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桐子种子萌发培育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0792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山桐子种子萌发培育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种子的预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桐子种子萌发培育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种子育苗萌发
,具体涉及一种山桐子种子预处理

消毒

播种以及移栽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山桐子
(IdesiapolycarpaMaxim)
属于大风子科
(Flacourtiaceae)
山桐子属
(Idesia)
落叶乔木,又称山梧桐

半霜红

油葡萄等

山桐子树结果年限长,产果量大,含油率高,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果实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
82
%以上,其中亚油酸含量
73
%以上,享有“树上油库”的美称,能够有效改善人体血脂

血栓,还具有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是一种纯天然的

优质的木本食用油;其油还用于工业

肥料

医疗

保健品

化妆品等诸多行业,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源树种

山桐子材质结构均匀细密

纹理直,是良好的用材林树种

花黄绿色,具芳香味,果实成串似葡萄,红艳夺目,是理想的城市绿化

观赏树;根系发达,适应性强,是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

因而发展山桐子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价值

[0003]山桐子种子本身细小且坚硬,具有生理休眠和强迫休眠,外被一层蜡质,再加上种子内含有脂肪酸等多种内源抑制物,极大地限制了种子萌发,在自然情况下,萌发周期长,发芽率只有
20
%,制约了山桐子产业规模化发展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以山桐子种子为材料,采用更简单的方法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及消毒,以及激素催芽处理,达到操作便捷

污染率低

缩短萌发时间

提高萌发率和移栽成活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山桐子种子萌发培育的方法,提高出苗率和移栽成活率,与之前的相关研究相比,该方法明显简化了山桐子种子预处理方式,缩短了成苗周期

增强了苗木抗逆性,简单实用,为以后山桐子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0005]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0006]一种山桐子种子萌发培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
种子处理:将采收的成熟山桐子果实进行阴干处理,然后将果肉碾碎并不断反复揉搓,直到果肉与种子完全分离,并用清水反复清洗种子,直到种子清洗干净为止,阴干,备用;
[0008](2)
种子预处理:将山桐子种子用洗衣粉浸泡后用纱布包裹并不断揉搓去掉表面蜡质层,筛掉上面漂浮的杂质及瘪种;再置于温水中浸泡处理,将漂浮在水面的种子清除,重复此操作至少2次;然后将种子在蒸馏水浸泡,静置后,将漂浮在水面的种子清除;
[0009](3)
种子消毒:将种子置于无菌操作台上,用
0.1
% HgCl2溶液浸泡8‑
12min
,浸泡过程中要不时的搅拌,保证
HgCl2对种子的充分消毒,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然后将种子取出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
[0010](4)
播种:使用发芽杯进行萌发,发芽杯设置有上层和下层,消毒获得的种子均匀
播种在装有沙质栽培基质的透明发芽杯的上层中,所述的上层的底部开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的下层中装有含有赤霉素的溶液,所述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有由吸水材料
(
例如脱脂棉
)
制成的引水条,所述的引水条向上穿过通孔并埋入至栽培基质中,以将溶液从下层引入至上层的栽培基质中;
[0011](5)
移栽:将萌发后的山桐子幼苗根部放入到生根粉溶液中浸蘸捞出,沥干水分,直接移栽至添加有细沙的透明塑料杯中,在光照培养室培养
10

15d
后,再置于大棚中继续培养,通过减少浇水次数适当降低基质湿度进一步驯化,保持基质含水量
40

60
%,继续培养7‑
15d
长出新叶后移栽到育苗袋中,继续在大棚中培养7‑
10d
,在阴雨天置于搭盖有遮阳网的圃地中

[0012]步骤
(2)
种子预处理:将山桐子种子用洗衣粉溶液浸泡至少
2h
后用纱布包裹并不断揉搓去掉表面蜡质层,再用清水冲洗,筛掉上面漂浮的杂质及瘪种

再置于
25

40℃
温水中浸泡处理
20

40min
,将漂浮在水面的种子清除,重复此操作至少2次;然后将种子在蒸馏水浸泡,静置至少
24h
后,将漂浮在水面的种子清除

[0013]步骤
(2)
中用
30g/L
洗衣粉清洗并反复揉搓去除表面蜡质

[0014]步骤
(3)
种子消毒:将种子置于无菌操作台上,用
0.1
% HgCl2溶液浸泡
10min
,浸泡过程中要不时的搅拌,保证
HgCl2对种子的充分消毒,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然后将种子取出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

