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系统壳体和电驱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0455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驱系统壳体,包括电机集成壳体和双逆变器壳体;所述电机集成壳体包括左右布置的第一主壳体和第二主壳体,所述第一主壳体包括第一电机壳体和第一差减壳体,所述第二主壳体包括第二电机壳体和第二差减壳体,所述第一差减壳体与所述第二差减壳体对接并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机壳体与所述第二电机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差减壳体和所述第二差减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机壳体和所述第二电机壳体相互垂直布置,所述电机集成壳体整体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驱系统壳体和电驱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驱系统的
,尤其涉及一种电驱系统壳体和电驱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的电驱系统中,电机和减速器常常被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设计使得动力从电机到减速器再到车轮或其它设备的过程更为直接,减少了传输过程中的动力损失

[0003]但是,现有的电机和减速器的壳体通常采用上下叠放的方式进行布置

这种方式布置的集成壳体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不便于搬运和安装

[0004]现有的双逆变器壳体一般由两个独立的逆变器壳体组成,两个逆变器壳体分别单独安装逆变器模块,两个逆变器模块的线束再分别引出后与电机连接

这种结构的双逆变器整体结构复杂,重量和体积都较大,限制了车辆的续航里程,并且线束较长,成本较高

[0005]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紧凑

体积小

重量轻以及成本低的电驱系统壳体和电驱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

体积小

重量轻以及成本低的电驱系统壳体和电驱系统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驱系统壳体,包括电机集成壳体和双逆变器壳体;所述电机集成壳体包括左右布置的第一主壳体和第二主壳体,所述第一主壳体包括第一电机壳体和第一差减壳体,所述第二主壳体包括第二电机壳体和第二差减壳体,所述第一差减壳体与所述第二差减壳体对接并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机壳体与所述第二电机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差减壳体和所述第二差减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机壳体和所述第二电机壳体相互垂直布置,所述电机集成壳体整体呈
T
形结构;所述双逆变器壳体安装在所述电机集成壳体的上方

[0008]进一步地,所述双逆变器壳体包括盖板和壳本体,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壳本体的上方,所述壳本体的内部设有第一模块腔

第二模块腔和线束腔体,所述线束腔体位于所述壳本体的中线上并且位于所述壳本体的一侧边,所述第一模块腔和所述第二模块腔沿所述中线对称布置,所述第一模块腔与所述第二模块腔之间通过连接桥连接,所述连接桥为拱形,并且朝向所述壳本体的内部凸起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差减壳体和所述第二差减壳体上均设有线束安装平面,所述线束安装平面上开设有线束安装口,两个所述线束安装口之间设有一个半下沉的螺栓安装位,所述螺栓安装位用于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差减壳体与所述第二差减壳体;所述线束腔体位于所述第一电机壳体与所述第二电机壳体之间,并且与所述线束安装平面对接,所述线束腔体中的线束穿入到所述线束安装口中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块腔和所述第二模块腔的侧面各设有一个转接支架,所述
转接支架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机壳体和所述第二电机壳体连接,所述转接支架包括电机固定板和悬臂梁,所述电机固定板上设有横向安装点,所述横向安装点与所述第一电机壳体和所述第二电机壳体连接,所述悬臂梁上设有
Z
向安装点,所述
Z
向安装点与所述壳本体沿
Z
向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壳体包括第一外筒

第一端盖和第一冷却内筒,所述第一冷却内筒位于所述第一外筒的内部,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一外筒的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外筒与所述第一差减壳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电机壳体包括第二外筒

第二端盖和第二冷却内筒,所述第二冷却内筒位于所述第二外筒的内部,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二外筒的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外筒与所述第二差减壳体二体成型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差减壳体上开设有换挡机构安装口,所述第一差减壳体的内部包括输入轴齿轮安装区域,所述换挡机构安装口通入到所述输入轴齿轮安装区域中,所述换挡机构安装口的安装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机壳体的外缘向内凹陷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差减壳体的内部还包括减速器齿轮安装区域,所述减速器齿轮安装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机壳体,朝向远离所述换挡机构安装口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一差减壳体的内部还包括中间轴齿轮安装区域,所述中间轴齿轮安装区域位于所述输入轴齿轮安装区域与减速器齿轮安装区域的中下方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轴齿轮安装区域的下部设有储油道,所述储油道向上延伸到所述输入轴齿轮安装区域的下方,所述输入轴齿轮安装区域的下部设有输入轴导油道,所述输入轴导油道与所述储油道对接,所述减速器齿轮安装区域中设有减速器导油道,所述减速器导油道从所述减速器齿轮安装区域的底部向顶部延伸;所述中间轴齿轮安装区域中所述储油道与所述输入轴导油道之间设有第一轴承润滑道,所述第一轴承润滑道将所述储油道中的油导入到中间轴齿轮的轴承处;所述输入轴齿轮安装区域的上部设有第一挡油坝,所述第一挡油坝的下方设有第二轴承润滑油道,所述第二轴承润滑油道将所述输入轴导油道中的油导入到输入轴齿轮的轴承处;所述减速器齿轮安装区域的上部设有第二挡油坝和第三轴承润滑油道,所述第三轴承润滑油道将所述减速器导油道中的油导入到减速器齿轮的轴承处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差减壳体的内部设有输入轴齿轮安装区域

