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雄杰专利>正文

一种甘草簇播仿野生种植方法及其簇播器技术

技术编号:397850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甘草簇播仿野生种植方法及其簇播器,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甘草簇播仿野生种植方法及其簇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林地与草原的生态保护与林草产业开发领域,特别是林草中药材产业及中药材仿野生栽培


技术介绍

[0002]甘草在全国几乎都有分布,不同地区甘草物种丰富度变化较大,全国由东向西,随着大陆性气候加强,降水量减少,甘草群落物种丰富度下降

由于野生甘草属于限制采收状态,人工种植甘草于本世纪初在全国发展迅速起来

各类土地人工种植甘草的技术基本成熟,亩产量较高,但潜伏存在不少生态安全问题与甘草品质问题,例如
:(1)
沙化农田种植甘草存在着耕地非粮化

与粮食争地的问题;
(2)
沙漠荒地种植甘草,若采收管理不到位,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土地沙化,沙漠治理适得其反;
(3)
草原饲草料基地人工种植甘草,若无强制性种植标准管制,实际中会走向种植农田化,等同于开垦草原;
(4)
多数人工甘草甘草存在药效成分达标率不足,农药与重金属有污染逐年增加趋势;
(5)
干旱草原地区的用水指标受到严格限制,成为中药材种植生产的瓶颈制约要素,甚至已有的种植投资者被迫转产

甘草种植业的困局中也蕴藏着转机
2022
年,国家林草局出台了

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指南

,印发了

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

野生抚育

仿野生栽培3个通则

,提出了大力发展林草中药材,引导部分“宜林宜草种植”的中药材从农耕田回归到林草地生产

鼓励开展对“林下药材”、“药草混生”、“药草间作”等种植模式的探索研究

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了在甘草生态适宜区内的天然林地草原上,开展“人工甘草
+
原生林草”模式的仿野生种植技术的创新,探索更为合理的甘草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林草地内补种中药材普遍存在的生产与生态难以兼顾的问题给出技术方案;同时充分发挥了甘草作为根茎型克隆植物的优势
,
即其地下根状茎既是营养器官
,
也是繁殖器官
,
可连续生长并向周围空地水平延伸
,
从而形成巨大根状茎网络
,
在网络某一处的轻度采收扰动,可引发全网各株的代偿性生长反应

应用该原理首次创新建立了一种甘草簇播仿野生种植方法与限定性采收技术

簇播具有植被破坏率低

作业效率高的优点
(
传统条播法植被破坏率高

传统穴播法作业效率低
)
;簇播与后期的整簇采根留茎式收获方法配合使用
,
使得甘草种植全过程无需翻耕土层与毁损原生植被

本模式中形成了生产条带与生态条带并存方式,解决了传统林草地生产需求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实现林草保护发展综合效益最大化目标,是国家近年来倡导的甘草仿野生种植模式中的一项创新技术

技术适合于甘草生态适宜区的林草保护发展创新试验建设工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一种甘草簇播仿野生种植方法及其簇播器的内容包括:从甘草簇播的土地选择开始,到簇播作业过程

簇播器的设计与使用

甘草生产条带内的甘草根部的收获,最后到甘草生态条带的抚育保护全过程步骤与流程,以及每个步骤中的具体工艺内容

具体内容包括如下:
[0005]步骤1:在甘草生态适宜区选择需要修复的林草地申请开辟仿野生种植试验地块

[0006]具体的,根据

中国药材生态适宜性区划

甘草部分区划

当地自然资源部门与林草部门对草原土地属性的划分,进一步细划出植被覆盖度低

需要抚育或修复补种的

并可满足科研试验与创新示范条件的林草地区域范围

然后再进一步对达标范围的土块进行优选,优选条件包括水源

供水

节灌

节能与环保条件是否可在目标土地内得到落实

其中,
(1)
水源供水与节灌条件:在年降雨量
250mm
左右的区域,多数草原地区禁止打井使用地下水,但本技术必需要求有种植用水水源条件,可以选择使用就近的地表水蓄水池,或者就近建立雨水水窖作为水源

亩需补充灌溉水量为
40

60
立方,由农用运水车或节灌管道输水到地头

种植区内沿生产条带敷设节水灌溉管,灌溉在每个种植簇圈处留出水口,并接通簇圈的中央滴箭
。(2)
节能与环保方案条件:减少作业拖拉机对草原碾压,草原塑料用品进行回收处理,种植中不使用农药与除草剂,可以使用农家肥与有机肥

[0007]步骤2:甘草种子或种苗以特定簇播方式种植成为按簇排列成行的生产条带

[0008]具体的
(1)
簇内穴播模式
——
多穴环形排列法:在一个单元簇内,单穴布局排列在一个周长为
90

110cm
圆圈的园周长线上,各穴洞等距离绕周长分布,播种后相邻苗间株距为
9cm

11cm
,一簇中的播穴洞数量控制为8~
12
株;单穴内落种
(
包衣种球
)3
~5粒;多穴环形排列法易于簇播器作业

易于节灌应用一箭多株给水

易于后期配套的水刀割收作业

具体的
(2)
簇间布局模式
——“生产条带
+
生态条带”法:簇与簇之间要求排列成行,行内簇距
(
同一簇行内相邻两簇簇中心的间距
)
大小为不定值,但最低距不小于
90cm
,最大距不受限制,应按照播种地现场自然植被有无而确定;亩簇数控制在
200

600
簇之间
(
相当于亩苗数
2000

6000
株,为农田播种量的
1/10

1/5)
,有利于生产与生态平衡控制;出苗后簇行形成
20

40com
宽的线条排列状,称为生产条带,便于作业拖拉机骑带行走作业;簇行之间的行距
(
相邻两簇行中心线之间的隔距
)
,依据作业拖拉机轴距而定,一般为
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甘草簇播仿野生种植方法及其簇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图1一种甘草簇播仿野生种植方法的工艺步骤
)
:步骤1:在甘草生态适宜区选择需要修复的林草地申请开辟仿野生种植试验地块

步骤2:甘草种子或种苗以特定簇播方式种植成为按簇排列成行的生产条带
(
图2一种甘草簇播仿野生种植方法的播种布局示意图
1)。
步骤3:簇播过程借助拖拉机及与其配套的特制甘草簇播器完成
(

3、
图3甘草簇播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
步骤4:第二年始地下横茎串生出分蘖苗填充在两个相邻生产条带之间构成生态条带
(

2{2})。
步骤5:第四年及以后年份开始对生产条带内的簇播点进行整簇采根留茎式收获

步骤6:收获的同时留存生态条带内的横生根茎与分蘖苗使其继续发挥生态保护带功能
。2.
根据权利要求1中步骤2所述甘草种子以特定簇播方式种植成为按簇排列成行的生产条带,其特征在于,新创了特定的簇播方式
(

2)
,包括簇内穴播模式与簇外布局模式

具体的
(1)
簇内穴播模式
——
多穴环形排列法:在一个单元簇内,单穴布局排列在一个周长为
90

110cm
圆圈的园周长线上
(

2{3})
,各穴洞等距离绕周长分布,播种后相邻苗间株距为
9cm

11cm
,一簇穴洞数量范围控制为8~
12

(

2{4})
;单穴内落种球3~5丸
(

3{10

11})。
具体的
(2)
簇间布局模式
——“生产条带
+
生态条带”法:簇与簇之间要求排列成行,行内簇距
(
同一簇行内相邻两簇簇中心的间距
)
大小为不定值,但最低距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晋华张雄杰雷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张雄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