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生物脱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0690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生物脱氮装置,包括厌氧区接收来自经过调节后的高氨氮废水进行菌群生长繁殖;泥水分离调节装置接收来自厌氧区的泥水混合液并将其分为上层清液和下层污泥;接触混合区,接触混合区接收来自泥水分离调节装置的上层清液和下层污泥,通过安装的药剂投机装置加药后进行混合;高效脱氮区;碳氧化区;强亚硝化区;沉淀区,达标的上清液从顶部出水溢流装置顶出。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工艺组合包的结构,实现对高氨氮的废水进行高效去除,整套处理工艺所使用的的设备占地面积大大减少,运行所需的外加碳原以及氧气相比传统工艺需求量大大减少,节约大量的能源消耗,系统的运行抗负荷冲击的能力大大加强运行更加的稳定可靠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生物脱氮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脱氮处理工艺领域,尤其是涉及短程硝化反销化
,具体为一种高效生物脱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生物脱氮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反应过程。第一步是由氨氧化菌ammonium oxidition bacteria.AOB)将NH
4+

N氧化NO2‑

N.的亚硝化过程:第二步是亚硝酸氧化菌nitrite oxiditionbacteriaNOB将NO2‑

N氧化为NO3‑

N的过程。然后通过反硝化作用将产生的NO3‑

N经由NO2‑

N、NO或N2O转化为的N2,NO2‑

N是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的中间产物。
[0003]Voets等1975在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研究中,发现了硝化过程终中NO2‑

N积累的观象。首次提出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的概念。其基本原理是将氨氧化控制在亚硝化阶段,然后反硝化的作用将亚硝酸氮还原成氮气,是经NH
4+

N

NO

N

N2这样的途径完成。
[0004]人们把经此途径进行脱氮的技术定义为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我们不难看出,短程硝化反硝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
[0005]与传统脱氮工艺过程相比,短程硝化

反硝化有以下优点:
>[0006](1)节能:在硝化阶段,供氧量节省近25%,降低能耗;
[0007](2)减少了外加碳源的投入量:从NO2‑
到N2要比从NO3‑
到N2的反硝化过程中,减少40%的有机碳源;
[0008](3)水力停留时间短:在高氨环境下,NO2‑

N的反硝化速率通常比NO3‑

N的反硝化速率高63%左右,NH
4+
的硝化速率也比NO2‑
的氧化速率快,因此水力停留时间可以缩短,反应器的容积也相应减小;
[0009](4)剩余污泥产量少:亚硝酸菌表观产率系数为0.04~0.13gVSS/gN,硝酸菌的表观产率系数为0.02~0.07g VSS/gN.NO2‑
反硝化菌和NO3‑
反硝化菌的表观产率系数分别为0.345g VSS/gN和0.765g VSS/g N,因此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可以减少产泥24~33%,在反硝化过程中可少产泥50%;
[0010](5)可减少投加碱度。
[0011]现有技术中缺乏对上述短程硝化

