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0102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电机,防止卷绕定子线圈时的绝缘绕线管的裂缝等破坏,实现可靠性的提高。安装于定子芯部(5)的绝缘绕线管(9a、9b)具有:与极齿部(11)的轴向的端面部相对的极齿端面相部(141);与极齿部中的周向的极齿侧面部相对的极齿侧面相对部(142a、142b),极齿侧面相对部具有:与极齿侧面部抵接的第一抵接区域(15a1、151b);在比第一抵接区域(15a1、151b)更靠径向外侧处与极齿侧面部抵接的第二抵接区域(16a1、16b1);位于第一抵接区域(15a1、15b1)与第二抵接区域(16a1、16b1)之间,隔着间隔与极齿侧面部相对的中间内壁面部(142a1、142b1)。142b1)。142b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电机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旋转电机。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存在一种旋转电机,构成为,具有:自由旋转的转子;以及隔着空隙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外周部的定子,定子线圈隔着绝缘绕线管安装于定子芯部。
[0003]以往,作为前述旋转电机的绝缘绕线管,已知有具有如下结构的绝缘绕线管,即,其由分别沿着轴向从定子芯部的轴向的两端面侧插入的第一绝缘绕线管和第二绝缘绕线管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17893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前述的以往的旋转电机中,经过在将第一绝缘绕线管和第二绝缘绕线管安装于定子芯部之后隔着第一绝缘绕线管和第二绝缘绕线管将定子线圈卷绕于定子芯部的工序而被制造,但在将定子线圈卷绕于定子芯部的工序中,因定子线圈会使过大的应力施加于第一绝缘绕线管和第二绝缘绕线管,从而存在在第一绝缘绕线管和第二绝缘绕线管有时会产生裂缝的技术问题。
[0006]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阻止卷绕定子线圈时的绝缘绕线管的裂缝等破坏,实现可靠性的提高。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7]本申请所公开的旋转电机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固定于被支承成自由旋转的转子轴;以及定子,所述定子将所述转子包围在内,所述定子具有定子芯部和隔着绝缘绕线管安装于所述定子芯部的定子线圈,所述定子芯部包括:圆环状的背轭部;以及极齿部,所述极齿部的前端部从所述背轭部向所述转子轴的方向突出,所述绝缘绕线管由从所述定子芯部的两端面沿着所述旋转电机的轴向分别被插入的第一绝缘绕线管和第二绝缘绕线管构成,所述第一绝缘绕线管和所述第二绝缘绕线管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截面呈

字形状的线圈卷绕部,所述线圈卷绕部卷绕有构成所述定子线圈的导线,所述线圈卷绕部具有:极齿端面相对部,所述极齿端面相对部与所述极齿部的所述轴向的端面部相对;以及极齿侧面相对部,所述极齿侧面相对部与所述极齿部中的所述旋转电机的周向的极齿侧面部相对,所述极齿侧面相对部具有:第一抵接区域,所述第一抵接区域与所述极齿侧面部抵接;第二抵接区域,所述第二抵接区域在比所述第一抵接区域更靠所述旋转电机的径向外侧处与所述极齿侧面部抵接;以及中间内壁面部,所述中间内壁面部位于所述第一抵接区域与所述第二抵接区域之间,并隔着间隔与所述极齿侧面部相对。
[0008]此外,本申请公开的旋转电机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固定于被支承成自由旋转的转子轴;以及定子,所述定子将所述转子包围在内,所述定子具有定子芯部和隔着绝缘绕线管安装于所述定子芯部的定子线圈,所述定子芯部包括:圆环状的背轭部;以及极齿部,所述极齿部的前端部从所述背轭部向所述转子轴的方向突出,其特征是,所述定子芯部在所述极齿部的所述前端部包括滑履部,所述滑履部从所述旋转电机的周向的极齿侧面部沿着所述旋转电机的周向延伸,所述绝缘绕线管由从所述定子芯部的两端面沿着所述旋转电机的轴向分别被插入的第一绝缘绕线管和第二绝缘绕线管构成,所述第一绝缘绕线管和所述第二绝缘绕线管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截面呈

字形状的线圈卷绕部,所述线圈卷绕部卷绕有构成所述定子线圈的导线,所述线圈卷绕部具有:极齿端面相对部,所述极齿端面相对部与所述极齿部的所述轴向的端面部相对;极齿侧面相对部,所述极齿侧面相对部与所述极齿侧面部相对;以及滑履侧面相对内壁面部,所述滑履侧面相对内壁面部与所述滑履部的所述周向的滑履侧面部相对,所述滑履侧面相对内壁面部具有与所述滑履侧面部抵接的第一抵接区域,所述极齿侧面相对部具有:第二抵接区域,所述第二抵接区域与所述极齿侧面部抵接;以及中间内壁面部,所述中间内壁面部位于所述第一抵接区域与所述第二抵接区域之间,并隔着间隔与所述极齿侧面部相对。专利技术效果
[0009]根据本申请公开的旋转电机,能获得一种旋转电机,能防止卷绕定子线圈时的绝缘绕线管的裂缝等破坏,并能实现可靠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表示通过与轴心正交的方向的截面表示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剖视图。图2是从沿着图1的X1-X1线的箭头观察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中的定子芯部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中的定子芯部和安装于该定子芯部的第一绝缘绕线管的立体图。图5是从图4的箭头A方向观察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中的第一绝缘绕线管的立体图。图6是从图4的箭头A方向观察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中的第一绝缘绕线管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中的、安装于定子芯部的第一绝缘绕绕线管和第二绝缘绕线管的立体图。图8是从图7的箭头C方向观察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中的、安装于定子芯部的第一绝缘绕线管和第二绝缘绕线管的侧视图。图9是从沿着图8的X2-X2线的箭头方向观察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中的、安装于定子芯部的第一绝缘绕线管的剖视图。图10是图9的Y部分的放大图。图11是表示比较例1的旋转电机中的、安装于定子芯部的第一绝缘绕线管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比较例2的旋转电机中的、安装于定子芯部的第一绝缘绕线管的剖视
图。图13是从沿着图11的X4-X4线的箭头方向观察比较例1中的旋转电机中的、安装于定子芯部的第一绝缘绕线管的剖视图。图14A是从沿着图12的X5

