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证数量差异化配置的实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9638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9
本申请提供一种绿证数量差异化配置的实现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绿证数量差异化配置的实现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属于可再生能源
,涉及一种绿证,特别是涉及一种绿证数量差异化配置的实现方法

系统

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实现我国“30
·
60”双碳目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基础支撑,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关键举措,拥有绿色电力证书的数量则是体现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绿色价值的重要凭证

[0003]绿色电力证书,简称绿证,是国家对发电企业每兆瓦时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颁发的具有独特标识代码的电子证书,是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确认

属性证明以及消费绿色电力
(
简称绿电
)
的唯一凭证;绿电指的是在生产电力的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相较于其他方式
(
如火力发电
)
所生产之电力,对于环境冲击影响较低

[0004]目前,我国绿证分配机制单一,无法充分体现不同类型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在绿色价值的差异,即无法充分体现不同类型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可兑换绿证数量的差异;并且,实现不同类型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绿色价值的差异性,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简单建模方式不适用于不同类型发电企业绿色价值差异性的全面评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证数量差异化配置的实现方法

系统
、<br/>介质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问题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绿证数量差异化配置的实现方法,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可兑换绿证数量分配中,所述绿证数量差异化配置的实现方法包括: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所述评价指标体系中包括
n
个评价指标;
n≥1
;建立绿证数量差异化配置模型;所述绿证数量差异化配置模型包括目标函数;将
n
个所述评价指标代入至所述目标函数中,对所述目标函数进行求解,获取相对贴近度值,以根据所述相对贴近度值确定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可兑换的绿证数量;所述相对贴近度值为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与理想化对象的接近程度

[0007]本申请中,通过综合考虑多种评价指标,提供一种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多样化选取评价指标,从而基于该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绿证数量差异化配置的模型,通过该模型实现了准确评价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的绿色价值,加快推进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

[0008]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函数为:
[0009][0010][0011][0012]Z
*

(z
ij
)
mn

[0013]z
ij

d
ij
w
j

[0014]其中,
C
表示所述相对贴近度值;表示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
i
与正理想解的距离;表示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
i
与负理想解的距离;
z
ij
表示加权后数据;
Z
*
表示
m

n
列的加权矩阵;
m
行对应
m
个评价对象;
n
列对应
n
个评价指标;第
j
个评价指标对应第
j
列的一列数值,共
m
个;
J1表示每个所述评价指标对应列数值中的最大数构成的集合;
J2表示每个所述评价指标对应列数值中的最小数构成的集合;
z
+
表示正理想解;
z

表示负理想解;分别表示
n
个所述评价指标的正理想解;分别表示
n
个所述评价指标的负理想解;
v
ij
表示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
i
下的第
j
个评价指标;
max v
ij
表示第
j
个评价指标对应第
j
列的一列数值中的最大值;
min v
ij
表示第
j
个评价指标对应第
j
列的一列数值中的最小值;
d
ij
表示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
i
下,第
j
个评价指标的指标属性为正向属性时的标准化数据;
w
j
表示第
j
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001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建立绿证数量差异化配置模型包括:通过客观赋权法和熵权法计算
n
个所述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
n
个所述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确定所述目标函数,以实现建立所述绿证数量差异化配置模型

[0016]本实现方式中,综合使用客观赋权法和熵权法能够更加客观反映评价指标的权重,在实际应用中精度较高,客观性更强,能够更好地解释所得到的结果,从而使得绿证数量差异化配置模型的输出结果更加贴近实际场景,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可兑换的绿证数量的确定更加贴近实际场景,进而提高绿证数量差异化配置模型的准确性,即,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绿证数量差异化配置的准确性;通过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确定目标函数,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与理想化目标的接近程度进行优劣评价,可最大程度避免原始数据信息的损失,便于本申请后续的标准化处理及确定评分区间,可更好地匹配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综合价值的绿证差异化评价指标体系,体现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可兑换的绿证数量的差异化结果,从而提高绿证数量差异化配置模型的准确性

[0017]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客观赋权法和熵权法计算
n
个所述评价指标的权重包括:对
n
个所述评价指标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所述客观赋权法分别计算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后的评价指标的第一权重;通过所述熵权法计算分别计算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后的评价指标的第二权重;基于所述第一权重和所述第二权重分别计算每一所述评价指标的权重;每一所述评价指标的权重的计算公式为:
[0018]w
j

γ
w
1j
+(1

γ
)w
2j

[0019]其中,
w
1j
表示所述第一权重;
w
2j
表示所述第二权重;
γ
表示第
j
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的系数;
w<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绿证数量差异化配置的实现方法,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可兑换绿证数量分配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证数量差异化配置的实现方法包括: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所述评价指标体系中包括
n
个评价指标;
n≥1
;建立绿证数量差异化配置模型;所述绿证数量差异化配置模型包括目标函数;将
n
个所述评价指标代入至所述目标函数中,对所述目标函数进行求解,获取相对贴近度值,以根据所述相对贴近度值确定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可兑换的绿证数量;所述相对贴近度值为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与理想化对象的接近程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证数量差异化配置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函数为:为:为:
Z
*

(z
ij
)
mn

z
ij

d
ij
w
j
;其中,
C
表示所述相对贴近度值;表示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
i
与正理想解的距离;表示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
i
与负理想解的距离;
z
ij
表示加权后数据;
Z
*
表示
m

n
列的加权矩阵;
m
行对应
m
个评价对象;
n
列对应
n
个评价指标;第
j
个评价指标对应第
j
列的一列数值,共
m
个;
J1表示每个所述评价指标对应列数值中的最大数构成的集合;
J2表示每个所述评价指标对应列数值中的最小数构成的集合;
z
+
表示正理想解;
z

表示负理想解;分别表示
n
个所述评价指标的正理想解;分别表示
n
个所述评价指标的负理想解;
v
ij
表示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
i
下的第
j
个评价指标;
maxv
ij
表示第
j
个评价指标对应第
j
列的一列数值中的最大值;
minv
ij
表示第
j
个评价指标对应第
j
列的一列数值中的最小值;
d
ij
表示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
i
下,第
j
个评价指标的指标属性为正向属性时的标准化数据;
w
j
表示第
j
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证数量差异化配置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绿证数量差异化配置模型包括:通过客观赋权法和熵权法计算
n
个所述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
n
个所述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确定所述目标函数,以实现建立所述绿证数量差异化配置模型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绿证数量差异化配置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客观赋权法和熵权法计算
n
个所述评价指标的权重包括:对
n
个所述评价指标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所述客观赋权法分别计算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后的评价指标的第一权重;通过所述熵权法计算分别计算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后的评价指标的第二权重;基于所述第一权重和所述第二权重分别计算每一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敏丽汤建军潘智轩王德友程进赵钢超李远陈俊佑陈雨蒙张梓泳兰金江盛旭满姚越张大伟张美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