反硝化工艺过程的配置的装置,此外,传统脱氮工艺所使用的设备占地面积大,运行控制达到高的氨氮去除效果难以实现,且对含高氨氮的废水处理效果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12]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生物脱氮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难点。
[0013]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生物脱氮装置,从前至后包括:
[0014]厌氧区001,所述厌氧区001接收来自经过调节后的高氨氮废水进行菌群生长繁
殖;
[0015]泥水分离调节装置002,所述泥水分离调节装置002接收来自厌氧区001的泥水混合液并将其分为上层清液和下层污泥;
[0016]接触混合区003,所述接触混合区003接收来自泥水分离调节装置002的上层清液和下层污泥,通过安装的药剂投机装置025加药后进行混合;
[0017]高效脱氮区004,所述高效脱氮区004接收来自接触混合区003的液体采用潜水推进器015形成环向流进行生物脱氮;
[0018]碳氧化区005,进入所述碳氧化区005的液体穿梭在生物脱氮填料017中进行降解水中的有机物;
[0019]强亚硝化区006,进入所述强亚硝化区006的液体穿梭在亚硝化菌强化填料019中,通过底部设置的二号曝气装置018进行亚硝化反应;
[0020]沉淀区007,接收来自强亚硝化区006处理后的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达标的上清液从顶部出水溢流装置021顶出。
[0021]根据优选方案,厌氧区001包括一号水池100和一号可变调速搅拌机011,所述一号可变调速搅拌机011与一号水池100同轴设置。
[0022]根据优选方案,泥水分离调节装置002包括:
[0023]二号水池200;
[0024]上清液溢流管012,所述上清液溢流管012安装在二号水池200的上部出水口连接触混合区003;
[0025]底部污泥定投管023,所述底部污泥定投管023安装在二号水池200的底部污泥口并将污泥输送至接触混合区003。
[0026]根据优选方案,接触混合区003包括三号水池300、二号可变调速搅拌机013和药剂投机装置025,所述药剂投机装置025安装在三号水池300顶部,通过二号可变调速搅拌机013对三号水池300内的混合液进行充分混合。
[0027]根据优选方案,二号可变调速搅拌机013与三号水池300同轴设置。
[0028]根据优选方案,高效脱氮区004包括:
[0029]四号水池400;
[0030]潜水推进器015,所述潜水推进器015设置在四号水池400的底部形成环向流;
[0031]表面转刷014,所述表面转刷014安装在四号水池400的顶部内侧转打表面混合液。
[0032]根据优选方案,高效脱氮区004内的絮体在50

100微米的粒径。
[0033]根据优选方案,碳氧化区005包括五号水池500和设置在五号水池500两端的生物脱氮填料017,位于所述五号水池500底部还安装有一号曝气装置016。
[0034]根据优选方案,强亚硝化区006包括六号水池600和设置在六号水池600两侧且等间距布置的亚硝化菌强化填料019,位于所述六号水池600底部还安装有间断设置的多个二号曝气装置018;
[0035]所述六号水池600内还安装有硝化液回流装置024将混合液回流至前端接触混合区003。
[0036]根据优选方案,二号曝气装置018采用点源曝气装置。
[0037]根据优选方案,沉淀区007包括七号水池700,所述七号水池700内安装有中心导流
筒020,顶部安装有出水溢流装置021排出达标水;
[0038]所述七号水池700还包括污泥回流装置022,所述污泥回流装置022的出泥管分别连接在接触混合区003、高效脱氮区004、碳氧化区005、强亚硝化区006的进料口处。
[0039]根据优选方案,一号水池100、二号水池200、三号水池300采用方形结构的水池。
[0040]根据优选方案,在四号水池400、五号水池500、六号水池600采用环形结构的水池。...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生物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区(001),所述厌氧区(001)接收来自经过调节后的高氨氮废水进行菌群生长繁殖;泥水分离调节装置(002),所述泥水分离调节装置(002)接收来自厌氧区(001)的泥水混合液并将其分为上层清液和下层污泥;接触混合区(003),所述接触混合区(003)接收来自泥水分离调节装置(002)的上层清液和下层污泥,通过安装的药剂投机装置(025)加药后进行混合;高效脱氮区(004),所述高效脱氮区(004)接收来自接触混合区(003)的液体采用潜水推进器(015)形成环向流进行生物脱氮;碳氧化区(005),进入所述碳氧化区(005)的液体穿梭在生物脱氮填料(017)中进行降解水中的有机物;强亚硝化区(006),进入所述强亚硝化区(006)的液体穿梭在亚硝化菌强化填料(019)中,通过底部设置的二号曝气装置(018)进行亚硝化反应;沉淀区(007),接收来自强亚硝化区(006)处理后的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达标的上清液从顶部出水溢流装置(021)顶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生物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区(001)包括一号水池(100)和一号可变调速搅拌机(011),所述一号可变调速搅拌机(011)与一号水池(100)同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生物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水分离调节装置(002)包括:二号水池(200);上清液溢流管(012),所述上清液溢流管(012)安装在二号水池(200)的上部出水口连接触混合区(003);底部污泥定投管(023),所述底部污泥定投管(023)安装在二号水池(200)的底部污泥口并将污泥输送至接触混合区(00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生物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增平张如云杭映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博泛特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