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两栖生态景观观赏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8759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水陆两栖生态景观观赏缸,涉及家中装饰用品行业技术领域,包括:观赏缸,用于用来饲养各种观赏性鱼类;拨动组件,位于观赏缸的内部且与观赏缸活动连接;主动齿轮,位于观赏缸的一端且与观赏缸转动连接;所述观赏缸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陆两栖生态景观观赏缸


[0001]本技术涉及家中装饰用品行业
,具体是水陆两栖生态景观观赏缸


技术介绍

[0002]水陆生态缸是一种水陆两栖的水草造景,分为水上景观和水下景观,“生态缸”是指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原理,将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的人工微型生态系统,水上景观有山

流水

植物

昆虫等,还可以制作出溪流从高处徐徐流淌,穿过树林,最后从水上景观框架上回流入水缸中,形成自给自足的循环水,再加上穿梭在整个水上景观中的鱼类

爬宠

乌龟

蛙类

昆虫等生物,使整个水陆缸充满勃勃生机

[0003]为同时观赏到陆地景观及海洋景观,从而出现水陆两栖生态景观观赏缸
(
具体参阅专利号:
200420060930.8)
,包括透明水缸,其特征在于水缸中通过支架支撑着浮在水面上的陆地框架,陆地框架的一侧设有水车,水车上的水槽延伸至陆地框架内,它集陆地景观

海底景观于一体,陆地景观中有山有流水,有植物

昆虫

小桥

亭台

楼阁,并,上水缸中的水车,将水车到陆地景观的至高点,让水从山峰的高处徐徐下流,穿过山间

树林

小桥

田间,最后从陆地框架上的水流出口流入水缸中,形成自给自足的循环水,再加上穿梭在整个陆地景观中的蚂蚁,使整个陆地景观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陆地景观的下面是一个水底世界的缩影,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景观观赏器具

[0004]然现有的水陆两栖生态景观观赏缸灯光照射较为单一,从而使其的观感性较差,降低了其观赏效果,且无法对照射的范围进行调整,从而降低了使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水陆两栖生态景观观赏缸灯光照射较为单一,从而使其的观感性较差,降低了其观赏效果,且无法对照射的范围进行调整,从而降低了使用率的问题,提供水陆两栖生态景观观赏缸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水陆两栖生态景观观赏缸,包括:
[0007]观赏缸,用于用来饲养各种观赏性鱼类;
[0008]拨动组件,位于观赏缸的内部且与观赏缸活动连接;
[0009]主动齿轮,位于观赏缸的一端且与观赏缸转动连接;
[0010]所述观赏缸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安装有水泵,所述观赏缸内部的一侧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的一侧安装有观景灯,所述观景灯的一侧设置有延伸至观赏假山另一侧的导线,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设置有延伸至凹槽内部一侧的导水管,所述拨动组件包括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一端设置有贯穿观赏缸内部一端且延伸至凹槽内部一端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抵压板,所述凹槽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抵压板,所述第二抵压板靠近第一抵压板的一端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靠近第一抵压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抵压板,所述第一抵压板和第三抵压板相邻的一端夹持设置有三
菱镜,所述观赏缸一端的顶部和观赏假山一端的顶部皆设置有与转动杆相匹配的对接孔,其中一组所述对接孔延伸至凹槽内部的一端,所述转动杆通过对接孔与观赏缸和观赏假山转动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动齿轮远离观赏缸的一端设置有把手,所述主动齿轮靠近观赏缸的一端与观赏缸转动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抵压板

第二抵压板

弹性件

第三抵压板

三菱镜和观景灯皆位于凹槽的内部,所述第一抵压板的一端与凹槽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三菱镜通过第一抵压板

第三抵压板和弹性件的相互配合与凹槽可拆卸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从动齿轮位于观赏缸一端的顶部,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从动齿轮的外直径是主动齿轮外直径的四倍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通过设置的观赏缸

拨动组件和主动齿轮,使用时,可直接将三菱镜移至观赏假山上的凹槽内部,并使其倾斜,然后使三菱镜的一端先与第三抵压板接触并抵压第三抵压板,使第三抵压板受力对弹性件产生挤压力,从而使第三抵压板与第一抵压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然后再使三菱镜放平,从而即可使三菱镜放置在第三抵压板与第一抵压板相邻的端面,然后观景灯接通电源并触发其发光,同时产生的光源直接照射在三菱镜上,并透光三菱镜照射出彩虹光束,当需要对彩虹光束的照射范围和照射的强度以及清晰度进行调整时,可直接手动拨动把手,使其携带主动齿轮转动,由于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从而即可携带第三抵压板

第一抵压板和三菱镜转动,从而即可对三菱镜的倾斜角度进行微调,利用微调后的三菱镜接触面与观景灯照射出的光源照射角度进行调整,即可对彩虹光束的照射范围和照射的强度以及清晰度进行调整,且利用有坡度的假山,让水流从高处流下,形成瀑布;同时在鱼缸内设置光源和三棱镜,在瀑布前方形成彩虹,这样更具有观赏的功能,使其的观感性更好,提高了其观赏效果,且可对照射的范围进行调整,从而提高了使用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图1中
A
的放大图

[0022]图中:
1、
观赏缸;
101、
观赏假山;
102、
凹槽;
103、
安装板;
104、
水泵;
105、
导线;
106、
观景灯;
107、
导水管;
2、
拨动组件;
201、
从动齿轮;
202、
转动杆;
203、
第一抵压板;
204、
三菱镜;
205、
第二抵压板;
206、
弹性件;
207、
第三抵压板;
3、
主动齿轮;
4、
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水陆两栖生态景观观赏缸,其特征在于,包括:观赏缸
(1)
,用于用来饲养各种观赏性鱼类;拨动组件
(2)
,位于观赏缸
(1)
的内部且与观赏缸
(1)
活动连接;主动齿轮
(3)
,位于观赏缸
(1)
的一端且与观赏缸
(1)
转动连接;所述观赏缸
(1)
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
(103)
,所述安装板
(103)
的顶部安装有水泵
(104)
,所述观赏缸
(1)
内部的一侧放置有凹槽
(102)
,所述凹槽
(102)
内部的一侧安装有观景灯
(106)
,所述观景灯
(106)
的一侧设置有延伸至观赏假山
(101)
另一侧的导线
(105)
,所述水泵
(104)
的输出端设置有延伸至凹槽
(102)
内部一侧的导水管
(107)
,所述拨动组件
(2)
包括从动齿轮
(201)
,所述从动齿轮
(201)
的一端设置有贯穿观赏缸
(1)
内部一端且延伸至凹槽
(102)
内部一端的转动杆
(202)
,所述转动杆
(202)
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抵压板
(203)
,所述凹槽
(102)
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抵压板
(205)
,所述第二抵压板
(205)
靠近第一抵压板
(203)
的一端设置有弹性件
(206)
,所述弹性件
(206)
靠近第一抵压板
(203)
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抵压板
(207)
,所述第一抵压板
(203)
和第三抵压板
(207)
相邻的一端夹持设置有三菱镜
(204)
,所述观赏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腾瑜潘扬姚玉如胡纯冉高焱汪洋解羽彤杨晨露李娇娇徐亮黄蕊王玉蓉黄洋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