体带固定装嵌在所述绝缘套壳里

主体的正面裸露朝向管中轴;所述输电埂设有多对,其中一对轴对称的所述输电埂之间的过管中轴的中间面

与另一对轴对称的所述输电埂之间的过管中轴的中间面垂直交叉;并与相邻2对所述导向槽内同是构成垂直交叉的2个过管中轴的中间面
、4
面同轴交叉,令所有相邻的面之间夹
45
度角;一对轴对称的所述输电埂串接通电后结合负载即成为一个完整电流回路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管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电桥,在所述管道线路中,所述管段在以所述连管接头相接驳的两端口的管壁及其套接的所述颈圈上

于所述导体带的背面对应处设置有穿壁及穿过所述绝缘套壳和所述颈圈的避让孔,3重所述避让孔在所述导体带上的投影处

以导电固接的方式设置有冒出颈圈的接驳墩;通过导线跨过所述法兰盘对接处把对应的所述接驳墩电连接即构成了所述过电桥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管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管段

软管段内壁沿长度的方向设置有多条收纳信号线的线槽,所述线槽的槽口两内侧同步凸起形成倒刺楞条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管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管段

软管段内壁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条用于安装零件或组件的箭形卡轨
。11.
根据权利要求1或
10
所述的复合管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网络内在所有单体的所述管道内壁每相隔一段标准的距离上,设置有用于做定位标识的无线射频识别
FRID
定位标签;所述
FRID
定位标签载录有相应地理定位信息并通过卡扣件固接于所述箭形卡轨上
。12.
根据权利要求1或9或
10
所述的复合管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字通信网,所述数字通信网属于所述调度控制系统的子系统,由分布于所述管道网络内的信号电路和基站组成;所述基站为散布于所述管道网络各段点

起着让所述调度控制系统与移动目标运输车之间

进行无线数据链接的通信中继作用;所述基站设置于所述箭形卡轨上

与所述信号线光连接或电连接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管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道机,所述换道机包括底板

升降台总成

联合管口组;底板:为所述升降台总成

所述联合管口组的基础承托面,由带螺丝孔的方板及紧固螺丝组成;联合管口组:让所述运输车籍以实现择道行驶的接口汇集组件;所述联合管口组由4根以平卧且正十字对向布置的过渡管

从外向里垂直组装在一个带脚方框的4个框面板的中心

管口凸出于框内侧,再由所述带脚方框通过自身的四个脚架高并以脚底固设于所述底板上而成;升降台总成:起连通所述联合管口组4个管口的作用

让管内所述运输车能全方位通行的导通器集成组件;所述升降台总成居中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于所述联合管口组的方框内圈,所述升降台总成包括方形集通箱和升降器,所述方形集通箱为所述导通器聚集处并以4面箱体侧板当界面

携所述导通器以各个开口来衔接所述联合管口组的4个管口的载台组件;所述方形集通箱分4个隔层,第
1、4
层所述隔层每层各安装一组导通器组,所述导通器组由2节以平卧且拱对拱的方式设置的弧形硬管段构成,所述导通器组4个开口分别由里向外垂直设置于所在隔层的4面箱侧板的中心

并凸出于所述箱侧板外侧,
1、4
层的所述导通器组以相同的导通器组互为扭角
90
度布置;第
2、3
层所述隔层每层各装有一根以平卧居中设置的直线硬管段做为导通器

两根所述直线硬管段以相投影互为正十字交叉的方式布置

所述直线硬管段2个开口分别由里向外垂直设置于所在隔层的2面对向箱侧板的中心

并凸出于所述箱侧板外侧,所述直线硬管段与对应的所述过渡管平行;所述方形集通箱内的硬管段里的导向槽

与所述联合管口组内的所述过渡管里的导向槽在对接后都能接轨;所述升降器固设于所述底板中心,所述方形集通箱固设于所述升降器顶部

随所述升降器动作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复合管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台总成设有4级升降档位

来令所述方形集通箱的4层所述导通器逐一或成对交替与所述联合管口组的管口同轴对齐

15.
根据权利要求
13

14
所述的复合管道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道机设有升降控制电路,所述升降控制电路通过所述数字通信网和所述调度控制系统联通,所述调度控制系统通过所述升降控制电路

对所述换道机状态和关联的运输车状态进行测控,以协调运作
。16.
一种运输车,所述运输车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管道输送系统之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头:所述车头为所述运输车的行驶

信息设施的载体;车身斗:所述车身斗为连接两端所述车头及装货的构件;电机车轮:为轮毂内设有电机且带电磁刹车的车轮

是行驶的动力来源;行走机构:为支撑车身的悬挂机构,包括轮架总成和所述电机车轮;车颈组件:为适应管道弯曲及驻车需要来对整车进行分段铰接

使整车能挺直又能弯曲的组件;伸缩电刷:能受控伸缩

能在移动中抵接所述输电埂获取电力的组件;移动数字通信终端和动态控制电路:信息互联及内部指挥控制的系统
。17.
根据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运输车,包括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内的轴心处设有承担结构连接的轴架,所述轴架包括居中笔直且中空的管梁和其周遭固接的
H
形座;所述
H
形座为:提供摆动连接的固定件,所述
H
形座包括居中的紧固件套箍

两侧的
T
形定轴;所述
T
形定轴中段为凸台

所述
T
形定轴通过所述凸台对称相向固设于所述套箍的外壁两侧,所述套箍中间圆周面与所述
T
形定轴的轴心线共面;所述
H
形座包括前
H
形座


H
形座共2个

分别以互为投影成“井”字形的
90
度扭角布置

以串列式通过所述套箍固定套接于所述管梁前段;基础底盘:所述基础底盘为刚性安装平台

设置于所述车头中段,所述基础底盘中心与所述管梁末端面固接;磁性底盘:所述磁性底盘为带磁性安装平台,设置于所述车头末段,所述磁性底盘与所述基础底盘之间用导杆阵固定连接
。18.
根据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斗,所述车身斗为半边的竹节状

两端各连接有一个所述车头,两个所述车头围绕整车中轴线互为扭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旭伟
申请(专利权)人:林旭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