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鱼混养地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9069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稻鱼混养地网结构,涉及稻田养鱼技术领域,包括地网主体和防护结构,稻田种植区的中心挖掘有养殖鱼渔沟,养殖鱼渔沟呈十字型;地网主体包括四个网条,四个网条均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鱼混养地网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稻田养鱼
,具体是一种水稻鱼混养地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稻田养鱼可以促进水稻增产

为社会增加水产品供应

使农民收入有显著增长和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优化,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0003]在进行稻田养鱼的过程中,除了进行稻田最初的建设:在田中央或田边或田角,开挖成方形或圆形鱼函;根据田块大小

形状开挖成“一”字形
、“十”字形




字形或“田”字形的渔沟;加固田埂,加高加宽;开好注

排水口

安装拦鱼栅,还需要进行选苗

水质调控

科学投喂和日常管理等

[0004]现有稻田养鱼主要在稻田中开设养殖鱼渔沟,以供鱼类生产活动,但因养殖鱼渔沟的覆盖范围有限,其能在稻田中获取食物量较少,虽然会向稻田中投饵,依然会出现鱼类啃食稻苗的情况,并伴随着饵料不足鱼类出逃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稻田养鱼过程中虽然会向稻田中投饵,依然会出现鱼类啃食稻苗的情况,并伴随着饵料不足鱼类出逃的不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水稻鱼混养地网结构,通过在稻田种植区中心区域的养殖鱼渔沟内安装四个网条,因网条的高度大于养殖鱼渔沟的深度,在使四个防护结构通过两个接入槽口插接在相邻两个网条的一端之间,使四个网条稳定架设至养殖鱼渔沟的内部时,可以避免养殖鱼从养殖鱼渔沟游至稻田种植区上对水稻进行啃食;
[0006]此外,通过借助电机控制转轴带动控制板转动,可以将由下料槽投入排泄槽内部的饵料向养殖鱼渔沟的内部排出,借助水有向养殖鱼渔沟四个方向流动的趋势,可以避免饵料在养殖鱼渔沟的中心区域堆积,导致远离养殖鱼渔沟中心区域的养殖鱼长期无法得到足够饵料

同时,配合两个网条一端之间的防护结构,可以降低养殖鱼从脱逃的风险

[0007]本申请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水稻鱼混养地网结构,包括地网主体和防护结构,防护结构设置有四个;
[0009]其中,所述地网主体的四个拐角处为开口式,四个所述防护结构分别位于四个开口处将其封堵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稻田种植区的中心挖掘有养殖鱼渔沟,所述养殖鱼渔沟呈十字型,所述地网主体适配安装于养殖鱼渔沟的内部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地网主体包括四个网条,四个所述网条均呈
L
型,所述网条的高度大于养殖鱼渔沟的深度,四个所述网条的内表面均与养殖鱼渔沟的内壁相贴合,且网条的底端与养殖鱼渔沟的底部内壁相贴合,供养殖鱼生长活动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条顶部的内侧加工有多个撑板,多个所述撑板的顶端均加工有立板,所述立板的一侧与网条的内表面连接固定,所述撑板的底端与稻田种植区的顶端相贴合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防护结构包括中心板,所述中心板的两端均设置有侧板,所述中心板和两个侧板的顶部加工有同一个挡板,所述挡板倾斜设置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心板两端和两个侧板之间均成型有接入槽口,所述防护结构通过两个接入槽口插接在相邻两个网条的一端之间,使中心板的底端与养殖鱼渔沟的底部内壁相贴合,所述侧板的底端与稻田种植区的表面相贴合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四个所述网条之间设置有一个分散结构,所述分散结构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装配式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传动式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部设置有控制板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立柱的中部加工有下料槽,所述立柱的底部加工有两个排泄槽,两个所述排泄槽十字交叉,且相互连通,饵料由下料槽进入排泄槽的内部,并由电机控制转动的转轴驱动控制板运动,将饵料从排泄槽的内部排出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板一侧的内部加工有限位槽口,所述控制板一侧的内部螺纹式连接有两个限位螺栓,所述控制板通过限位槽口插接在转轴的外部,并借助限位螺栓支撑在转轴的一侧,限制控制板在转轴的外部活动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立柱的中部外壁加工有支撑环台

[0019]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0020]一是,本方案中,通过在稻田种植区中心区域的养殖鱼渔沟内安装四个网条,因网条的高度大于养殖鱼渔沟的深度,在使四个防护结构通过两个接入槽口插接在相邻两个网条的一端之间,使四个网条稳定架设至养殖鱼渔沟的内部时,可以避免养殖鱼从养殖鱼渔沟游至稻田种植区上对水稻进行啃食;
[0021]二是,本方案中,通过借助电机控制转轴带动控制板转动,可以将由下料槽投入排泄槽内部的饵料向养殖鱼渔沟的内部排出,借助水有向养殖鱼渔沟四个方向流动的趋势,可以避免饵料在养殖鱼渔沟的中心区域堆积,导致远离养殖鱼渔沟中心区域的养殖鱼长期无法得到足够饵料

同时,配合两个网条一端之间的防护结构,可以降低养殖鱼从脱逃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稻鱼混养地网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稻鱼混养地网结构图1中
A
部的放大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稻鱼混养地网结构防护结构和地网主体脱离连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稻鱼混养地网结构分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稻鱼混养地网结构控制板和立柱的剖视图

[0027]附图说明:
1、
地网主体;
101、
网条;
102、
撑板;
103、
立板;
2、
稻田种植区;
3、
防护结构;
301、
挡板;
302、
中心板;
303、
侧板;
4、
分散结构;
401、
电机;
402、
立柱;
403、
下料槽;
404、
支撑环台;
405、
排泄槽;
406、
控制板;
407、
转轴;
408、
限位螺栓;
5、
接入槽口;
6、
养殖鱼渔沟;
7、
限位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水稻鱼混养地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网主体
(1)
;防护结构
(3)
,其设置有四个;其中,所述地网主体
(1)
的四个拐角处为开口式,四个所述防护结构
(3)
分别位于四个开口处将其封堵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鱼混养地网结构,其特征在于:稻田种植区
(2)
的中心挖掘有养殖鱼渔沟
(6)
,所述养殖鱼渔沟
(6)
呈十字型,所述地网主体
(1)
适配安装于养殖鱼渔沟
(6)
的内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稻鱼混养地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网主体
(1)
包括四个网条
(101)
,四个所述网条
(101)
均呈
L
型,所述网条
(101)
的高度大于养殖鱼渔沟
(6)
的深度;其中,四个所述网条
(101)
的内表面均与养殖鱼渔沟
(6)
的内壁相贴合,且网条
(101)
的底端与养殖鱼渔沟
(6)
的底部内壁相贴合,供养殖鱼生长活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稻鱼混养地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条
(101)
顶部的内侧加工有多个撑板
(102)
,多个所述撑板
(102)
的顶端均加工有立板
(103)
;其中,所述立板
(103)
的一侧与网条
(101)
的内表面连接固定,所述撑板
(102)
的底端与稻田种植区
(2)
的顶端相贴合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鱼混养地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
(3)
包括中心板
(302)
,所述中心板
(302)
的两端均设置有侧板
(303)
,所述中心板
(302)
和两个侧板
(303)
的顶部加工有同一个挡板
(301)
,所述挡板
(301)
倾斜设置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稻鱼混养地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板
(302)
两端和两个侧板
(303)
之间均成型有接入槽口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广健
申请(专利权)人:含山县拓鸿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