[0015]步骤
(4)
播种:获得的种子均匀播种在以细沙为栽培基质的发芽杯中,然后再覆盖一层细沙,喷淋浇水,盖好盖子,使基质保持湿润,进行种子萌发;萌发条件为光照强度为
1600

1800lx
,光照培养温度为
26
±
2℃
,光照时间为
12h/d
,培养
30

40d
获得山桐子幼苗,赤霉素浓度为
0.5

1.5mg/L。
[0016]步骤
(4)
中使用的沙培发芽杯规格为
7.4cm
×
7cm
×
11.5cm
;播种时,每杯
50
粒,沙培基质体积为发芽杯容积的
1/6。
[0017]步骤
(5)
中在浓度为
10g/L

15g/L
的生根粉溶液中浸蘸5‑
15s。
[0018]步骤
(5)
中选取生长良好

根系发达的山桐子幼苗移栽到添加有细沙的透明塑料杯中,每杯1~3株,盖好盖子,盖子和距下底
0.5

1c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山桐子种子萌发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种子处理:将采收的成熟山桐子果实进行阴干处理,然后将果肉碾碎并不断反复揉搓,直到果肉与种子完全分离,并用清水反复清洗种子,直到种子清洗干净为止,阴干,备用;
(2)
种子预处理:将山桐子种子用洗衣粉浸泡后用纱布包裹并不断揉搓去掉表面蜡质层,筛掉上面漂浮的杂质及瘪种;再置于温水中浸泡处理,将漂浮在水面的种子清除,重复此操作至少2次;然后将种子在蒸馏水浸泡,静置后,将漂浮在水面的种子清除;
(3)
种子消毒:将种子置于无菌操作台上,用
0.1

HgCl2溶液浸泡8‑
12min
,浸泡过程中要不时的搅拌,保证
HgCl2对种子的充分消毒,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然后将种子取出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
(4)
播种:使用发芽杯进行萌发,发芽杯设置有上层和下层,消毒获得的种子均匀播种在装有沙质栽培基质的透明发芽杯的上层中,所述的上层的底部开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的下层中装有含有赤霉素的溶液,所述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有由吸水材料制成的引水条,所述的引水条向上穿过通孔并埋入至栽培基质中,以将溶液从下层引入至上层的栽培基质中;
(5)
移栽:将萌发后的山桐子幼苗根部放入到生根粉溶液中浸蘸捞出,沥干水分,直接移栽至添加有细沙的透明塑料杯中,在光照培养室培养
10

15d
后,再置于大棚中继续培养,通过减少浇水次数适当降低基质湿度进一步驯化,保持基质含水量
40

60
%,继续培养7‑
15d
长出新叶后移栽到育苗袋中,继续在大棚中培养7‑
10d
,在阴雨天置于搭盖有遮阳网的圃地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桐子种子萌发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2)
种子预处理:将山桐子种子用洗衣粉溶液浸泡至少
2h
后用纱布包裹并不断揉搓去掉表面蜡质层,再用清水冲洗,筛掉上面漂浮的杂质及瘪种;再置于
25

40℃
温水中浸泡处理
20

40min
,将漂浮在水面的种子清除,重复此操作至少2次;然后将种子在蒸馏水浸泡,静置至少
24h
后,将漂浮在水面的种子清除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桐子种子萌发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2)
中用
30g/L
的洗衣粉清洗并反复揉搓去除种子表面蜡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桐子种子萌发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3)
种子消毒:将种子置于无菌操作台上,用
0.1

HgCl2溶液浸泡
10min
,浸泡过程中要不时的搅拌,保证
HgCl2对种子的充分消毒,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然后将种子取出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桐子种子萌发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玲利牛长太卢晓宇李泽刘洋张荣唐梓萱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