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除尘效果的通风缓冲房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通排风
,具体为一种具有除尘效果的通风缓冲房
。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排风管路复杂
、
路程较长
、
支管分布多
、
用户使用点多的总排风系统,会设置一个风量
、
压力较大的总排风机
。
由于用户使用点风量不足,会在用户使用点设置接力排风机,但这样会导致接力排风机与总排风系统的风量
、
压力难以匹配,而且会破坏整个排风系统原有的平衡,使得排风系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
若总排风系统到达某一用户的风量
、
压力大于接力排风机,则接力排风机基本处于被迫运行状态,接力排风机无用且会产生较大阻力,用户使用点风量无法达到要求,造成工作场所环境污染和劳动者职业健康损害;若小于接力排风机,则接力排风机产生的风量
、
压力会反馈回总排风系统,一种情况是造成其他用户使用点的风流反流或导致其他用户使用点风量降低;另一种情况则是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
一种具有除尘效果的通风缓冲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房包括:壳体
(1)
,所述壳体
(1)
左侧板上方中央位置设置有进风口
(2)
,作为所述壳体
(1)
的风流入口与接力排风机的排风口连接;所述壳体
(1)
顶板中部设置有排风系统接口
(3)
,所述排风系统接口
(3)
与总排风系统连接,用于将所述壳体
(1)
内的风量排入总排风系统中;所述壳体
(1)
顶板右部设置有与外部环境连接的静压排风口
(4)
,用于将所述壳体
(1)
内多余的风量排出或对所述壳体
(1)
内进行补风;所述壳体
(1)
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与所述壳体
(1)
侧板平行且间隔分布的第一档尘板
(5)、
第二挡尘板
(6)
和第三挡尘板
(7)
,用于使风形成绕流,并阻挡
、
沉降风流中的大颗粒粉尘;在所述第三挡尘板
(7)
和所述壳体
(1)
右侧板之间设置有与所述壳体
(1)
顶板平行的初效过滤板
(8)
,用于过滤风流中剩余的颗粒较小的粉尘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除尘效果的通风缓冲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
(1)
左侧板下方中央位置和右侧板下方中央位置分别设置有粉尘清理检修门
(9)
,所述粉尘清理检修门
(9)
向外开启,用于当粉尘在缓冲房内堆积时人员进入所述壳体
(1)
内部进行清理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除尘效果的通风缓冲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档尘板
(5)
和第三挡尘板
(7)
的上端与所述壳体
(1)
的顶板连接,下端自由;所述第二挡尘板
(6)
的下端与所述壳体
(1)
的底板连接,上端自由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除尘效果的通风缓冲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档尘板
(5)、
所述第二挡尘板
(6)
和所述第三挡尘板
(7)
的垂直方向长度超过所述壳体
技术研发人员:吴庆东,柴栋良,战景明,刘占旗,孙健,张晖,刘晓明,薛向明,杨凯,段宇建,郭政政,杨彪,师新华,窦义昌,张昭伟,杨玉学,白志勇,杨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