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衬砌破坏后拆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9938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30
本申请属于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衬砌破坏后拆换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衬砌破坏后拆换方法


[0001]本申请属于隧道工程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衬砌破坏后拆换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围岩松弛,地压力作用在衬砌结构上,致使衬砌出现开裂

下沉等不良现象

因此,采用模筑衬砌施工时,除遵守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施工外,还应注意:当拱脚

墙基松软时,灌筑混凝土前应采取措施加固基底

衬砌混凝土应采用高标号或早强水泥,提高混凝土等级,或采用掺速凝剂

早强剂等措施,提高衬砌的早期承载能力

仰拱施工,应在边墙完成后抓紧进行,或根据需要在初期支护完成后立即施作仰拱,使衬砌结构尽早封闭,构成环形改善受力状态,以确保衬砌结构的长期稳定坚固

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应把地质超前预报纳入隧道施工的正常工序,使地质超前预报成为促进隧道科学施工的有力手段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地质问题往往千差万别,不尽相同,有时甚至是诸种不良地质叠加和组合

施工中要区别各种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置措施,尽可能把不良地质给施工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不良地质虽然给隧道施工造成了困难,但只要掌握了不良地质此敏滑的性质

规模和在隧道的出露位置,所采取的治理措施及时

得当,不仅可以避免任何地质条件下出现的地质灾害,而且可以用较小的代价弥补不良地质给施工

[0003]对于高地应力软岩隧道,会出现严重大变形问题,导致二衬最大接触压力大于正常二衬设计荷载,使二衬开裂且处于发展状态,二衬发生掉块

坍塌的安全隐患较大,必要时需要对二衬进行破坏后拆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基于当隧道产生比较严重的大变形时,二衬会由于隧道变形过大而产生压坏或开裂等破坏,不得不对二衬进行破坏后拆换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隧道衬砌破坏后拆换方法

[0005]2.
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隧道衬砌破坏后拆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拆换段前后增设临时钢支撑,拆换段进行反压回填形成施工平台,在施工平台上搭设工作台架,对二衬拱部衬砌混泥土进行拆除,拆除后及时对初支进行径向注浆加固,清理反压回填体,拆除边墙二衬后进行二次反压,待浆液凝固后,结合净空测量数据,变形稳定后进行初支换拱处理;初支及二衬施作完成后监测初支及二衬结构受力情况,根据受力监测结果为结构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0006]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初支径向注浆加固为初支拆换后采用直径为
42mm
的钢花管径向注浆加固,确保拆换段落二次施做初支时施工及结构安全

[0007]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注浆采用水灰比为
0.5:1
的水泥浆,注浆压
力为
0.5~1.0MPa。
[0008]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换拱处理包括对拆除后的仰拱基底进行清理,清理至设计隧底轮廓,对隧底进行抗拉锚管施工并注浆;施工第一层仰拱初支钢架并喷射混凝土,锚管露头部分可与钢架进行焊接;第一层仰拱初支施作完成后,喷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开始施作第二层仰拱初支;仰拱与填充钢筋施工,第二层仰拱初支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开始仰拱钢筋及填充配筋施工,仰拱钢筋与填充中配筋一次施工;仰拱与填充混凝土施工,仰拱施工时,矮边墙采用钢模板,在原来矮边墙钢模板下边缘增加水沟模板,确保仰拱与填充混凝土同步施工时预留水沟成型

[0009]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受力情况包括隧道初支围岩压力

初支钢架应力

初支喷射混凝土应力

初支与二衬接触压力

二衬钢筋应力

二衬混凝土应变

锚杆轴力

[0010]3.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隧道衬砌破坏后拆换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提供的隧道衬砌破坏后拆换方法,为一种高地应力严重大变形隧道衬砌破坏后破坏后拆换方法

[0011]本申请提供的隧道衬砌破坏后拆换方法,利用反压回填方法对破坏后的二衬进行破坏后拆换,解决了由于变形过大使得隧道二衬破坏后的破坏后拆换问题

[0012]本申请提供的隧道衬砌破坏后拆换方法,在破坏后拆换段前后增设临时钢架支撑,拆换段进行反压回填,既有二衬砼破除后,二衬钢筋拆除前,应对拱墙范围进行径向注浆加固,初支收敛稳定后方可施做二衬

[0013]本申请提供的隧道衬砌破坏后拆换方法,二衬破坏后拆换后,需进行接触压力

钢筋及砼应力测试直到应力稳定为止,及时监测二衬结构受力情况,为后续二衬处理提供依据

[0014]本申请提供的隧道衬砌破坏后拆换方法,在拆换段前后都增设临时钢架支撑,拆换段进行反压回填,确保拆除过程结构稳定,保证拆换时的安全

且在二衬拆换后进行了接触压力

钢筋及砼应力测试直到应力稳定为止,及时监测二衬结构受力情况,通过受力数据反应二衬结构施作后的安全性,为后续二衬处理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0015]图
1 为本申请的反压回填示意图

[0016]图
2 为本申请的径向小导管加固注浆工艺流程图

[0017]图3为本申请的仰拱施工图

[0018]图4为本申请的二衬拆换工艺流程示意图

[0019]图5为本申请的初支结构受力测点布置示意图

[0020]图6为本申请的锚杆轴力测点布置示意图

[0021]图7为本申请的二衬结构内部受力测点布置示意图

[0022]图8为本申请的结构受力测试总横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依照这些详细的描述,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清楚地理解本申请,并能够实施本申请

在不违背本申请原理的情况下,各个不同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获得新的实施方式,或者替代某些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获得其它优选的实施方式

[0024]现有技术(1)多强调在拱墙衬砌进行径向注浆围岩加固,后进行洞渣回填,静力拆除,拆换二衬时采用的临时支护措施较弱,对于超大埋深软岩隧道无法保证拆换时的安全

(2)现有技术在二衬拆换后,均未提及需对重新施作的二衬结构进行应力监测,无法通过受力数据反应二衬结构施作后的安全性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隧道衬砌破坏后拆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拆换段前后增设临时钢支撑,拆换段进行反压回填形成施工平台,在施工平台上搭设工作台架,对二衬拱部衬砌混泥土进行拆除,拆除后对初支进行径向注浆加固,清理反压回填体,拆除边墙二衬后进行二次反压,待浆液凝固后,结合净空测量数据,变形稳定后进行初支换拱处理;初支及二衬施作完成后监测初支及二衬结构受力情况,根据受力监测结果为结构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支径向注浆加固为初支拆换后采用直径为
42mm
的钢花管径向注浆加固,确保拆换段落二次施做初支时施工及结构安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采用水灰比为
0.5:1
的水泥浆,注浆压力为
0.5~1.0MPa。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拱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忠盛赵金鹏张宝瑾田伟权王凤喜范晓敏林克周振梁李宗林李林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