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能产生磁悬浮力的路面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9625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路面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能产生磁悬浮力的路面结构及汽车,其中,一种能产生磁悬浮力的路面结构,包括:面层和金属导体板,金属导体板沿道路延伸方向镶嵌在行车道的所述面层的中间位置,所述金属导体板的上表面与所述面层的上表面平齐,所述金属导体板用于对行驶于其上方且底盘上装设有车载永磁阵列的汽车产生向上的磁悬浮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产生磁悬浮力的路面结构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路面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产生磁悬浮力的路面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同时伴随着严峻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人类期待更高的出行速度

交通运输行业的高能耗

环境污染以及出行安全等问题,因此,必须探索更多的解决方法,让人们出行更便捷

更安全

体验更愉悦,未来交通也将由注重规模向注重效益和质量方向持续迭代升级,呈现出智慧

融合

绿色低碳

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在此背景下,磁悬浮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受到了大众的青睐

[0003]磁悬浮技术是指利用磁力克服重力使物体悬浮的一种技术,可以用作新型交通运输工具,在运行速度

安全性

可靠性

能效与环保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在轨道交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磁悬浮交通系统最早是在
1907
年由美国的
Smith
提出的
【SMITH F S.Transportation system

U.S.Patent 859,018[P].1907
‑7‑
2.】
,之后中国

日本

德国

韩国

法国

英国

俄罗斯

意大利

加拿大等国家均在磁悬浮交通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对于磁悬浮轨道交通系统,按照悬浮原理可以分为永磁悬浮

电磁悬浮

电动悬浮和超导钉扎悬浮4类

其中永磁悬浮是利用车载永磁体与轨道永磁体之间的排斥力或者吸引力实现悬浮,具有承载力强的优势;电磁悬浮主要基于电磁铁和铁磁轨道间产生的吸引力来实现悬浮,该系统相对来说不够稳定,需要精确的主动控制系统来保持车体与轨道间的均匀气隙;电动悬浮利用超导磁体或永磁电磁混合型磁铁与轨道之间的相对运动在轨道内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与源磁场相互作用产生斥力实现悬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控制方便

安全系数高;超导钉扎悬浮采用永磁体做轨道,并将高温超导体置于车上,利用磁通钉扎效应实现列车悬浮

悬挂和沿永磁轨道前行,该类系统在运行方向上无固有磁阻力,更易高速运行

针对以上4种磁悬浮轨道交通系统,相关技术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如永磁悬浮

电磁悬浮已经实现了商业化运营,电动悬浮已进入准商业运营阶段,而超导钉扎悬浮则处于试验验证阶段

[0004]磁悬浮技术具有优越的高速环保性能,将其应用于交通系统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虽然其在轨道交通系统方面已有较为成熟的研究和应用,但是将其直接应用于道路交通系统的研究还较少

上世纪末,日产公司设计了世界首辆磁悬浮概念车
Motivity400

C
,该概念车基于永磁电动悬浮原理进行悬浮

驱动,设计者在车轮安装了
400

C
磁悬浮引擎

此后,关于道路交通系统磁悬浮的概念基本没有继续研究,直到
2011
年德国大众公司在中国启动“大众自造”项目产生了“溜溜球”悬浮汽车

之后,瑞典
Gray Design、
雷诺公司

奥迪公司及中国西南交通大学分别提出了磁悬浮超跑设计
Maglev Racer、
磁悬浮概念车“The float”、RSQ
概念车和永磁电动悬浮汽车模型

上述关于磁悬浮技术在道路交通系统中的研究应用主要针对汽车展开,而鲜有研究关注道路本身

因此,亟需一种能产生磁悬浮力的路面结构及其铺装工艺,为面向未来交通的道路基础设施研究提供前瞻性指导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产生磁悬浮力的路面结构及汽车,其目的在于利用产生的磁悬浮力可以减小汽车与路面的接触压力,从而减小汽车的行驶阻力,进而减少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且有利于提高汽车的行驶速度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能产生磁悬浮力的路面结构,包括:
[0008]面层;
[0009]金属导体板,其沿道路延伸方向镶嵌在行车道的所述面层的中间位置,所述金属导体板用于对行驶于其上方且底盘上装设有车载永磁阵列的汽车产生向上的磁悬浮力

[001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导体板的上表面与所述面层的上表面平齐,所述金属导体板的宽度小于汽车轮迹内侧宽度;
[0011]磁悬浮路面结构还包括:
[0012]路缘石,其设于所述行车道的两侧,所述金属导体板的两侧距对应侧的所述路缘石内侧的距离为
600mm

700mm。
[0013]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导体板的宽度比所述汽车轮迹内侧宽度小
300mm

400mm。
[0014]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导体板的厚度为
60mm

90mm。
[001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磁悬浮路面结构还包括:
[0016]底基层,其铺设于路基上;
[0017]基层,其铺设于所述底基层上,且所述面层铺设于所述基层上

[0018]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层为塑料装配式基层;
[0019]所述面层包括铺设于所述基层上的阻热层

铺设于所述阻热层上的承重层以及铺设于所述承重层上的沥青磨耗层,所述金属导体板镶嵌在所述沥青磨耗层中,所述沥青磨耗层的厚度与所述金属导体板的厚度相同

[002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基层为级配碎石底基层

[002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金属导体板的两端位置布设有激光扫描仪

[0022]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导体板为铝板或铝合金板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靠近车轮内侧的位置装设有车载永磁阵列,所述车载永磁阵列用于与所述的能产生磁悬浮力的路面结构中的所述金属导体板配合,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能产生磁悬浮力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层
(4)
;金属导体板
(5)
,其沿道路延伸方向镶嵌在行车道的所述面层
(4)
的中间位置,所述金属导体板
(5)
用于对行驶于其上方且底盘上装设有车载永磁阵列
(7)
的汽车产生向上的磁悬浮力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产生磁悬浮力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体板
(5)
的上表面与所述面层
(4)
的上表面平齐,所述金属导体板
(5)
的宽度小于汽车轮迹内侧宽度;磁悬浮路面结构还包括:路缘石
(6)
,其设于所述行车道的两侧,所述金属导体板
(5)
的两侧距对应侧的所述路缘石
(6)
内侧的距离为
600mm

700mm。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产生磁悬浮力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体板
(5)
的宽度比所述汽车轮迹内侧宽度小
300mm

400mm。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产生磁悬浮力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体板
(5)
的厚度为
60mm

90mm。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产生磁悬浮力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磁悬浮路面结构还包括:底基层
(2)
,其铺设于路基
(1)
上;基层
(3)
,其铺设于所述底基层
(2)
上,且所述面层
(4)
铺设于所述基层
(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玮梁金科袁东东沙爱民肖晶晶张硕单金焕刘瑶涵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