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9269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分压电路模块,延时电路模块,启动电路模块,泄放电路模块,开关电路模块,其中,电源通过分压电路模块、延时电路模块向启动电路模块供电,延时电路模块用于控制启动电路模块延时启动,开关电路模块被设置为根据电源电压控制供电装置处于通电或断电状态,泄放电路模块用于在电源断电时对供电装置进行放电,实现了快速泄放电荷以及在电源电压小于预设电压阈值时快速关断启动电路的目的。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供电装置的安全性较低的问题。安全性较低的问题。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供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消费类及行业无人机大多采用的是多串高倍率电池供电,由于电压比较高而且电源的化学活性较大,当电源插入飞机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很大的尖峰电压和电流,如果不做防护的话很容易烧坏飞机的元器件。因此,相关技术中有采用延时电路缓慢开启的方式,来避免尖峰电压和电流,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延时启动装置往往没有考虑快速的泄放关断,由于无人机主板电容比较多,当电池拔掉的时候,电容泄放电荷的速度一般比较慢,过慢的泄放速度会导致延时电容上的电容没有及时泄放,进而导致缓启动电路失效,以致于插拔波动造成开关电路的震荡,从而导致损坏器件。可见,相关技术中的供电装置存在着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供电装置的安全性较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供电装置的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装置,包括:分压电路模块,所述分压电路模块与电源正极电性连接;延时电路模块,所述延时电路模块与所述分压电路模块及所述电源正极电性连接;启动电路模块,所述启动电路模块与所述延时电路模块及所述电源正极电性连接,且所述启动电路模块与电源负极分别连接于负载的两端;泄放电路模块,所述泄放电路模块与所述分压电路模块及所述延时电路模块电性连接;开关电路模块,所述开关电路模块连接于所述电源正极与所述电源负极之间,并与所述分压电路模块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启动电路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电源上电时给所述负载供电;所述延时电路模块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启动电路模块的延时启动;所述泄放电路模块被配置为在电源断电时对所述供电装置进行放电;所述开关电路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电源的电压大小控制所述供电装置处于通电或断电状态。
[0006]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启动电路模块包括:第一MOS管,其中,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作为所述启动电路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延时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延时电路模块被设置为控制所述第一MOS管的通断,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作为所述启动电路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作为所述启动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负极分别连接于所述负载的两端。
[0007]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第一稳压保护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稳压保护模块包括第一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被
设置为将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之间的电压维持在第一预定阈值。
[0008]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延时电路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容,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延时电路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分压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作为所述延时电路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且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作为所述延时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启动电路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0009]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泄放电路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作为所述泄放电路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延时电路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作为所述泄放电路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延时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被设置为在所述电源断电时为所述第一电容释放电荷。
[0010]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容是由一个非极性电容组成,或由多个非极性电容并联组成。
[0011]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路模块包括:第二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作为所述开关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分压电路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作为所述开关电路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负极连接;第二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二电阻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且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第三电阻与所述电源负极连接。
[0012]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路模块还包括:第三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被设置为将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之间的电压维持在第二预定阈值。
[0013]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启动电路模块包括:第三MOS管,其中,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作为所述启动电路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延时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延时电路模块被设置为控制所述第三MOS管的通断,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作为所述启动电路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负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作为所述启动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正极分别连接于所述负载的两端。
[0014]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分压电路模块包括:其中,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分压电路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作为所述分压电路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开关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作为所述分压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延时电路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0015]通过本技术,供电装置包括分压电路模块、延时电路模块、启动电路模块、泄放电路模块及开关电路模块,电源通过该供电装置向负载供电,其中,开关电路模块被设置为根据电源的电压大小控制供电装置处于通电或断电状态;泄放电路模块用于在电源断电时对供电装置进行放电,可以实现快速泄放电荷的目的;电源还通过分压电路模块向延时电路模块提供输入电压,而延时电路模块用于控制启动电路模块的延时启动,这样,只有在电源的电压大于或等于预设电压阈值时延时电路模块才会进入延时启动,而当电源的电压小于预设电压阈值时,在电源掉电时可实现启动电路模块快速关断的目的;避免了相关技
术中电容泄放电荷速度较慢容易导致启动电路失效的问题,以及启动电路未及时关断容易导致插拔波动造成开关电路震荡的问题。因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供电装置的安全性较低的问题,达到了提高供电装置的安全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供电装置框架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供电装置电路原理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00

供电装置、102

分压电路模块、104

延时电路模块、106

启动电路模块、108

泄放电路模块、110

开关电路模块、112

第一稳压保护模块;
[0020]Q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压电路模块,所述分压电路模块与电源正极电性连接;延时电路模块,所述延时电路模块与所述分压电路模块及所述电源正极电性连接;启动电路模块,所述启动电路模块与所述延时电路模块及所述电源正极电性连接,且所述启动电路模块与电源负极分别连接于负载的两端;泄放电路模块,所述泄放电路模块与所述分压电路模块及所述延时电路模块电性连接;开关电路模块,所述开关电路模块连接于所述电源正极与所述电源负极之间,并与所述分压电路模块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启动电路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电源上电时给所述负载供电;所述延时电路模块被设置为控制所述启动电路模块的延时启动;所述泄放电路模块被配置为在电源断电时对所述供电装置进行放电;所述开关电路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电源的电压大小控制所述供电装置处于通电或断电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电路模块包括:第一MOS管,其中,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作为所述启动电路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延时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延时电路模块被设置为控制所述第一MOS管的通断,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作为所述启动电路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作为所述启动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负极分别连接于所述负载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第一稳压保护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稳压保护模块包括第一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被设置为将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之间的电压维持在第一预定阈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电路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容,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延时电路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分压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作为所述延时电路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且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作为所述延时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启动电路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放电路模块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