X5线的箭头方向观察比较例2的旋转电机中的、安装于定子芯部的第一绝缘绕线管的剖视图。图14B是从沿着图12的X5

X5线的箭头方向观察比较例2的旋转电机中的、安装于定子芯部的第一绝缘绕线管的剖视图。图15A是从沿着图9的X3

X3线的箭头方向观察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中的、安装于定子芯部的第一绝缘绕线管的剖视图。图15B是从沿着图9的X3

X3线的箭头方向观察实施方式1的旋转电机中的、安装于定子芯部的第一绝缘绕线管的剖视图。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旋转电机中的、安装于定子芯部的第一绝缘绕线管的剖视图。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旋转电机中的、安装于定子芯部的第一绝缘绕线管的剖视图。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旋转电机中的、安装于定子芯部的第一绝缘绕线管的剖视图。图19是实施方式5的旋转电机中的第一绝缘绕线管的立体图。图20是实施方式6的旋转电机中的定子芯部的俯视图。图21是实施方式6的旋转电机中的第一绝缘绕线管的立体图。图22是实施方式6的旋转电机中的第一绝缘绕线管的平面图。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旋转电机中的、安装于定子芯部的第一绝缘绕线管和第二绝缘绕线管的侧视图。图24是从沿着图23的X6-X6线的箭头方向观察实施方式6的旋转电机中的、安装于定子芯部的第一绝缘绕线管的剖视图。图25是实施方式7的旋转电机中的第一绝缘绕线管的立体图。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旋转电机中的、安装于定子芯部的第一绝缘绕线管的剖视图。图27是实施方式8的旋转电机中的第一绝缘绕线管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对本申请的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电机,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固定于被支承成自由旋转的转子轴;以及定子,所述定子将所述转子包围在内,所述定子具有定子芯部和隔着绝缘绕线管安装于所述定子芯部的定子线圈,所述定子芯部包括:圆环状的背轭部;以及极齿部,所述极齿部的前端部从所述背轭部向所述转子轴的方向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绕线管由从所述定子芯部的两端面沿着所述旋转电机的轴向分别被插入的第一绝缘绕线管和第二绝缘绕线管构成,所述第一绝缘绕线管和所述第二绝缘绕线管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截面呈

字形状的线圈卷绕部,所述线圈卷绕部卷绕有构成所述定子线圈的导线,所述线圈卷绕部具有:极齿端面相对部,所述极齿端面相对部与所述极齿部的所述轴向的端面部相对;以及极齿侧面相对部,所述极齿侧面相对部与所述极齿部中的所述旋转电机的周向的极齿侧面部相对,所述极齿侧面相对部具有:第一抵接区域,所述第一抵接区域与所述极齿侧面部抵接;第二抵接区域,所述第二抵接区域在比所述第一抵接区域更靠所述旋转电机的径向外侧处与所述极齿侧面部抵接;以及中间内壁面部,所述中间内壁面部位于所述第一抵接区域与所述第二抵接区域之间,并隔着间隔与所述极齿侧面部相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区域由与所述中间内壁面部的所述径向内侧相邻地形成的第一内壁面凸部构成,所述第二抵接区域由与所述中间内壁面部的所述径向外侧相邻地形成的第二内壁面凸部构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区域构成为与形成于所述极齿侧面部的第一极齿侧面凸部抵接,所述第二抵接区域构成为,与在比所述第一极齿侧面凸部更靠所述径向外侧处形成于所述极齿侧面部的第二极齿侧面凸部抵接。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芯部在所述极齿部的所述前端部包括滑履部,所述滑履部从所述极齿侧面部沿着所述旋转电机的周向延伸,所述极齿侧面相对部具有隔着间隔与所述滑履部的所述周向的滑履侧面部相对的滑履侧面相对内壁面部。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绕线管和所述第二绝缘绕线管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极齿侧面相对部的所述周向的前端部具有向与所述极齿侧面部背离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绕线管和所述第二绝缘绕线管中的至少一方构成为,所述第一抵接区域和所述第二抵接区域以具有间隙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极齿侧面部。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石直弘户塚文贵杉野阳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