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高中段采场边采边充的解决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采矿工程
,具体涉及到一种井下高中段采场边采边充的解决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分段凿岩阶段矿房嗣后充填法以其生产能力大
、
采准切割工艺简单的优点,在地下金属矿山得到广泛应用
。
以目前常用的“隔一采一”后退式回采方法为例,该方法需将矿体划分一二步采场,首先回采一步骤采场并进行高强度充填,待充填体形成强度后再回采二步骤采场并进行充填
。
[0003]其中,各采场随着后退式回采的进行,空区体积将会逐渐增大,受限于矿岩稳固情况及地应力水平,为了保证作业安全,单个采场的空区体积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
由于转到新采场后均需重新进行切割拉槽,因此现有采场布置技术会导致大量的采切工程,影响采矿效率且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损失
。
同时,由于充填量较大,多次充填形成强度需大量时间,存在与二步采衔接不上的隐患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井下高中段采场边采边充的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场布置:为了根据矿体的赋存条件合理地划分采场,采用上向扇形中深孔后退式回采矿体的方法,设置阶段高度为
40
~
60m
,分段高度为
12
~
18m
,各分段设置凿岩道,沿采场长度方向在其顶部设置充填回风道,在底部设置平底穿脉出矿进路,供铲运机出矿;步骤二,编织袋准备:为了制作适合井下高中段采场边采边充的编织袋,定制兼具透水性与强度的充填编织袋,并在其内部水平方向上固定环状加强筋,以确保编织袋充填前后分别呈现压缩状与立柱状,其中编织袋长度为采场宽度,高度大于采场高度2~
5m
;步骤三,空区联络道施工:为了连接空区并作为后期物料运输与充填作业的通道,利用两侧步骤二采场顶部的充填回风道施工空区联络道,空区联络道施工时应确保空区长度达到5~
10m
;步骤四,编织袋布置:为了将编织袋安放在空区内并保持稳定,通过绳索将编织袋上部一端固定在一侧空区联络道锚固点上,同时将与编织袋另一端固定的长绳索通过无人机牵引至另一侧空区联络道内,进而将编织袋上部另一端固定于另一侧锚固点,将编织袋主体下放至空区使其在自重作用下展开,编织袋下放时应保证空区长度达到
20
~
30m
;步骤五,分次充填:为了保证充填体的强度和质量,对编织袋进行分次充填和固化,首先,在编织袋展开后,往内倒入适量碎石以保证编织袋延伸至空区底部,并通过出矿进路对编织袋底部进行形态整理并固定,然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森泉,陈秋松,黄国泉,潘纪龙,冯岩,陶云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铜业集团银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