中间轴齿轮安装区域和减速器齿轮安装区域,所述输入轴齿轮安装区域中设有第三挡油坝和第四轴承润滑道,所述第三挡油坝与所述第一挡油坝对接,所述第四轴承润滑道与所述第二轴承润滑油道对接;所述中间轴齿轮安装区域设有第五轴承润滑道,所述第五轴承润滑道与所述第一轴承润滑道对接;所述减速器齿轮安装区域设有第六轴承润滑道,所述第六轴承润滑道与所述第三轴承润滑油道对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差减壳体的内侧底部还设有回油口,所述回油口中设有吸附磁性体,所述吸附磁性体为田字形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差减壳体的顶部的透气阀处设有迷宫腔,所述迷宫腔的一侧
还设有第四挡油坝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驱系统,包括第一电机

第二电机

双逆变器和减速器总成,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驱系统壳体,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机壳体中,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壳体中,所述减速器总成安装在所述第一差减壳体与所述第二差减壳体之间,所述双逆变器安装在所述双逆变器壳体中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两个电机壳体左右对称布置,差减壳体沿纵向布置在两个电机壳体之间,逆变器壳体布置在电机集成壳体的上方,这种布置方式使整体结构紧凑

体积小

重量轻,有利于提升车辆的巡航里程

附图说明
[0020]参见附图,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驱系统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集成壳体和双逆变器壳体;所述电机集成壳体包括左右布置的第一主壳体和第二主壳体,所述第一主壳体包括第一电机壳体和第一差减壳体,所述第二主壳体包括第二电机壳体和第二差减壳体,所述第一差减壳体与所述第二差减壳体对接并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机壳体与所述第二电机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差减壳体和所述第二差减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机壳体和所述第二电机壳体相互垂直布置,所述电机集成壳体整体呈
T
形结构;所述双逆变器壳体安装在所述电机集成壳体的上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系统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逆变器壳体包括盖板和壳本体,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壳本体的上方,所述壳本体的内部设有第一模块腔

第二模块腔和线束腔体,所述线束腔体位于所述壳本体的中线上并且位于所述壳本体的一侧边,所述第一模块腔和所述第二模块腔沿所述中线对称布置,所述第一模块腔与所述第二模块腔之间通过连接桥连接,所述连接桥为拱形,并且朝向所述壳本体的内部凸起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系统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减壳体和所述第二差减壳体上均设有线束安装平面,所述线束安装平面上开设有线束安装口,两个所述线束安装口之间设有一个半下沉的螺栓安装位,所述螺栓安装位用于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差减壳体与所述第二差减壳体;所述线束腔体位于所述第一电机壳体与所述第二电机壳体之间,并且与所述线束安装平面对接,所述线束腔体中的线束穿入到所述线束安装口中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系统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腔和所述第二模块腔的侧面各设有一个转接支架,所述转接支架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机壳体和所述第二电机壳体连接,所述转接支架包括电机固定板和悬臂梁,所述电机固定板上设有横向安装点,所述横向安装点与所述第一电机壳体和所述第二电机壳体连接,所述悬臂梁上设有
Z
向安装点,所述
Z
向安装点与所述壳本体沿
Z
向固定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系统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壳体包括第一外筒

第一端盖和第一冷却内筒,所述第一冷却内筒位于所述第一外筒的内部,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一外筒的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外筒与所述第一差减壳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电机壳体包括第二外筒

第二端盖和第二冷却内筒,所述第二冷却内筒位于所述第二外筒的内部,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二外筒的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外筒与所述第二差减壳体二体成型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系统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减壳体上开设有换挡机构安装口,所述第一差减壳体的内部包括输入轴齿轮安装区域,所述换挡机构安装口通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雄喻皓梁文博董泽庆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